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6
/ 3

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初探

孙慧玲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土地开发中心

摘要:土地整治项目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土地整治项目相关工作的落实,会在集体包联等方面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为使得整体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提升,要创造良好项目氛围、争取政府支持,为我国农业更好发展,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

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不难看出,土地应用与土地管理,对于现代社会建设能够起到系统性影响、战略性影响与根本性影响,同时该项工作落实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经济市场、人类社会的更好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将耕地保护政策落到实处,提升耕地资源利用率。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方式,对耕地指标数量进行扩展与调整,这对于耕地质量的提升能够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1、土地整治分析

1.1概念

土地整治主要是指在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件基础之上,结合当前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整体专项规划要求,采用针对性方式与先进技术,实现对土地应用结构的科学分配,通过该种方式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整治项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实现人类社会建设与土地资源应用之间的协调发展,土地资源应用效率与应用质量不断提升,耕地产量等级与产出率也随之提高。在此期间还能实现对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包含很多不同内容,比如,农田平整工程项目、排水灌溉工程项目、田间道路工程项目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此类工程项目能够同时进行,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全面治理,使得土地资源应用能够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1.2特点

土地整治工作的复杂程度较高,而且具备一定综合性。对于其具体特点阐述如下:(1)专业性特点。在土地整治中会涉及到很多不同专业学科内容,包括地理信息学科、工程经济学科、土地规划学科以及农田水利学科等。工作人员对于不同专业学科、专业技术的掌握,会对土地整治项目相关工作的顺利完成产生直接影响。(2)连贯性特点。在土地整治项目中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环节工作,比如,项目选址工作、现场调研工作、监管工作以及效益评价工作等。不同工作之间相互联系,其中任何一项工作都会对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在工作开展中要确保各环节工作之间的连贯性,为土地整治项目工作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2、土地整治工作开展必要性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最宝贵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耕地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并改善生态环境,只有不断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通过质量的提高来缓解数量不足的矛盾。近些年来,政府部门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农田基本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由于长期对地力建设重视不够,在耕地质量建设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且相关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使得政府部门耕地总体质量不容乐观。因此,进行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对土地管理和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必然要求。

3、经济效益分析

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的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 集体包联产生的经济效益分析。集体包联是一种全新的土地整治项目进展模式,在当前我国很多地区中得到广泛应用。集体包联模式在具体应用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分类施策原则,主要目的是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建设与强化。集体包联产生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不同方面中:①在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集体经济示范工程正在不断推进,集体农业产业、土地整治项目都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土地整治工作与农村建设工作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共同发展与共同提升[1]。与此同时,可以实现相似产业与相似资源之间的相互整合,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得到很大提升。②在土地整治项目中,集体经济是其中的关键点与薄弱点。如果没有办法对土地整治参与对象力量进行整合,那么将无法实现土地整治工作的统一开展。只有促使集体经济这一薄弱环节能够得到强化,自然而然可以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2. 金融业务产生的经济效益分析。土地整治项目金融业务主要是指,在土地整治期间开展的各项资金活动,比如,土地应用、土地经营操作、土地开发当中涉及到的投资服务、保险服务、存款服务等。对于金融业务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①可以将土地作为抵押物,通过该种方式能够获得更多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资金,与此同时,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功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拓展。②政府可以利用土地金融方式,实现对土地整治政策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实现土地治理政策与农业生产政策之间的相互融合。③通过土地金融业务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可以为土地开发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耕地保护业务也可以实现更好发展,提升土地保护率与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进行。

  3. 政府主导基础配套经济效益分析。在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衡量中,通常会将经济效益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经济效益具备具体性特点、明确性特点,可以将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是否与收益之间呈正比反映出来,同时还能反映政府主导基础配套体系建设合理情况。而土地整治项目搭配政府主导基础配套创造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①政府部门在创建主导基础配套体系后,土地整治项目开展质量与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农业生产逐渐朝着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农作物产量与农作物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农民经济收入也随之提高。②在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期间,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经济性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从而能够节约成本,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4、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提升策略

