(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先进文化引领网络舆论,让先进文化在网络中充分发挥作用,消除各种思想文化的负面影响,了解网络舆论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舆论;引领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具威力和活力的媒体,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网络舆论深刻的反映并影响着社情民意的产生和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对于凝聚社会共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进展有重大意义。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的理论解析
价值观是人们深层的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为遵循的准则。一个社会是否拥有人民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八大用高度凝练的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和内容。
(一)网络舆论的基本概念
在界定网络舆论的概念之前,首先应该对舆论的概念进行一个探讨。学者刘建明认为:“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有学者认为,“网络舆论是网民对自己所关心的话题以网络媒体为载体,在网络公关空间,公开表达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意见。”[1]在这里,网络舆论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网民对社会现象或者社会事件讨论、形成并传播的多数人一致认同的看法或者态度。
(二)网络舆论的基本特征
第一,及时性和互动性。及时性是指网络舆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舆论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形成、传播并且产生影响。在这个人人都是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时代,网络舆论信息可迅速变成巨大的网络舆论浪潮,产生极大的影响。互动性是指网络舆论的参与者能够在网络空间进行观点的交流和讨论。人们不再单纯的从报纸和电视上被动的了解信息,而有更强的自主性,通过自媒体等主动的挖掘信息、传播信息和讨论信息。
第二,多样性与放大性。多样性是指网络舆论的内容必然是多样的,由于网络舆论主体来自于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文化需求,那么他们所发表的观点和意见也是各自不同价值观的表现[2]。放大性是指网络舆论的效果放大性,网络舆论参与主体在扩散信息的同时,一部分人由于缺乏判断力,会把信息加工修改,最终导致舆论的内容和原本的信息不一致,舆论效果不断放大,最终朝着相反的方向愈演愈烈。
第三,虚拟性和难控复杂性。虚拟性是指网络舆论参与主体在网络空间中表达观点和态度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进行的。难控复杂性指的是舆论环境的难控性和复杂化,一方面指网络舆论往往掩盖了意识形态工作斗争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有不同的主张,各种思潮多元碰撞,会使得网络舆论更加复杂化。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的现状分析
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在党和国家的努力下,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着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略的问题。
(一)引领内容的阐述不够生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正确有效地运用新媒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日益多样化的思想观念,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然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内容上做到让受众看得懂、听得懂、想的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步认知。内容阐释生动与否,关系到亿万民众的接受程度。
(二)引领平台的建设不够完善
当前网络舆论引领平台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良网络平台在散布垃圾信息。多年以来,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面,加强了顶层设计和安排,推动了主流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重视新闻舆论工作,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但是,网络舆论中间出现了不良非法的事物,带来了网络环境的整体安全隐患,不利于主旋律的弘扬,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如果这些不良非法网络平台不被取缔,那么这些风险性信息内容会危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内容,影响到网络舆论的格调,最终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价值观内容认识不够深度
我国网络舆论中充斥着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话语,这无疑对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网络舆论中各种信息交织相错,受众身处庞大的舆论场,自身如果缺乏深厚的理论知识,那么也很难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不能对所有的言论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判,容易受到敌对的话语的蛊惑,归根结底是对价值观认识不够深刻。
(四)网络监管的发展不够健全
网络监管机制的漏洞会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的工作带来很多挑战。一是网络监管技术的不够成熟,一旦不良网络舆论在互联网开始传播,如果网络舆论监管技术不到位,那么很难查到舆论传播的源头以便及时取证和查处。二是部分网络监管人员能力不足,他们认为网络是虚拟的,网民在网络上的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作用不大。三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事实上,我国目前的有关对网络舆论造成危害性进行治理的法律法规中,都只有对网络舆论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界定,但是不能为权利受害者有效维权。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的对策思考
(一)生动阐释引领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3]作为引导主体的各类单位,必须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张旗鼓宣传先进典型和善行义举,理直气壮地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网络空间中的主流思想舆论。创造性得发掘生活中那些积极健康、崇德向善、催人奋进的真实案例,创造出大量富有文化内涵、形式新颖的网络文化优秀作品,营造浓郁的健康文化氛围。
以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乏味枯燥,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阐释时,所用的语言应该要增强趣味性。虽然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有冲击作用,但是作为引领主体,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话语和历史事件相结合,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有助于准确还原历史真相。二是利用西方的优秀文化成果充实内容,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焕发阐述话语的新活力。三是阐述话语应该根据网络舆论中的话语表达的特点,增强话语的亲和力,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
(二)搭建网络互动桥梁
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和公民之间应该有足够的良性互动的渠道和平台,公民和民间组织也理应拥有更多参与社会管理的现实途径。否则“处于各类困境中的思想暴民,在传统媒体的传播之门封闭的同时,网络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宣泄渠道”。
加强网络舆论建设,应注重搭建网络互动主桥梁。网络互动,是指行为主体(个人或组织)以计算机、手机等电子工具为载体,依靠网络虚拟社区平台和网络符号实现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方式。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在于交互性,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停留于被动的“单行道”,而升华为一种双向的交互式传播,架起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交流互动的桥梁。
(三)创新引领方式方法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的方式方法,要正视网络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方式所引发的社会成员接受教育方式的变化,坚持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向。引导广大网民主动认识、自主选择、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应知识内容,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多联系实际问题,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和引导力。要通过树立典型模范,激发广大网民提高思想认识,善于挖掘、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事迹,带给人们富有感召力的思想力量,以榜样的力量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同时带动更多的群众逐步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品德与行为。要善于区分判断网络舆情背后不同人群的特征,考虑网民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层次、社会地位等的特殊性,恰如其分地给予教育引导。
(四)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需要发挥法律规范正确的引导作用,在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的前提下,对互联网行业主体以及网民个人的舆论传播行为进行全面的规范[4]。第一,尽快形成完备的网络法律体系,依法治网。要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据此制定一部专门的、全面系统的互联网法。尤其要注重法律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与相关的法律、行政规范以及地方性法规共同构成我国的网络法律体系。第二,加强对互联网服务企业的监管,发挥网络“把关人”作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舆论格局,弱化了政府“把关人”的角色和功能,相反,互联网企业、网络媒体和网站编辑等掌握信息发布源头的主体成为网络时代新的把关人。除了依靠行业自律外,应该建立健全网站管理制度,对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相关流程进行规范,使网络时代的把关人能够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恪守职业操守,真正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对虚假和不良信息进行过滤,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 刘建明.基础舆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0.
[2] 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1.
[3] 胡倩文.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J].法制与社会,2020(25):123-124.
[4]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J].中国老年,2018(18):1.
[5] 王金水.网络政治参与视角下的政治稳定研究[J].江海学刊,2012(05):21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