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峰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赵剑峰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

齐妍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1


赵剑峰教授,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首批省级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赵师从事中医 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30 余年,学识渊博、造诣匪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治疗肝病方面有独到之处,尤其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经验丰富。

现将赵剑峰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经验归纳如下:

1.病因病机:

1.1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肝脏脂肪代谢功能紊乱,肝细胞内脂肪过度蓄积为特点的肝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作为全球范围内慢性肝脏疾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全球患病率约为24%,其中南美和中东所占比例较高,其次是亚洲、美国和欧洲。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 患者数量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的患病 率较10年前翻了一番,达到了15%[。迄今为止,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为认可的是 “二次打击”学说。非酒精性脂肪肝若不加以控制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但目前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尚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1.2中国古代文献常将其归属于“肝癖”“胁痛”“黄疸”“积聚”等范 畴。赵剑峰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湿浊阻滞为本病主要病因,并贯穿于疾病始终。其湿浊以内生为主,往往因脏腑功能虚损,水液代谢功能障碍,水湿停滞,凝聚成浊,湿浊蓄积,湿浊作为致病因素和病产物。患者机体以湿热蕴结志气为主,气滞血瘀,患者的正气不足,均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薛生白《湿热条辨》中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先有内伤,再感客邪”,内湿产生,易招致外湿的侵袭,内外相合,湿浊蕴结日盛推动着疾病的进展。《黄帝内经》云:“土得木而达”,赵师认为肝木疏土, 促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二者相互影响并协 同作用于全身气机调节和水液代谢。若肝脾不调,则 气机不畅,水湿停滞。

2 治疗经验

2. 1 清热利湿 由于脾胃居于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主升清降浊,运化水湿。脾属太阴湿土,性喜燥而恶湿,胃属阳明燥土,性喜润而恶燥。《温病条辨·湿》:“脾主湿土之质为受湿之区,故中焦湿症最多。”因此,赵师认为湿邪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素体脾胃虚弱而阳虚者,湿邪易于寒化为病;因此赵师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注重祛湿,以助祛邪。临床上赵师根据辨证治疗原则在遣方用药中湿浊明显的常加入夏枯草、龙胆草,茵陈等药物,起到清热利湿的功效,对于临床肝功异常的患者有明显降低的疗效。

2. 2 疏肝健脾 脾胃为气血津液运化输布关键,脾虚则运化输布失常,凝结成积。酒精性脂肪肝早期常因饮食不慎、贪恣饮酒、情志不调导致 脾气亏虚,肝失疏泄。脾属土,肝属木,脾主运化,肝 主疏泄,《黄帝内经》云:“土得木而达”,肝木疏土, 促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二者相互影响并协同作用于全身气机调节和水液代谢。因此赵师是在治疗上以疏肝健脾为主的治疗原则,赵师在临床在临床用药用常用柴胡,郁金,薄荷、枳壳等疏肝理气的药物,健在临床中赵师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时攻补兼施,常加健脾和胃的药物,神曲、山楂,莱菔子等补气健脾之药,结合辨病用药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活血化瘀 《医宗必读·心腹诸痛》:“胁痛,左痛多留血,右痛多痰气。左为肝胁,右为肝移邪于肺。死血日轻夜重或午后热,脉涩或芤。”赵师认为此阶段此阶段病情以瘀血闭阻胁络部为主,治疗原则上侧重祛活血化瘀为主,临床常以旋覆花汤和复元活血汤加减,胁肋部刺痛严重者加香附、延胡索等加强活血行气止痛功效。若见肝气郁结明显,胸中憋闷,急躁易怒,懊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加强疏肝活血化瘀之力。若肝脾脉络瘀血,静脉怒张,胁腹部疼痛,面色黧黑,以调营饮基础方加减。

3 典型病例 刘某某,男,45 岁。2020 年5 月 16 日就诊,患者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肋胀痛不适,食欲纳差,做肝胆脾胰腺彩超示:中度脂肪肝,胆囊壁毛糙。肝功能示:AST:200U/L,ALT196U/L。在家自行服西药(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未得到缓解,为求进 一步诊治来我老师门诊就诊。现症见:右胁肋疼痛不适,口苦,食后腹胀,乏力倦怠,睡眠不佳,小便黄,大便尚可,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辨证: 肝胆湿热兼血瘀。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和胃。 方药: 夏枯草15 g龙胆草20g,茯苓 15g,连翘 10g,莱菔子 6g, 半夏10g,茵陈2015g,薄荷 6g,柴胡 6g,神曲 15g,山楂15g,金钱草 15g,郁金 10g,10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 二诊: 患者自述肝区胀痛大减,食欲尚可,口黏腻缓解,二便尚可,舌红苔白,脉沉细。 查肝胆脾彩超提示脂肪肝转为轻度,生化值接近正常, 诸症好转。调整处方:去莱菔子,改苍术10 g, 加炒薏苡仁 20 g,余药用量不变,7剂, 服法同前。 三诊:患者服药后右胁肋胀痛感明显好转,但偶有大便干燥的症状,继上方加火麻仁、郁李仁各 30g,再服用 10 剂以巩固疗效。患者右胁肋胀痛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正常。复查肝胆B超:轻度轻度脂肪肝,肝功恢复。

4 按语:本病当属中医“肝癖”范畴。患者平素情志不遂,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见胁肋胀痛;气滞湿阻,郁久化热,口干苦,舌暗红苔黄腻等均为湿热蕴结之象。故辨证为湿热郁积,肝郁气滞,方用自拟清肝泻胃汤加减。方中夏枯草、龙胆草、茵陈善清胆热,连翘、莱菔子、半夏,理气燥湿,健脾和胃,柴胡、郁金、薄荷功善疏肝解郁,行气散瘀,赵剑峰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常因虚致实,湿浊阻滞为发病关键,湿浊从化推动疾病发展,为疾病之转机。湿性黏滞,易阻气机,因此治疗上赵师在治疗本病例是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的为主的治疗原则,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湿浊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