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县藏文中学校
摘要:“双减”政策创新性地将校内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联合治理,形成校内校外双管齐下的“减负”思路。为了精准了解道德与法治一线教师的困惑及现实问题,笔者对青岛市西海岸新区317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做了问卷调查,下面分享调查情况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道德;法治教学;改进
1“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心灵困境
1.1中考制度下,深感夹缝中求生存
青岛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成绩只以等级形式测评,不计入升学考试总分,教师们有一种“无依无靠、四处飘零”的被遗弃感。一方面不被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一方面又要被学校用教学成绩进行各种比较,很有夹缝中求生的狼狈感。
1.2实施“双减”后,倍感时间不够用
周一至周五,很多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后不布置书面作业。每周有限的2课时,既要活动探究,又要情境体验;既要当堂记忆,又要适当练习。教师恨不得把1分钟掰成2分钟用,一节课一个框题,一课赶一课,一点也不敢停歇,考试前依然没有多少时间记忆和练习。原本各校施行延时服务,教师要全员参与、轮流值班,工作量就增加了很多,各种安全、防疫等工作更是挤占了不少工作时间。再加上学生的不重视、不配合,道德与法治教师真如热锅上的蚂蚁,备受煎熬。
1.3高年级教材理论性强,可用资源匮乏
初中段高年级教材内容偏多、偏难,有时候一节课下来共涉及八九个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距离生活比较远的问题,教师必须绞尽脑汁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但常常费了很多时间,花了很多精力,依然找不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2“双减”政策下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提升教学质量,要综合考量教学的各环节和全要素,还要通盘考虑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研究、个体与群体。“双减”后,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可控时间变得更少了,因而唯有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条出路。
2.1精心备课
2.1.1要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国家好大家才会好”,须明确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国家利益的内涵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能力目标是提高学生分析国际政治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建立在知识目标基础上的,而本框的核心知识是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通常在学业测评时,不会直接让学生复述国家利益的内涵,只会在情境中让学生鉴别国家利益的领域及是否属于核心利益;不会直接让学生复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只会在情境中考查学生能否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链接起来,并阐述具体的链接点。通常,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依据所期待得到的学习结果,也就是教学目标,逆向设计教学活动,以便更准确地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测评时,在情境中检验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在教学时就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2.1.2要找准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要通过研究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点,凡是课程标准中明确阐释的内容,必然是教学重点。另外,伴随着国家教学改革的推进,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内容都是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现在倡导大单元教学,而驾驭大单元的关键就是把握单元核心概念及主干问题。比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的核心概念就是国家利益,围绕国家利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就是主干知识,也必然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本单元中,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就不是核心概念,而是次级概念。通常这些次级概念也要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进行阐释,而“怎么做”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学以致用,是教学的难点所在。一般教学难点是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的知识,教学难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无论是教学重点还是教学难点,都是教师应该在备课中重点进行活动设计的内容。
2.2活力上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巧妙地采用解构策略,设计具有悬疑性质的情境或问题。有了趣味性,学生学习热情自然就有了。所谓解构,就是不把故事一次性展示出来,而是通过拆解,一幕幕慢慢拉开,同时不断地抛出问题,让学生代入情境去设身处地地体验。孙老师在教学“深深浅浅话友谊”时,把原本同学间发生的友情故事拆解成4个部分,依次呈现在学生面前。“考试竞争—朋友闯祸—友情破裂—重叙友情”,每次呈现情境,都会抛出具有思辨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探究交友中的“看待竞争”“坚持原则”“友情淡出”“学会宽容”。教学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既充满趣味性,又富含哲理性。同时,教师又精心穿插了各种传统文化元素,使课堂充满了文化气息。这样的课堂,学生始终活力满满,教学质量自然有了保障。
2.3精简作业
“双减”首先就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作为老百姓口里常说的“小学科”,学业成绩现在不计入中考总分,各个学校都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不能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由于学科的特性,即使当堂做了基础记忆,课下依然需要复习和巩固。另外,为了达成素养培育要求,教师也可以适当在周末布置实践类作业。比如,教学“网上交友新时空”后,可以让学生做“网络交友状况的问卷调查”,并撰写一份简单的交友建议书;在教学“积极奉献社会”后,可以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切记,实践性作业有做必有评,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平台,或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从而为后续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4分层要求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发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应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给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让所有学生跳一跳能够得到桃子,努努力能获得成就感。
2.5团队协作
一是开展全区“大集备”,调配全区优秀教师资源,做好备课分工,通过交流、互动,完善备课环节,实现成果共享。当然,“大集备”不仅仅适用新授课,复习课、练习题、微课、导学案等都可以通过团队协作,提高备课质量。二是探究大单元教学,针对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团队协作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先尝试从个别单元做起,形成机制并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对于新理念,不要排斥,同时也不要急功近利,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逐步推进。除此以外,适当的习题练习不可缺少。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习题必须精选。习题尽量选中考原题、模拟题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要的题型也可以专项练习的形式带领学生梳理思路、培养能力。
3结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表面看是作业问题和校外辅导问题,但实质是通过外力倒逼学校提升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靠的不是题海战术,也不是校外辅导机构的“助力”,而是切实依靠精准的教学活动、精细的教学引领、精确的实践演练,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西传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探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8):86.
[2]卜立强.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缺失与回归[J]. 现代教育,2020,(11):43-45.
[3]张欣,景云.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品质课堂构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1):43-46.
[4]马晓环.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25.
[5]孙瑞彦.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 中外企业家,2019,(2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