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垃圾分类的探索和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2

高校垃圾分类的探索和实践

黄凌玢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柳州 545036

[摘 要]通过强化宣传和教育、优化垃圾分类过程和加强监督和指导,推进高校校园垃圾分类,发挥其对社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 高校;垃圾分类;探索和实践


近几年来,我国加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努力实现在源头上对垃圾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从而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2017年,北京等46个重点城市率先实行垃圾分类试点;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2020年年底,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在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垃圾分类进校园也在逐步推进。高校校园作为高素质人口密集地,是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执行能力较强,对垃圾分类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和正确进行垃圾分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必定对垃圾分类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

一、高校校园垃圾分类现状分析

(一)环保意识不强,对垃圾分类认识不到位

师生中存在对垃圾分类认识不到位,不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不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认为只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就能保护环境,其它都是环保部门的事情;有的认为分不分都一样,会有垃圾回收人员处理。甚至有校园清洁工人不知道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进行分类收集,只能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二)垃圾分类回收设置不合理

高校校园面积都比较大,各个区域对垃圾桶的需求也不相同,在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设置同样数量的垃圾桶是不合理的,比如在学生宿舍周边,以1万名学生计算,每天有2千人扔矿泉水瓶、快递盒子,在垃圾投放高峰期,可回收垃圾桶很快堆满,学生就会把垃圾投放到其它垃圾桶,不符合到垃圾分类要求。有的办公区只有一种垃圾桶,各种垃圾混装投入,一些学校内都没有设置有害垃圾回收点,电池、废弃墨盒没有办法按要求投放。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学校都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和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负责协调和督促垃圾分类工作,但是在实行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办公区垃圾主要是办公场所最常见的各种纸类,如过期报纸、台历、信封,这些可都是能回收的常见资源,而办公区域只有一种垃圾桶,无法进行分类投放,只能混合投放。回形针、用过的胶带纸以、废旧的墨盒、硒鼓,经常是一次装在垃圾袋,直接投放同一个垃圾桶,没有分类,因为办公楼内只有一种垃圾桶。就算是户外垃圾桶,由于清运不及时,存在管理漏洞,不可回收垃圾桶堆满后,就会出现混投入现象。

二、高校校园垃圾分类对策

(一)强化宣传和教育,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1.合力攻坚 助推垃圾分类宣传

教师做垂范,带头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学校每季度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院系和各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把垃圾分类工作抓好做实,做到细化压实任务,工作分配到岗,具体责任落实到人,教职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微信群和QQ群里推送垃圾分类知识和校园垃圾分类进展。

学生干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带动作用,每学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学习,学生干部例会定期通报校园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活动,设置有有奖竞猜、现场答疑及垃圾分类知识讲解等,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1. 垃圾分类融入课堂、进宿舍、班级

垃圾分类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以大学生劳动实践课为依托,把垃圾分类内容作为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一个章节的内容,作为必修课。学生在入学时1周内,完成垃圾分类课程学习内容。通过主题班会课,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制作垃圾分类知识小手册并发放到每间宿舍,在宿舍楼和教学楼张贴垃圾分类知识公益广告。还可以通过小品表演、专题讲座、校园广播、电子横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和教育工作。

(二)优化垃圾分类过程

制定并落实高校校园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细化优化校园垃圾分类管理,将垃圾分类的细节融入学校教育和管理之中。

1.合理设置回收点

在垃圾产生较多的学生公寓区域,设置相应足够的带有文字说明的垃圾桶,教学楼、办公楼、实训楼、运动场等区域产生的垃圾较少,减少垃圾桶的设点,每个区域至少都应该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垃圾桶,校园内有害垃圾较少,主要在办公区域,可在各个校门口附近设一处有害垃圾投放垃圾桶。增设流动的垃圾投放点,在大课间、午餐和晚餐垃圾投放高峰期,学生投放垃圾比较多,增加宿舍区域投放点的垃圾桶数量,垃圾投放高峰期过后,后勤处要及时做好垃圾运输和处理工作,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并与收运单位做好登记工作。

2.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为每间宿舍配备3个小垃圾框,贴上可回收、厨余和其它垃圾标识,学生在宿舍楼内完成分类,避免投放时匆忙混在一起。结合实际定期举办学生公寓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学生在公寓楼内将垃圾分类,不能回收的投放到公寓楼外相应垃圾桶,可以回收的矿泉水瓶、纸盒、旧衣物或被子,由环保协会组织进行回收,学生可以兑换相应的积分或者小礼物。寒暑假前,开展专门的垃圾分类回收活动,针对衣服、被子、书籍、学习用具等进行分类回收,毕业季开展学习用具书籍等物品捐赠活动,毕业生将学习用具赠送给低年级的学弟学妹,细化优化垃圾分类过程。

(三)加强监督和指导

规范垃圾分类工作,成立校园垃圾分类监督员队伍,由环保协会的成员担任垃圾分类监督员。学校定期培训监督员,监督员轮值上岗,在投放点负责督导、指导师生参与垃圾分类,减少投放失误,及时反馈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垃圾分类工作小组定期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对院系和职能部门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考核、监督和评价,将垃圾分类纳入学生文明宿舍评分标准,将垃圾分类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和个人评优评先,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总之,要把校园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要规范管理,狠抓落实,结合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加强引导。学校各部门形成合力,师生全员参与,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发挥高校在推进全社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社会,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共同努力改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毕连福.高校在垃圾分类中的优势作用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 2020(5) :124-12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