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慈善暨扶贫协会 727031
摘 要
本文通过研究太极图,探究宇宙的生成。“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易有太极中的易,就是无极。易有太极就是无极生太极,即“无”中生“有”。太极就是混沌――阴阳二气的中和之态。先圣的观点,阳气轻,上升,阴气重,下沉。阳气上升,带动一部分阴气上升;阴气下沉,带动一部分阳气下沉。阴阳二气自性相吸,两气上升、下沉之时,相吸产生旋转。阳气中的阴气积聚阳气之中,太极图中用黑点表示;阴气中的阳气积聚阴气之中,太极图用白点表示。黑白两极点在旋转过程中,自性相吸而碰撞,发生大爆炸,尘埃落定宇宙生成。作者通过儒、道、释三家之学,与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从太极图揭示宇宙的生成”合理性。
关 键 词
太极图 阴气上升 阴气下沉 黑色极点 白色极点 发生碰撞 尘埃落定 宇宙生成
从太极图揭示宇宙的生成
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①。所谓天地万物,以当代科学家所说,就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还应当包括现代科学所说的暗物质与暗能量。关于宇宙的生成,千百年来,众说风云。上世纪初,西方科学家提出“大爆炸宇宙论”,而纵观中华民族的先贤对宇宙生成的探索,让人惊叹不已。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伏羲,早在他所画的太极图中,就揭示了宇宙的生成过程。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下面,我们通过解析太极图,揭示宇宙的生成。
一、大爆炸宇宙论的提出
1、关于宇宙的生成。1932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宇宙学家乔治·爱德华·勒梅特②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假说。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膨胀形成。到了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③正式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2、关于物质的生成。大爆炸宇宙论提出之后,专家对宇宙的产生不断进行研究,有关资料进一步探讨宇宙大爆炸:“在宇宙大爆炸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温度很快下降。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二、从太极图揭示宇宙的生成过程
按照中华民族的先圣所画的太极图推断,宇宙是怎样产生的?
1、太极图的产生。中华民族最早探究宇宙起源的是伏羲。关于伏羲生活在哪个年代,许多专家说法不一。有关专家认为,伏羲应当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即10000年前。我认为这个说法比较合乎事实。1987年至1987年,二十多支骨笛,出土于中国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分别有5孔骨笛、6孔骨笛、7孔骨笛和8孔骨笛,命名为贾湖骨笛。贾湖骨笛所属年代距今7800――9000年,还能够演奏传统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贾湖骨笛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史。贾湖骨笛出现的年代,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已经比较先进。史学界公认,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应当早于先祖制作贾湖骨笛的年代。所以说,伏羲生活应当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比较可信。
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伏羲,根据河图、洛书所画的太极图(见图1,图2),揭示宇宙的生成过程。即:无极④生太极⑤,太极生两仪⑥,两仪生四相⑦,四相生八卦⑧,八卦生万物。
伏羲八卦 图1 太极图 图2
2、《周易·系辞传》解析太极图,论述宇宙的形成。
《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此处的“易”当是无极之义,“无极变有太极”,“无极生太极”,太极就是混沌。那么太极之前呢?就是无极——无之极,以现代科学所言,就是能量,没有实体。随着能量温度的下降,能量聚积,有了实体显化。易-无极,变,也就是能量存在形式之变。把我们眼见的物质,倘若能加热到极高温度,物质又会还原到没有实体的、连中子等物质实体也不存在的能量状态。