4.1创造良好项目氛围

为促使土地整治项目能够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要将创造良好项目氛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使得项目管理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具体要落实以下几点工作:(1)相关部门要创建土地整治项目公示制度,将土地整治工作现状、工作成果等进行公示,比如,公示项目建设目标、公示工程期限、公示工程进展情况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还要积极组织所在区域人民群众参与到土地整治项目当中,促使集体、个人都可以获得更多效益,将人民群众在土地项目整治中的作用发挥出来。(2)要成立土地整治小组,小组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对于自身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要有正确认识,具备较强责任心。与此同时,要安排小组成员做好规划工作、协调工作等,创建土地整治责任制度,给予小组更多的资金、人力资源支持。使得各环节工作目标都能够被落到实处,各个工作人员对于自身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也能够有正确认识,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对于主体协调工作与管理规划工作要给予更多重视,保证小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与上级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并实现对工作的准确交接。(3)要结合实际情况创建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体系,针对项目的具体实施效果,以及经济效益创造情况进行定期分析、综合评价。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未来工作中避免此类情况出现。

4.2争取政府支持

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要争取政府部门的更多支持,实现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要注意:(1)要根据工程项目以及相关工作开展具体情况,创建土地整治激励制度,在工作中能够遵循谁破坏谁整治原则、谁整治谁受益原则,采用该种方式引导更多人民群众参与到土地整治项目中,实现土地整治工作的平等化与规范化发展。为土地整治项目提供更多力量,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2]。(2)对于土地整治工作,以及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工作要加大投入力度,要积极引进供电设施、播种设施等。农业种植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得到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保障,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土地产出率,还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对于农民而言在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提升中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获得政府部门的帮助,这样才能在农业种植中节约更多成本,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3)对于土地整治政策要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可以创建土地银行,为使得土地银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使得工作能够得到法律保障。

4.3加强多部门多领域协同

为确保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能够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要重视多部门多领域协同,这样能够形成集体连片开发规模。在具体工作落实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任何土地使用者对于土地都享有承包权、经营权与使用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多个部门参与到土地整治项目中,要避免盲目对国外模式、方法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当前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对项目开展做出相应调整。(2)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当地人民群众创建股份合作制度,通过该种方式,促使金融结构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规范管理功能、统筹规划功能被发挥出来,同时发挥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作用。在股份合作制度的保障之下,相关部门具有法人地位,在土地整治项目开展中,可以向社会进行公开筹资,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吸引更多资金,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土地经营者可以通过入股方式,更好的参与到土地整治工作中,在各环节治理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参与权与决策权。(3)对于土地银行、个人等不同土地整治项目利益相关者,需要及时做好监管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监管制度,使得各个利益相关者能够对自身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利用完善的监管制度,实现对土地整治项目秩序的维护。

4.4明确土地整治项目重点

(1)完善利益导向机制,鼓励耕地保护数量质量并重

综合运用社会经济资源,探索保护耕地奖励机制。不断完善耕地保护的利益导向机制,使新增耕地维护内化为土地管理部门、用地单位、农民的自觉行为。建立对完不成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的单位予以追究,对新增耕地质量改善目标完成较好的单位予以适当奖惩机制。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近年来,由于投入不足,国家改土项目的面积和质量难以保证,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科学施肥、耕地质量监测、防治农田污染等重要工作进展缓慢。建议坚持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鼓励企业投资,并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好耕地质量建设工作。一是每年从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开垦中安排不少于 10%的资金,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专项基金,用于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同时要做好新增耕地的地力培肥建设。二是全面实施耕地有机肥增补工程。建议政府加大补贴力度,大力推广秸杆直接还田,适当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扶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三是进一步组织实施平衡施肥行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充分发挥土肥科技在耕地质量建设中的作用

做好耕地质量建设离不开科技。各级土壤肥料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土壤退化与防治、污染耕地修复与防治、新型肥料研发与施肥技术推广、土肥技术标准制定、耕地质量检测和耕地质量预警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土壤肥料科技成果转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针对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创造,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能够给予更多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获取政府部门支持等不同方式,为更多经济效益的创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卫阳,范员华,王敏,等.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以江西省鄱阳县四十里街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 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5):105-106,108.

[2]刘效栋.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分析[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