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县联合中学 福建省三明市 365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得到应有的重视,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这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可以强化青少年文化层面陶冶,也对稳固构建其价值观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入题,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机融合的策略,以期促进青少年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创新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又沿着历史的经纬缓缓向现代走来,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散发着五彩斑斓的光亮。初中阶段实施传统文化教学,并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为青少年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继承历史中融会贯通并加以创新,最终将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浇花要浇根、育人应育心”的道理在教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也得到充分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工作之一,是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长存并熠熠生辉,最重要的就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坚守与传承。时至今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将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等基本精神浸润于青少年品格之中,对于架构青少年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根基,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遵循传统文化教学和课程教育的基本规律
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大多是在初中阶段形成的,学校为学生灌输的教育理念对其终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可以起指引作用,学生在学习先贤智慧的同时,德育理念也得以有效渗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历史的智慧结晶,要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校园,走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这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民族自豪感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作用非凡。因此,在初中教学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避免教学目标的功利化、机械化和应试化,注重学生的实际和精神发展需要。
例如,在学习《凝聚价值追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看过的文艺作品或者新闻,自主交流有哪些印象深刻、能够体现“中华民族脊梁”的英雄人物或故事?随之进行总结得出:一个民族能够经久不衰并不断发展,就是因为这些民族英雄身上所具备的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二)密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育之间的联系
长期以来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科课程往往过分重视,忽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价值观念引导,这不仅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对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也有所桎梏。对于上述现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当前教育改革的优势,密切各个学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手段,适时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加以探究并融合于自身;其次教师要积极落实贯彻三级课程中的地方课程,在当地的传统文化中挖掘教学资源,在学生群体教学中适时推广;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做好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或合作探究时间,确保学生有效参与到学习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夯实根基。
(三)重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内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上下五千年沉淀而来的精神食粮,在当代社会也越来越受重视,也逐步渗透于各级学校校园文化之中,在各个教育阶段和不同课程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方面,任课教师在自身已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加以拓展创新,在教学中将课本内容与传统国学经典、校园文化等相结合,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实现了精神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各朝各代的古诗古文,传统教师对于这一类文化的教学,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加以背诵,对内容本身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往往不够重视,显然这不符合当代社会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延续文化血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相关链接”部分进行查看,学生在了解到我国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等优秀传统文化后,教师及时帮助学生将以上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具有的凛然正气和独特品质,并要求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大化的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机会,从而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并不断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是对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承,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手段。初中生素质的提升以及教育,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配合,首先这就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在日常教育以及校园文化构建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为个体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和榜样示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课程中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