无极,当是道家所说的“道”,佛家所说的“空”、自在、真空妙有,以当今人们的感悟,就是能量。以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之前,太空中连中子、质子、电子都没有,只有能量,能量没有个体。个体状的中子、质子、电子,是宇宙大爆炸之后,随着宇宙温度的降低才有的。参考现代科学对宇宙生成的研究,祖先所说的无极,就是一团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真空妙有的能量。按道家所说,就是“道”,按照佛家所言,就是空、自在、真空妙有。六祖禅师曾有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指的是没有一个有实体的东西。我们的祖先说,世界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小而无内,也是指没有实体,无之极。
《乾凿度》⑨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浑沦→天地→万物。由“寂然无物”的“太易”到“太始”,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太易”是“未见气”的一种虚无寂静的状态,相当于佛家说的“空”,道家所说的“道”,儒家所说的“无极”。郑玄注《乾凿度》说:“以其寂然无物,故名之为太易。”“太初”是“气之始”,到了“太始”阶段才有形可见。“形变而有质”,这是“太素”。气、形、质,三者浑然一体,而未分离,这就是“浑沦”。“浑沦”是阴阳未分离的统一状态,又称为“一”,也就是“太极”。
在太极图中,对宇宙的生成,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见图2)。
无极生太极:也就是无中生有,生阴阳二气中合之态――大而无外的混沌之态-“有”-“太极”。(见图3)
八卦形成 图3
太极生两仪,即生阴阳(见图3):太极――大之极――无限大的、混沌一体的“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有了高低之别,即有了“阳轻、阴重”之别,即为太极――混沌中的阴阳分离。即太极生两仪-阴、阳。阳气轻,上升,阴气重,下沉。由于阴阳二气自性相吸,阴、阳二气在下沉、上升之时相吸产生旋转。没有绝对的阳,也没有绝对的阴,阳中有阴,阳中有阴。阳气上升,其中含有阴气,阴气下沉,其中含有阳气。由于阴、阳二气的自性,阳气中的部分阴气在旋转过程中,阴气居中,就是太极图中的黑色极点⑩;阴气中的部分阳气在旋转的过程中,阳气居中,就是太极图中的白色极点⑪。两极点相当现代科学所说的“黑洞”吧!人们可以做一个试验,在清水放点沙粒搅动,沙子在旋转中积聚水盆底中央。在盆子中不要放沙子,搅动清水,清水中央形成旋涡,旋涡中央是空气,比水轻。阳气中的部分阴气在旋转过程中,阴气居中,阴气中的部分阳气在旋转的过程中,阳气居中,这是阴阳二气的自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应该说,阴阳二气当是无色的,两极点也是无色的,先圣为了便于人们认识,故以黑白两色加以区别,黑为阴,白为阳。
两仪生四相(见图3):阴阳两个极点自性相吸,在高速旋转中不断靠近,最终发生撞击――大爆炸,生四相,即生老阳、少阳、老阴、少阴。
四相生八卦(见图3):即四相中的阴阳结合生八卦,即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山(艮)、火(离)、泽(兑),八卦生天地万物。按照推测,阴阳两极点发生撞击产生大爆炸,形成无限大的、大而无外的宇宙无限星系,以及各类 “有”的状态――物质,只是整体无限能量的极少部分。也就是黑、白两极点碰撞所产生的物质世界。
可以想象,由于阴阳自性相吸,阴阳二气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的阴阳两个极点,在旋转过程中相吸撞击合为一体,形成一个飞速自转的、瞬间存在的密度极高的火球(见图四),应当说,这才是现代科学家所说的“奇点”。如果没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极,然后形成阴阳两个极点高速旋转而撞击,积聚一团,形成所谓的“奇点”,现代科学家所说的“奇点”,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来处,“奇点”是不可能有的。现代科学家无法说明 “奇点”从何而来。
铜川市新区陈坪村,在“康熙22年”⑿所建的二王庙中,所画太极图中的两极点撞击生成的乾坤图(见图4 )。
乾坤图(作者拍摄) 图4
“图4”是一团旋转的蓝色火团,也就是阴阳两极点发生碰撞所形成的、暂时存的“极点”,祖先命名为乾坤图,就是说天地由此而生。颜色与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哈伯太空望远镜,发现距离地球6亿光年,拥有类星体Mrk231星系的蓝色颜色相似,而“图5”又与太极图相似!
