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治疗中实施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84例老年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患者(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系统抽样法”原则下分2组,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后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各纳入42例。比较护理干预结果:血氧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PaO2、SaO2水平更高、PaCO2、CRP、IL-6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实施于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治疗中,对改善患者氧合功能、控制并发症发挥积极作用,提高预后。
【关键词】老年肺动脉高压;无创机械通气;呼吸衰竭
肺动脉高压属于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类型之一,主要病理特征为肺循环压异常升高、肺血管阻力增加。老年群体机体免疫功能差,且肺功能、通气功能明显衰退,在发生换气功能异常时易出现缺氧等并发症,在长期缺氧、气道炎症状态下,影响肺动脉压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导致患者呼吸衰竭[1]。通常肺动脉高压患者并发肺血管丛样病变,导致呼气换气功能受到影响,需及早开展治疗,否则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实施机械通气可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患者病死风险,改善预后。机械通气有无创、有创机械通气之分,其中有创通气需气管插管,在治疗中易引发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无创通气主要利用面罩呼吸机辅助治疗,操作便捷,且安全性高[2]。为评估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取84例老年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患者(2020年6月-2021年6月)展开对比研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筛选84例老年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患者,在“系统抽样法”原则下分2组,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纳入42例。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文件。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年龄大于60岁;③病历资料真实可靠,完整。
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严重精神问题;②肝肾等重大脏器严重病变;③活动性感染;④存在严重代谢性疾病;⑤并发恶性肿瘤疾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强心、抗炎、镇咳平喘、解痉等。
对照组:实施有创机械通气,连接气管插管与呼吸机通气支持,调节呼吸机参数:通气量6-8L/min、呼吸频率12-20次/min、潮气量8-10ml/kg、吸入氧气浓度40-50%,呼/吸比1.5:1,以患者实际病情为准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整,PEEP196-392Pa,逐步上升至588-980Pa。
观察组:实施无创机械通气,使用无创面罩呼吸机,呼吸机参数同对照组一致。
1.3观察指标
①采集患者动脉血1ml,利用血气分析仪,测定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
②炎症因子:取患者静脉血离心后,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
②观察两组低血压、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 ±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组别 | 病例 | 性别 | 年龄(岁, ) | 体质指数 (kg/m2, ) | |
男 | 女 | ||||
对照组 | 42 | 22 | 20 | 68.63±3.52 | 22.52±3.36 |
观察组 | 42 | 23 | 19 | 68.99±3.21 | 21.23±3.49 |
t/x2值 | - | 0.076 | 0.489 | 1.725 | |
P值 | - | 0.781 | 0.625 | 0.088 |
2.2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PaO2、SaO2水平更高、PaCO2水平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
组别 | n | PaO2(mmHg) | PaCO2(mmHg) | SaO2(%)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2 | 57.21±6.32 | 82.81±9.45 | 67.72±6.13 | 42.28±4.84 | 67.69±8.22 | 82.69±9.58 |
观察组 | 42 | 56.36±7.43 | 90.72±10.25 | 67.26±6.25 | 50.17±2.72 | 66.85±8.14 | 90.47±8.63 |
t值 | - | 0.564 | 3.676 | 0.340 | 9.209 | 0.470 | 3.910 |
P值 | - | 0.573 | <0.001 | 0.734 | <0.001 | 0.639 | <0.001 |
2.3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CRP、IL-6水平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组别 | n | CRP(mg/L) | IL-6(n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2 | 31.58±8.77 | 25.17±5.69 | 27.44±6.22 | 25.44±6.22 |
观察组 | 42 | 31.74±8.41 | 16.74±5.01 | 26.98±7.02 | 13.87±3.66 |
t值 | - | 0.085 | 7.206 | 0.317 | 10.389 |
P值 | - | 0.932 | <0.001 | 0.751 | <0.001 |
2.4两组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率比较[n/%]
组别 | N | 低血压 | 气胸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42 | 3 | 2 | 3 | 8(19.05) |
观察组 | 42 | 1 | 1 | 0 | 2(4.76) |
x2值 | - | - | 4..086 | ||
P值 | - | - | 0.043 |
3讨论
肺动脉高压以心肺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持续进展,易发生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病情危重,预后效果差。老年群体由于机体生理功能呈进行性衰退,且心肺代偿能力差,故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同时外周组织抵抗缺氧能力不足及系统性应激能力差,因此,老年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患者致残、病死风险较高,临床需及时开展治疗[3]。
机械通气是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维持机体通气功能,为原发病治疗赢取有力条件。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支持,破坏呼吸道防御功能,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增加疾病风险,且脱机困难,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增加疾病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导致预后不良[4]。本次研究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治疗中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可取得下显著疗效,能够改善患者呼吸通功能,维持呼吸通畅性,有效提高胸内压,从而降低体循环静脉回流,进一步减少心脏负荷、改善肺淤血情况,缓解低血氧症,改善肺水肿[5]。本次研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PaO2、SaO2水平更高、PaCO2水平更低,炎症因子CRP、IL-6水平更低、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中发现,实施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对改善患者氧合功能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无创机械通气改善效果更好。需注意,无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气现象,较气管插管通气供氧效果不稳定[6]。此外,炎症因子CRP是在机体应激、感染、炎症状态下快速升高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期反应蛋白,IL-6是一种对炎症具有高敏感性的促炎介质,而老年肺动脉高压疾病活动的表现形式有炎症、应激、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等,实施无创机械通气较有创机械通气可更好的改善机体炎症、应激反应[7]。
综上,对老年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在改善机体氧合功能的同时,预防及降低并发症,实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珩.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肺功能、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1,19(3):160-162.
[2]高辉,杨丰鹤,高炜.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效果[J].中外医疗,2021,40(3):49-51.
[3]卢建利.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老年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J].黑龙江医药,2019,32(5):1049-1051.
[4]陈浩春.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19,20(10):1564-1566.
[5]肖明艳,王斌.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4):96-98.
[6]黄晓晖.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6):58-59.
[7]林青青,王小智,邢柏,康福新.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7):161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