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源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邮编 210000
摘 要:常州市在目标层面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要求,同时对规划村的布局做出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以及组织振兴的五大安排。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溧阳市竹箦镇西部片区的村庄在生态资源、产业发展、用地需求三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应该区别对待各类村庄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因地制宜。
关键词:乡村振兴、差异性、启示
2020年初,溧阳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试点区,要求按照“试点先行、积累经验、逐步推开” 原则,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目标,为溧阳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动能。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要求减量规划背景下通过用地腾挪,形成流量指标,满足城镇发展需求。
规划区位于溧阳市竹箦镇南部,规划涉及陶庄、姜下、南旺、长岗、北村和西芮,共计6个行政村。竹箦镇西部的村庄在南京都市圈范围内,位于溧阳、金坛、句容三市交界处,由于溧阳全域旅游借助现有公路路网,串联全域各类旅游资源点,总体形成“大环小环内联外通”的旅游公路网络,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区域特色资源,依托1号公路环线形成“一条纵向轴线串联三大板块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北部为瓦屋山休闲康旅板块;中部为镇村融合发展板块;南部为红色田园水乡板块;规划形成一条发展轴线,1号公路休闲旅游发展带。
2.1生态资源的差异
在地形地貌上,陶庄村地处溧阳西北丘陵山区,瓦屋山、丫髻山为茅山山系余脉,北靠瓦屋山省级森林公园。区内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山顶绿化覆盖率在90%以上。整体呈现出山体层峦叠嶂,半山水库星罗棋布的自然山水环境。姜下村呈低山丘陵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紧邻吕庄水库,区内村域内林地资源丰富。南旺村水丘陵地貌,水网纵横,南北向水系纵向贯穿整个村域。长岗村整体地形起伏平缓,苗木林地较多,植被较为丰富。北村村临近镇区,以良田为主。西芮村紧邻前马集镇,地势平坦,塘田相接,呈现田园水乡风貌。
因此,竹箦镇西部的村庄呈现由北部丘陵山区往南部平原地区逐渐过度的地形地貌特征,所以在生态资源上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以及地理区位的原因,形成了不同的资源基底,为村庄的差异化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2.2村庄产业发展的差异
在产业结构上,受到资源禀赋的差异化影响,以及空间格局的不同,竹箦镇西部的村庄可分为三个组团。
陶庄村由于受地理因素影像,地形高低起伏,林地较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林地面积规模最大。农作物种植情况多为散户种植,以水稻、小麦以及苗木和茶叶种植为主。拥有茶园、陶庄村板栗、大山口村水蜜桃等特色农业资源。三产方面,“1号公路”开启了陶庄全域旅游的序幕,神女湖周边呈现农家乐、农庄的集聚发展。姜下村一产以水稻种植为主,二产围绕食品园区进行延伸,三产以荷花静园、西汤驿站为核心产品。而在空间结构上陶庄和姜下村正处于瓦屋山休闲康旅板块,为此该村产业结构上重点发展旅游业。
南旺村、长岗村和北村处于镇村融合发展板块,紧邻竹箦镇区,一产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北部以苗木种植为主;西南部苗木、水稻种植交错分布;东部耕地较为零碎。二产集中分布在镇区的工业园区,零星小型工业点沿交通干道分布,旅游业点状分布,类型单一;三产三产主要沿一号公路、溧竹线以及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分布,类型以农家乐、休闲观光为主。
西芮村位于红色水乡田园板块,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村庄红色文化资源尚存。西侧与水西村紧临,受到水系村红色文化的覆盖,未来作为红色文化旅游的延生区域。
整体产业发展上,竹箦镇西部的村庄北部依托瓦屋山自然风景区重点发展旅游产业,中部地区临近镇区,服务与镇区共享,产业以一产二产为主;南部地区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挖掘红色旅游文化。
2.3用地需求的差异
1)工业腾退,集中进镇需求
位于规划区中部地带的村庄,临近镇区,村内存在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厂房;同时周边资源条件一般,不具备再利用价值的。根据相关政策要求,搬迁到镇区工业园区的。同时清退低效、污染工业,进园区、进镇区,这也是中国农村工业化乃至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和发展形。
2)大型交通廊道割裂,搬迁撤并和安置的需求
规划区中部和南部的村庄属于“三高”(高等级道路、高铁线路、高压线沿线) 地区,部分村落涉及高压廊道和过境交通宁杭高铁的干扰,村民迫切希望搬迁进行村内集中安置。
3)项目用地需求
除安置和公共设施需求外,规划区北部村庄处于旅游资源衔接地带,资源丰富,三产需求旺盛,需要用地支撑。一二三产融合、三产等项目依托资源与资本,落实文旅项目发展用地。由于溧阳市规划在宁杭高速铁路与宁杭高速公路之间开辟森林长廊,并沿森林长廊构建“森林望楼”。规划区中部地区正处于该地段,依照要求精准落实。同时整个南部片区优先使用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理确定新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鼓励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使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理保障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乡村旅游配套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
4)闲置宅基地盘活
发展乡村旅游配套。对处于瓦屋山休闲康旅板块的村庄,重点盘活一号公路沿线村庄的闲置宅基地,鼓励村民出租或入股合作,发展创客工作坊、文创手工坊、农家乐餐饮、精品民宿等乡村旅游配套产业。考虑部分转换为留白用地,作为村庄战略留白用地,为未来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预留空间。
打造乡村人才公寓。处于镇村融合发展板块的村庄,需要对镇区周边村庄闲置宅基地进行盘活,打造成乡村人才公寓,满足未来镇工业园区职工的住宿需求。
退回村集体。鼓励将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回村集体,通过存量盘活的方式分配给新分户村民;也可利用闲置宅基地来完善村庄公共服务配套。
由于村庄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机遇和问题, 加上目前各村自身发展基础上的差异, 不同需求的村庄在未来的建设上应该有所侧重。因此, 应该区别对待各类村庄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因地制宜。
首先明确规划编制的要求。详细的现状摸底调查,各村访谈、问卷调查、村民意愿,用地需求,农民的实际减量,减量推进,精准识别、分期推进。
其次重视村庄的差异化发展。进行资源整合,保障本村居民安置需求,规划方向彰显文化特色。提取文化元素,融入村庄建设。
由于区位关系差异性,社会经济人口、现状资源和文化等要素在不同地域、类型乡村与周边城镇之间流动呈现出不同状态,它们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所呈现的结果也具有一定差异性,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也不同 [1]竹箦镇西部片区的村庄不宜每个村都平均施力,需要利用有差异性,以及原有优势进行提质创优,实现片区内优质公共资源的精准发力和辐射共享。
在紧密联系竹箦镇南部的村庄外部环境、仔细分析识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寻找村庄发展定位,通过辨别差异化的发展、实行产业的优化、完善圈层生活及美化乡村的治理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分析,为竹箦镇南部的村庄乡村振发展的差异化、多元化的村庄发展提供实施途径。乡村振兴内容繁,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深化研究内容以引导乡村的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杨贵庆.城乡共构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多元路径探索 [J]. 规划师,2019,35(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