3、以太极图推理宇宙的形成。阴阳两个极点在飞速旋转中,由于阴阳相吸,以巨大的吸引力相撞击,发生大爆炸,大膨胀,撞击形成无数大小火球。猜想这些大小火球的群体,整体飞速旋转、膨胀、弥漫一团。其中无数单个火球也在飞速自转,大的火球在自转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又有小的火球与大火球分离,分离出来的小火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围绕着大火球飞速旋转。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的火球不断冷却,生成夸克⑬、中子、质子、电子、光子、中微子等,随着温度进一步降低,形成原子核、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原子、分子,弥漫天际一团。尘埃落定,凝聚变成无数固态的星球。笔者以为,实际温度降低的过程,当是物质生成的过程,也是一部分能量的还原过程。
道家对宇宙的形成论说。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生一:道,即无极。道生阴阳二气的中和之态――混沌“一”。
一生二:混沌――阴阳二气的中和之态中有阴阳分离中,生阴阳二气。
二生三(即生三种东西――四相),三生万物:阴阳二气中的阳气上升,阴气下沉,由于阴阳自性相吸,产生旋转,加之没有绝对的阴,也没有绝对的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气在旋转过程中,其中的阳气集聚阴气之中,形成一个极点,太极图中用白点表示;阳气在旋转过程中,其中的阴气集聚阳气之中,形成一个极点,太极图中用黑点表示。这两个极点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由于自性相吸,发生撞击。这里的“冲”是碰撞的意思。冲气以为和,即碰撞以为“和”,生第三种“东西”-老阳、少阳、老阴、少阴。老阳、老阴冲撞,少阳、少阴冲撞和合生物质,生万物。天地万物全是由阴阳二气集聚点冲撞和合所生!纯阴自身相斥,不能生“物质”;纯阳自身相斥,不能生“物质”,当是还原到混沌状态去了。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在微观状态下也是如此。除氢原子由一个质子与一个电子组成之外,其它物质的原子都由原子核与绕核外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可以想象,中子在原子核中起稳定作用。如果没有中子与质子相拥结合,质子带正电,正正相斥,就不能形成原子核。中子与质子相拥结合形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才能吸引带负电的电子绕核外运动,这样,物质完整的原子就形成了,由原子、分子组成的天下万物也就形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带正电,绕核外运动的电子带负电,负为阴,正为阳,物质在微观状态下的原子,也不正是负阴而抱阳么?即是氢原子由一个质子与一个电子组成,也是负阴而抱阳。质子带正电为阳,背负着阴性-带负电的电子,电子围绕阳性的质子旋转。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宇宙的形成,还有更详尽的描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其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阴阳谓之道,冲,碰撞之义。阴阳撞击生物质,而有了用处。或,迷惑之义。阴阳发生撞击,并没有要向何处去的目标,只是以自在的规律自然运化的,没有盈满,无边无际,大而无外,深厚奥妙呀!‘道’好像就是万物本原。‘道’发生撞击所生宇宙杂乱无章,经过运化消除其不规则的,解除纷乱一团,光芒相和,尘埃纷纷同聚一体,形成无数球体,宇宙变得清澈一片,我不知‘道’是谁所生之子,好像是在‘天帝’之先。也就是自然所有的吧!”
老子在《道德经》中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法道,就是‘道’在‘天’之先,这里的‘天’当是有的世界――大自然。这里的‘道法自然’说的是,‘道’是自然而然、本来就有的,是自在的,不生不灭的。”
4、从太极图分析,行星绕恒星旋转,卫星绕行星旋转何来?
行星:宇宙中有行星绕着恒星旋转,比如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从太极图分析,应当是这样形成的: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点由于自性相吸,在飞速旋转过程中撞击在一起,当下发生大爆炸,撞击出无数大小火球,大小火球在飞速旋转中,即大而无外的整个宇宙整体以旋涡状态旋转、飞散。大的火球由于体积特别大,能量特别大,自身还存在热核反应,不断燃烧,不能在短时间内冷却,这就是恒星-太阳。太阳这样的“大火团”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从太阳整体中分离出去的许多小火球,这些火球经过长时间的冷却,形成物质,尘埃落定,聚合为一体,形成星球。这些星球还与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绕着大火球飞速旋转的小火球,冷却后形成的物质聚合在一体,围绕恒星-太阳旋转,成为绕太阳旋转的行星。比如地球等行星绕太阳旋转。
