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2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探讨

徐旸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 湖北黄石 43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44例胎盘早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实验组患者为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对照组患者为典型胎盘早剥患者,采用对比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血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方面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总发病率54.54%,对照组总发病率13.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诊断过程中,需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尽早的做好相关预防工作,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诊断;治疗效果


胎盘早剥属于妊娠晚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针对不同的体质,在妊娠期,不同的孕妇出现的病症严重程度也同样存在着差异。从临床表现来看,患者在怀孕约五个月左右开始,直至分娩前,胎盘和子宫壁会出现分离的状况[2]。不典型胎盘早剥,一般是指孕妇的胎盘和子宫的分离情况模糊,不明显,基于这种情况,易产生误诊,从而威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无法达到既定的治疗效果[3]。本文通过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44例胎盘早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实验组患者为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对照组患者为典型胎盘早剥患者,采用对比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其中,在对照组方面,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42岁,平均年龄(28.53±2.77)岁,孕周35-40周,平均孕周(36.54±2.42)周;在实验组方面,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40岁,平均年龄(27.86±2.84)岁,孕周35-41周,平均孕周(36.42±2.25)周。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比方式:采用回顾式分析法,对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诊断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分析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诊断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并根据数据结果予以分析、总结。

分别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治疗效果、临床诊断。针对实验组患者,就其胎盘早剥的情况,进行实验室检查。基于胎盘的实际剥离面积的大小,将其分为轻型和重型两大种类。通常情况下,轻型的胎盘早剥,其剥离的面积约占总胎盘的三分之一以内,而重型的胎盘早剥,其剥离的面积约占胎盘的三分之一以上。针对确诊为胎盘早剥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但是,针对实验组中的患者,在无法有效的确认其是否存在胎盘早剥的情况,可运用彩超等方式,或者通过其他诊断器械、医疗方式,来进行诊断,在确诊为胎盘早剥后,在予以治疗和护理。

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针对未被确诊为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患者,需要立即采用终止妊娠的治疗方式,同时,在治疗中,需根据产妇的宫口开放程度、出血量以及胎儿的胎心调动情况等方面,来确定分娩方式。在产妇分娩结束后,注射缩宫素,对产妇的子宫进行按摩,促进产妇子宫快速收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变化情况、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变化情况

两组对比,实验组在血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方面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体质变化情况(n,%)

组别

例数

血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对照组

22

18(81.81)

16(72.72)

14(63.63)

实验组

22

9(40.90)

7(31.81)

4(18.18)

X2

-

7.764

7.378

9.401

P值

-

0.005

0.007

0.002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两组对比,实验组总发病率54.54%(12/22),对照组总发病率13.63%(3/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胎儿窘迫率

产后出血率

早产低体质量发生率

剖宫产率

总发病率

对照组

22

0

3

0

0

3(13.63)

实验组

22

3

5

2

2

12(54.54)

X2

-

-

-

-

-

8.193

P值

-

-

-

-

-

0.004

3.讨论

胎盘早剥,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主要是由于在妊娠期,某种病变或者血管受伤等情况,致使脱膜出血,从而引发胎盘早剥的情况[4]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血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方面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总发病率54.54%,对照组总发病率13.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中可发现,实验组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低体质量等发病率较高,为此,在避免不典型胎盘早剥对产妇后续的治疗和护理产生不利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就必须加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诊、错诊的情况发生,尽早的做好预防工作[5]

综上所述,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诊断过程中,需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尽早的做好相关预防工作,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洁,赵大地,邱婷,等. 胎盘位置对胎盘早剥患者诊断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现代医院,2020,20(11):1682-1684,1689.

[2] 刘伟红.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早剥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0):378.

[3] 丁翔,王莉. 不同的胎盘附着部位对胎盘早剥母婴结局的影响[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0,51(8):870-873.

[4] 赫东芸,邹云,唐庄艳,等. 不同胎盘位置的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1):34-37.

[5] 张健. 胎盘早剥超声检查声像图特点及诊断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6):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