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反馈理论在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质量反馈理论在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白洁,贾妍,李青松,施丹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 0 二医院神经康复科,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中融入质量反馈理论,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此期间内我院一共接收了80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静脉溶栓干预,将患者按照治疗中不同护理方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溶栓干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质量反馈理论进行改进。结果:观察组入院治疗后28h、72 h,NIHSS评分以及溶栓期间出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质量反馈理论在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患者在治疗后出血、神经损伤等情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了疾病对患者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质量反馈;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的疾病,主要是由脑动脉狭窄、堵塞等原因引起脑部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而出现供血不足、缺氧等导致脑组织受损[1]。该种疾病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临床治疗中尽早的实施静脉溶栓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是脑卒中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2]。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受到患者来院时间、病情程度、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静脉溶栓的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在溶栓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出血、药物不适应症等,这不仅会对溶栓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因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而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脑卒中疾病治疗中的护理非常重要[3]。基于此,我院将质量反馈理论融入到脑卒中患者护理当中,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是详细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一共接收了80例脑卒中患者,将患者按照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组别

n

性别

年龄(岁)

平均年龄(岁)

梗死部位支配血管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观察组

40

23

17

39~73

61.49±7.97

22

18

对照组

40

25

15

38~74

61.07±7.55

21

19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溶栓护理干预,主要为:①溶栓治疗前,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确定治疗时间,同时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对患者的心电进行监护;②治疗过程中需要确保溶栓药物准确的注入,将患者口腔内的异物清除,确保呼吸道通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注意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是否有出血倾向、是否存在再灌注脑损伤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那么需要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干预。③溶栓后,将患者体位保持在仰卧位并转移至病房,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指导,提高其护理水平,同时指导患者如何排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在护理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鼻腔等情况,并提前告知患者和家属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此外,改善患者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对于存在不良心理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患者出院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融入质量反馈理论,对护理干预措施加以改进。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加上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专项护理团队,在护理开始前对所有的护士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根据患者身体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变化等相关因素来制定详细的护理过程,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身体的实际状况以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来对护理措施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和完善。具体包括:①入院检查并分级护理,在入院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并并采用分级护理。如对于血压或血糖异常的患者,那么需要对他们进行控压、控糖干预,同时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使得患者血压和血糖得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②用药指导,在用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严格的按照规范标准来进行操作,同时加强对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患者对药物相关信息的认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③康复训练,护理人员要做好病房巡查工作,注意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翻身、活动肢体关节等,并传授给患者一些按摩的技巧,告知其按摩能够刺激神经,有利于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最后在护理实施后对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从而采取措施进行改善,使得护理干预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治疗后28、72 h采用NIHSS量表对两组患者神经受损情况进行评定。②参考GUSTO出血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静脉溶栓期间出血情况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受损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受损情况对比(62a6e4490d8b6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28h

治疗后72h

观察组

40

16.48±4.38

11.29±3.49ab

5.29±2.30ab

对照组

40

15.86±4.07

13.24±2.63a

7.13±2.11a

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abP<0.05。

2.2 两组患者静脉溶栓期间出血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静脉溶栓期间出血情况对比[n(%]

组别

n

无出血

轻度出血

中度出血

重度出血

出血合计

观察组

40

33(82.50)

4(10.00)

3(7.50)

0(0)

7(17.50)

对照组

40

24(5.00)

10(25.00)

5(12.50)

1(2.50)

16(4.00)

x2






15.673

P






0.001

3 讨论

在脑卒中疾病治疗中,主要是通过静脉溶栓来帮助患者打通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脑部损伤,从而能够将损伤降到最低[4]。质量反馈理论主要是对临床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目的是能够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效果达到最佳。在临床护理治疗过程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注重护患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5]

本次通过实例研究论证,对我院一段时间内所接收的80例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展开分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了质量反馈理论,通过找出护理中的问题,分析其中原因并加以调整和完善,同时还在患者需求的技术上对护理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血、神经损伤等情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知,质量反馈理论在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护理效果,更好的降低了疾病对患者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唐珊, 李俐, 郝彬,等.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护理研究, 2020, 34(6):94-97.

[2]赵亚东, 张宏宇, 黄亚娟,等.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4.5h内静脉溶栓治疗的评价[J]. 全科护理, 2018, 16(17):63-65.

[3]赵俊杰, 邢晓玲. 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应用静脉溶栓药时间的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18):24-25.

[4]陈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 25(2):20-21.

[5]姜敏, 张婉, 薛楠,等. 风险管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21, 27(1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