这些行星自身温度还在不断地按照热传导的原理,从里向外冷却。比如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吸收了太阳照射的光能的情况下,15℃左右,而地心温度可达6000℃以上。生物在地球表面能生成繁衍,因为地球本身从内部向外散发热量,地球表面又受太阳照射吸收热量,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生物生成、繁衍的温度。这两个因素少了一个,地球表面的生物就难生成、繁衍。
卫星:可以猜想,行星本身还是一团火的时候,由于这团最终形成恒星行星的火团高速自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又有许多小的火球与行星分离,冷却之后聚合在一体,形成行星的卫星。还有宇宙大爆炸――即阴阳两个极点相撞发生大爆炸时,产生的漫天飞舞的小火球,冷却后形成的固态物质聚合在一体,也可形成行星,也可以在行星引吸力的作用下,形成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是地球的卫星。通过观测,月球上有众多陨石坑,可以证实,天空飞散的、由宇宙大爆炸形成弥漫在天际固体状态的物体,还在不断地与月球聚合。陨石也还坠落在地球上。还有,有些星球在运行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撞击,形成碎片,会向恒星、行星、卫星上坠落。
5、从太极图分析,恒星、行星、卫星原本一体,是由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点撞击所产生。可以说,卫星―月亮,与行星-地球,地球与恒星-太阳,以及太阳的各个行星与其卫星,原本都是一体的。即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原本与太阳不是一体的,绕着各个行星运行的卫星,原本与行星也不是一体的,但是,在阴阳两个极点发生撞击一瞬间,全是一体的,宇宙大爆炸之后发生分离。组成整个宇宙的星球与一切弥漫物质,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全是一体的。可以猜想,实质上,形成宇宙的物质,只不过是能量在一定温度下所显之相。倘若能将物质加热到宇宙大爆炸之初的温度,物质就可还原为能量,空无一物。所以,佛家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此;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无极;可道太极与宇宙万物,非常道,道与可道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有无相生。儒家、道家、佛家都说,有无相生。
三、由星球与弥漫之物形成的宇宙,只是太极所生阴阳二气的一小部分
1、由星球与弥漫之物形成的宇宙,只是太极图中,宇宙在太极状态时,所生阴阳二气的一小部分,宇宙由阴阳二气凝聚的阴阳两极点相撞产生。从太极图分析,由无数星球与太空弥漫之物形成的大宇宙,只是阴阳二气在上升、下沉过程中,很少一部分阴阳二气凝聚形成的阴阳两极点发生相撞所产生。阴阳两极点只是太极图中,宇宙在太极状态时,阴阳二气分离后“阳升”“阴降”所生两极点,只是阴阳二气的一小部分。
2、四相生物质,生宇宙万物。先圣推测,阴阳和合生宇宙万物。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点撞击生四相:老阳、少阳,老阴、少阴。由于阳与阳相斥,阴与阴相斥,纯阴、纯阳不能生物质,即不能生八卦,不能生万物。老阳与老阴合和,少阳,少阴合和生物质,生八卦,能生万物。前面说过,太极图中的撞击生成宇宙的阴阳两极点,只是太极中阴阳二气(能量)的极少部分,更多的阴阳二气在高速旋转中未能高度凝聚,又中和还原到太极状态去了,兴许这就是现代科学家所说的 “暗物质”?有无相生,还有更多阴阳二气还原到无极状态去了,又变成了真空妙有的“无极”、“道”、“空”,按现代科家所称,当为“暗能量”吧。
3、从太极图分析宇宙的产生,回答科学家所说的“奇点”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所说的宇宙由“奇点”爆炸产生,没有深入探究“奇点”是如何形成的。分析太极图,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奇点”是由太极图中阴阳两极点撞击聚合产生。就是太极图中阴阳两极点发生撞击,聚合在一起的瞬间存在,也就是如“乾坤图”所示(见图4所示)。
4、按照祖先所猜想宇宙的生成理论,宇宙还会从“有”要走向“无”,还会有新的宇宙又产生。按照祖先有无相生的论说,宇宙从无到有。阴阳两极点撞击大爆炸之后,产生了宇宙。宇宙又从“有”要走向“无”,最终又要化灭为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能量。也就是说,所有星系的高速旋转,其原动力是太极图中阴、阳两极点⑭高速旋转,由阴阳相吸发生碰撞而爆炸所有的。这种原动力当是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减弱的,当在过了多少亿万年后,又会发生向内爆炸-“坍塌”,凝聚为一个“极点”,宇宙星系不复存在。由此可以说,物质宇宙形成后,又要走上从有到无的衍化过程。凝聚的“极点”又发生爆炸,又是新一轮的宇宙生成。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哈伯太空望远镜,发现距离地球6亿光年拥有类星体的Mrk231星系,而且该星系还有两个互相公转的黑洞,这与太极图又何其相似。(见图5)
