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第三小学 530700
摘要:中国有一句谚语,叫做“三岁看大,七岁至老”,中国对青少年诗意教育十分重视。诗意的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塑造理想个性的沃土。小学语文诗意教学应该从诗意的教学语言、诗意的教学设计、诗意的生活指导三个层面来考察,从而使小学生的人文气质得以诗意的栖居。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意;教育
引言
中国人既是一个有诗情画意的民族,又是一个注重教育的民族。小学教育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出发点,也是人类文化摇篮的发祥地,因此,历朝历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诗意”的话语中。文学教学最根本的使命,就是要激发人们对未知的渴望。我们的文学教育,就是要激发人们的这种想像力,探索的激情,或浪漫的情怀。在诗境中,人人都能陶醉,遐思无限,与文人雅士交谈,与名著畅谈,畅游于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中。诗意的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有了诗情,有了知觉,有了感情,有了趣味,有了诗,就有了兴、观、群、怨。有了诗,才有了艺术的魅力;有了诗,才有了人文精神。
一、诗意的教学语言
诗意的教育,并不只是诗,在课堂上的语言设计,更要有节奏美,意美。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作为人类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人们一直在追求着它的活力。课堂教学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最常见的手段。其次,要有一种情感,一种对教育的热爱,一种关爱,一种情感。最后,语文的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意义,要注重技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话语中快速地领会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总之,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能把单调的、抽象的、浅显的、浅显的、通俗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气氛,使学生在欣赏中获得升华。
二、诗意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因设计而产生的差异也不尽相同。富有诗情画意的教学设计,总能从简单到复杂,让人耳目一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熟悉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理解其心理规律,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比如强化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知识复习强调诗意的变化,使学生有新奇的感觉。诗意的教学设计,要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下功夫,给予老师毕生的建议,环环相扣,浑然天成,把新奇和实际相结合。传统的语言教学,建立在应试教育的应试要求的基础上,而不能从审美与角度来启发学生。因此,学生的思维逻辑起点就是以实际为出发点,很少去思考什么是生动、有趣、精致、新颖、和谐、意境美,这些都是以学习为目的的。在强调诗意的同时,忽略了语言中所蕴涵的生活精神以及学生的独立人格的自由。语文的诗意应该来源于充分的自由、开放的教学,以人为本、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对生活命的热爱,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升华。只有在诗情画意的课堂上长大的学生,才会有诗意的去欣赏自然的一草一木,去体会生活中的点滴,去体会一滴雨的惊喜,去体会一朵盛开的花朵的笑容,去体会一片树叶的忧伤。
三、诗意的生活引导
诗意人生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的美好渴望与感情的生活,是生活中处处有趣味与美的生活,是精心灵的自由和谐,是一种充满艺术与诗意的气氛。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课堂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既要教授科学和文化知识,又要注意生活活的变迁和发展。小学生的眼睛就像一汪清澈的湖水,总是能在一刹那看到最纯粹、最本质的美,而当他们将这种感觉真实地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是诗的升华,是诗的创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常识或现象,把知识解释得栩栩如生。在“伪”、“恶”、“丑”的基础上,引导“真”、“善”、“美”。诗意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诗意地栖息在这片土地上。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提升自己的文学品味,高举人本旌旗,以崇敬生活、尊重生活、追求教育理想、热爱灿烂的文化、迸发的才华和聪明才智,与同学们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性光辉、充满生机的人生境界、充满活力的诗境。唯有富有诗情画意的华文教育才具有更多的价值旨趣和精妙的义理,才能更直接更深刻地蕴藏语文教学的真谛。
“人文性”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特征,“诗意”是其基本特征。通过“诗意”的语言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滋养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真正的实现语言的价值,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打造“诗意”平台,建诗意课程
(一)建构“诗意”课程体系
(1)于古今诗文中体味。诗意是中国文库中一枚耀眼的宝石,它是中国人诗意的生活之源,也是诗意语言课堂的发源地。诗学课堂要继承诗学的思想,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孔子说,“没有诗意,就没有语言。”以诗意人、以文化人、用诗意诠释经典,引导学生发掘其美、鉴赏其美,使中华文库的瑰宝在同学们的心灵中熠熠生辉。我们学校提倡"诗情画意——古诗词情景教学,以“读、念、画、写”为手的,营造出一种以“学习诗词为本的学习环境。就像杜甫《绝句》:"两只黄莺,一只苍鹭飞上蓝天。”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意的内容,结合自己对诗意的感悟,把自己的诗情写下来。从而,在古代诗词中体会到了诗意的意境;(2)于寻常课文中探寻。“寻常课文”指的是不属于诗意的文本。对于这样的文本,老师们可以用诗心慧眼来寻找。名师余映潮教授《记承天诗夜游》,其教学目的是:读一读古文,读一读一种安宁的气氛,读一种夜游的兴趣,读一种复杂的感情。诗意化的语言,使学生更容易进入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和描写的意境。学校于老师讲授《四季之美》时,将这一部分的文段改为:春日最美,为晨曦/鱼肚白/彩霞/彩霞/夏日最美丽/无数萤火虫/举着灯笼/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在空中飞翔/秋天最美丽的是傍晚/归鸟的匆忙/风声、虫鸣/吟/歌唱/冬季最美的是清晨/落雪轻轻、白霜晶莹/熊熊的炭火温暖灵魂。在教《月是故乡明》的时候,我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月亮”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异地美妙绝伦的风光,然后再与家乡对比,体会作者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在《伯牙鼓琴》的时候,我在黑板上用高山流水的形式将板书连接起来。用诗来装饰课堂,使课堂充满诗意。
(二)探求“诗意”阅读场景
(1)强化诗韵朗读。诗韵是诗意课堂的灵魂,是语文课堂的灵魂。诗韵阅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差异。低年级的学生要读准读顺,小学的学生要在朗读中体会情绪,而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掌握好语调、节奏、节奏。所以,教师要有步骤、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每个单词都能在他们的嘴里变成活生生的、有生活的。阅读各种文体时,也要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或高或低、或激动或忧伤,配合适当的音量、压抑的情绪、丰富的气氛,使作品的意境得以展现和延展。通过沉浸式的情绪体验,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体会到作品中的喜怒哀乐,体会到真实的感情;(2)追求深层品读。一是体味文字,体味文字的韵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老师要让学生学习、巩固、理解和运用字词,体会字词在特定的环境中所散发出的魅力。二是美读法。语文教学是一种因文而得意、以文悟情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手段,从各个方面去理解、去感受。三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体会其主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完全地体会到作品的内容,并通过想象、直觉等方式进入作品的创作,从而产生情感共鸣;(3)重视人文解读。语言专业既是工具,又是人文的。翻开课本,映入眼帘的是历史的丰碑和民族精神,还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天悯人的胸襟,以及"为天下苍生忧患,为天下苍生而乐"的雄心壮志。教师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细细品味作品中的文字,体悟育人之道,吸取其精神养分,还要注意其个性与人性教育的特性,润物无声,最终达到育人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的本质在于“诗意”,而“诗意”则是语言的活力、灵魂和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诗意,使他们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快乐地成长。语文教师要有一颗诗意的心灵,建立一套诗意的语言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冯铁山,贺锐.诗意教育的哲学基础及实践进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05):3-8.
[2]袁瑞华.审美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2):26-28.
[3]李艺璇.由“诗意化”引发的艺术审美教育之思[J].艺术评鉴,2021(19):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