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2
/ 2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现状

杨小奇 段荣荣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省郴州市 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纳样本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在院的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抽签分组,实验组以常规+针灸分析,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指标评估包括临床疗效、触觉神经传导效率、运动神经传导效率数据。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较好;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照组较差;住院周期:实验组较短,临床有效人数对比实验组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针灸+西药治疗后有效提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周期,改善患者神经系统,恢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保证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关键词】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确诊率,有报告指出,该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诊断率高达80%以上[1]。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异常上升后会出现神经功能异常、肢体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后期会进展为难治性神经损伤,导致患者残疾率、死亡率上升。文章收纳样本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在院的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汇总中医针灸治疗后患者临床有效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住院周期等指标变化,具体内容概括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抽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录入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抽签法,35例对照组男:女=16:19,年龄汇总≥52,≤74,均值年龄为(63.31±1.97)岁;35例实验组女:男=17:18,年龄汇总≥53,≤73,均值年龄为(63.48±1.82)岁。对比分析70例患者性别、年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基础资料完整;心肺功能无异常;认知无异常;家属、患者均签订知情表。

排除标准:遗传性精神异常;全程实验未完成;与临床诊断评估不匹配;对实验药物过敏;依从性差。

1.2方法

西药治疗(对照组):常规用药类型:甲钴胺片(产自: 国药准字号: 规格:)、硫酸锌注射液(产自: 国药准字号: 规格:);用药方式:甲钴胺片口服、硫酸锌注射液与氯化钠混合后静脉用药;用药剂量:0.5毫克、0.6克;用药频次:一日三次、一日一次。

针灸治疗(实验组):在患者三阴交、血海穴、气海穴、关元穴、肝腧穴、肾腧穴、脾俞穴作为针灸主穴位,按照患者证型区分,手指麻木或疼痛感较强患者加以八邪穴、三里穴、十宣穴,对于下肢麻木明显患者可加上太冲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等穴位。补法针灸穴位:肾腧穴、脾俞穴;平补平泻法:除上述穴位的其他穴位;针刺后留置10分钟后行针一次,随后留着针20分钟,一日一次。对于存在肌肉痉挛、手脚冰凉的患者可行艾灸,对患者自觉感觉、皮肤组织变化分析,适当为其调整温度和距离。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涵盖无效:未达到以下任一标准;有效:神经功能逐步恢复,无肢体异常感觉,腱反射敏感度上升;显效:无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腱反射敏感度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的和。

②其他指标:统计患者住院周期、S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指标。

1.4统计学意义

对本文患者例数、临床治疗效果采取 % 统计,给予X2值统计,患者的住院周期、触觉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年龄指标采取(62b2dcffb3f6b_html_ef1d369bdc1b6a59.gif ±s)统计,对数据均开展SPSS21.0汇总,对卡方值、t值、P值进行分析,P在0.05以下则统计学有意义。

  1. 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评估,临床有效人数对比实验组多于对照组,P<0.05。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5

13

12

10

71.43%

实验组

35

28

6

1

97.14%

X2


-

-

-

8.7365

P


-

-

-

0.0031

2.2其他指标

统计数据如表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较好;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照组较差;住院周期:实验组较短,P<0.05。

2 两组患者住院周期、SNCVMNCV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住院周期(d)

SNCV(m/s)

MNCV(m/s)

对照组

35

11.34±1.75

34.14±1.64

40.11±1.25

实验组

35

7.45±1.66

39.17±1.48

45.12±1.33

t


11.6294

16.4194

19.7936

P


<0.05

<0.05

<0.05


  1.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终身疾病,随着血糖指标的变化,患者的周围神经功能、胃肠道功能均大不如前,导致其出现便秘、糖尿病足等不良并发症[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以往多采取西药对症治疗干预,但改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情况。传统医学指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不仁”、“麻木”、“血痹”的范畴,患者消渴日久,伤阴耗气,痰淤阻络为其标,可见疼痛、麻木之症[3]。同时,气阴两虚产生淤血痰浊之症,血液运行较差,气虚不足难以统血,血液外流亦可致淤。针灸属于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治疗方式之一,临床按照患者临床症状、疼痛位置分析,选择恰当的穴位针刺,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刺激,有效保证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恢复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缩短患者住院周期[4]。文章数据指标汇总可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较好;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照组较差;住院周期:实验组较短,临床有效人数对比实验组多于对照组,P<0.05。可见,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经针灸处理后患者康复周期显著缩短,有效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此外,针灸具有化瘀活血、调气补脾、补肝益肾的功效,在脾俞穴针灸可消除腹痛、腹泻症状,具有生血补气的功效;在肾腧穴针灸可滋阴补肾[5]。现代药理学指出,经针灸治疗后患者血液运行速度加快,临床不适症状消失,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推动患者康复效率上升。其他学者研究分析统计,观察组、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复发率上对比前者优于后者,数据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6]

综上所述,经针灸处理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不适症状消失,临床疗效显著上升,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推动患者康复周期加快,保证疾病的控制效果,临床可加大样本量进行深度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利娜,方朝晖,费爱华,等. 温针灸联合益气滋阴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22,43(2):248-251.

[2]冯云,李焕云. 通心络胶囊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9):147-150.

[3]顾艳秋. 通脉饮联合针灸及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评价[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22,39(1):38-40.

[4]李桂云,张雅琼,刘攀云,等. 针灸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益探讨[J]. 中国医药,2021,16(6):861-864.

[5]张婧,吴晶宝,闫各. 高压氧联合针灸辅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相关血清因子的影响[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0,27(4):476-480.

[6]张倩雯,吴明霞.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现代针灸治疗浅论[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