图5
从太极图分析,宇宙为何是飞速旋转的旋涡状态。从太极图分析,宇宙是阴阳二气在上升、下沉时相吸引,产生旋转形成两极点,两极点在飞速旋转过程中撞击发生大爆炸,最终形成的宇宙。所以,整个宇宙方才能呈现旋涡状态,在飞速旋转中不断膨胀。这正是宇宙为何是飞速旋转、膨胀的旋涡状态的合理解释。宇宙中的每个星系,呈现旋涡状态,在飞速旋转中不断膨胀。(见图6)
图6
6、“引力波事件”(GW170817)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先圣以“太极图”推测物质宇宙产生的先见之明。据有关资料:在2017年8月17日观测到宇宙中的“引力波事件”,两个中子星并合在一起。在此之前观测到的几次引力波事件,都是出自于两个极点――黑洞并合。(见图7、图8)
图7
图8
有关资料记载:2017年8月18日21时10分起,即距离引力波事件发生24小时后,中国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合作团队,利用正在中国南极昆仑站运行的第2台望远镜AST3-2,对GW170817开展了有效的观测,此次观测持续到8月28日,期间获得了大量的重要数据,并探测到此次引力波事件的光学信号。这些数据揭示了此次双中子星并合抛射出约1%太阳质量,即超过3000个地球质量的物质,这些物质以0.3倍的光速被抛到星际空间,形成比铁还重的元素。
7、对“奇点”爆炸形成宇宙的疑问。科学家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膨胀形成的。这个“奇点”是怎样产生的,科学家没有详尽说明。即是“奇点”爆炸形成宇宙论说成立,这个“奇点”发生爆炸后,形成的宇宙应当是一个以爆炸点为中心,整个宇宙无数星系天体与弥漫物,整体以球体状态向外发散。即整个宇宙不会产生旋转,形成旋涡状态,只是不断膨胀的球体状态。“奇点”发生大爆炸产生的宇宙,怎能形成一个高速旋转的、旋涡状态宇宙各个星系呢?有人会说,这个“奇点”当初是旋转的,爆炸产生的整个宇宙当然是高速旋转的、不断膨胀的、旋涡状态的宇宙。那么要问,这个奇点高速旋转的原动力是怎样产生的?现代科学也没有详尽说明。按照太极图推断宇宙的生成,是否能对现代科学研究宇宙的生成有所启示?但愿能有所启示!
四、宇宙大而无外
1、宇宙大而无外。从太极图推断宇宙的产生,宇宙无限大,高速转、无限膨胀。然而宇宙只是由太极中阴阳二气上升、下沉时,由极少部分阴阳二气聚合形成的阴阳两极点,发生撞击所产生的宇宙。那么,还原到太极状态的阴阳二气也是宇宙,还原到无极,即真空妙有状态的还是宇宙。甚至可以说,由无极生太极形成无限大的宇宙中的星系与弥漫物,只是无限大的宇宙一部分。根据有关研究,宇宙大约有70%的暗能量,暗能量是不是阴阳二气中和还原到无极时的能量呢!25%的暗物质和5%的普通物质。暗物质是不是阴阳二气中和之后,太极状态的混沌呢!所谓5%的普通物质,那就是说,形成宇宙所有星球的物质与弥漫物,只占宇宙的5%。还有科学家这样说:我们对大部分宇宙都是未知的,其比例约占70%。但这一切都是猜测或是理论上的。如果宇宙真是这样的话,宇宙就有了大小。事实上的宇宙大到无限大,也就是先圣所说的大而无外。
2、我们所处的宇宙没有边沿。我们所处的宇宙没有边沿。据美国科学新闻网《EurekAlert!》2019年5月28日报道,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在距离地球921.7光年的恒星附近发现了一颗理论上不应该存在的行星NGTS-4b。宇宙大而无外,观察不到的宇宙还有星球存在,这个理论上不应该存在的行星NGTS-4b,与观察不到的宇宙星球有关联,那这个行星NGTS-4b就是合理存在了。宇宙大而无外,即是观察到的宇宙如此之大,但与大而无外的宇宙相比,兴许只是整个宇宙的沧海一粟!物质的自性是由密度高地方向密度低的地方扩散。那么由阴阳两极点发生撞击所生成的宇宙星辰与弥漫物的物质密度,必定高于无极状态下大而无外的宇宙。旋涡状态的宇宙,在爆炸之初原动力的推动下不断膨胀,不断地飞速旋转,还没有膨胀到地方,还是宇宙,所以说,宇宙没有边沿。
3、我们所处的银河系,据科学家估算,厚度大约3000――10000光年,直径大约100000光年,银河系对于宇宙来说,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一粒沙尘!在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之外,还有无数个星系。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点由于阴阳相吸相撞,聚合为一体的短暂瞬间,还未发生大爆炸的短暂瞬间,相当于西方科学家所说的“奇点”。这个“奇点”――“宇宙之蛋”发生爆炸后,产生无数个星系。兴许有无数个“奇点”――“宇宙之蛋”,产生无数个宇宙。佛家说,我们所处的宇宙——娑婆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堪忍三千大千世界之外,还有世界。银河系才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娑婆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呀!宇宙大而无外。兴许,按照佛学所说,我们所处的宇宙――娑婆世界,相对于无限大的宇宙,也还不过是沧海一粟,一粒沙尘!
五、宇宙小而无内
先圣言,宇宙小到小而无内。要寻找宇宙最小点,也是找不到的。按照现代科学,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在物理学中常用到量子的概念,指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科学说的是“如果”,并没有肯定物质存在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就是没有肯定的说物质存在一个有“内”的基本个体。按照祖先“小而无内”的理论,物质不存在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在特定条件下,量子是否还可以最小化,达到真空妙有的状态――暗能量呢?先圣的观点,宇宙小而无内,宇宙原本是能量,能量没有个体,只是混沌一团,原本真空妙有,这个真空妙有的、自在的能量,难能找到她的基本个体。量子是在温度较低的状态下观测到的,宇宙大爆炸第一瞬间,马克斯·普朗克⑮认为,宇宙温度最高可达1.4亿亿亿亿度,在这样高的温度下,还能有独立的个体-量子存在么?
六、赞叹先圣的先见之明
文到此处,要说明的一点是,本人并不是要否认现代科学对宇宙生成的研究,而是要说,中华先圣对宇宙生成的论说,是可以自圆其说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实在久远,抓住了宇宙形成的本质。祖先的先见之明,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宇宙的生成,是否有借鉴意义呢?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说:“现代物理学大厦就建立在一无所有上,从一无所有导出了现在的所有,没想到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
见《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乔治·爱德华·勒梅特,1894年7月17日生于比利时沙勒罗伊,1966年6月20日卒于比利时卢文。比利时神父、宇宙学家。他对宇宙的描述成为大爆炸理论的第一个版本。教育背景: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
乔治·伽莫夫,1904年出生于俄国,美国核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在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曾前往欧洲数所大学任教。1934年移居美国,以倡导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理论闻名。
无之极,无到小而无内。按照现代科学概念,无极当为暗能量吧?其中没有现代意义的物质,但她是生成宇宙物质的“本体”,物质当是暗能量的聚积物。“本体”:指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辩证唯物主义否认现象和本体之间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认为只有尚未认识的东西,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
太极,即混沌,大之极。太极是阴阳二气中合之态。当是暗能量有了可变性。这团能量大而无外,有了生成物质的性质,是否是现代科学所说的暗物质呢?
两仪:阴阳。是不是暗物质有了内外温差、有了轻重之别?温度高、轻者为阳,温度低、重者为阴。
老阳、少阳、老阴、少阴。是否生成了现代科学所说夸克?有了内在特性,包括电荷、色荷、自旋及质量等特性的基本粒子。六种夸克: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顶夸克、底夸克。
天、地、雷、风、水、山、泽、火。
《乾凿度》:西汉末纬书《易纬》中的一篇。又称《易纬乾凿度》,简称《乾凿度》。
当为现代科学家所称的黑洞。
当为现代科学家所称的黑洞。
公元1682年
基本粒子。
按照现代科学可称为是两个“黑洞”。
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且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者简历
郭平安:在职研究生。被聘为中国玄奘研究中心、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兼职教授。曾在西安交大、西农大、浙江理工大、北京大学、省内多个地市党政机关作传统文化、养生学术交流与讲座。
研究方向:1、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2、从太极图揭示宇宙的生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