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养成饮食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4

小班幼儿养成饮食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孙威

绍兴市镜湖佳源幼儿园

一、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选题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工作放在首位”。对于一个人来说,幼儿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影响着他一生的生长发育。笔者在深入到西安市阎良区XX中心幼儿园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该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师资力量有所欠缺。与城市相比,该类乡镇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对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大。除此之外,通过对该幼儿园进行调查,我们还发现在小班进行学习的孩子们普遍有着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很多小孩在吃饭的时候习惯左顾右盼,将饭菜一直含在嘴中不咽下去;有的幼儿偏食、挑食、无节制的吃零食等不良现象也大多存在;更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进餐时能保持基本良好的进餐习惯,但是据家长反映在家时便随心所欲、进餐时间过长或无节制的进餐。上述提到的不良饮食习惯,会对孩子们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该篇文章中,围绕于幼儿群体的基本饮食习惯展开了深入研究,并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期望能够改善该园幼儿的家园饮食行为习惯。

选题意义:

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幼儿园应围绕保健工作目标,在要提高家长养育水平的同时,也注重要幼儿健康生活观念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研究在呈现幼儿家园饮食行为习惯中出现的不良饮食行为时,通过分析出现这一具体行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可行的家园进餐行为改善策略,为家园共育培养儿童健康的行为习惯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深入某乡镇幼儿园,通过研究者对小班幼儿及其家长的有效调查,发现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更好的改善当前幼儿群体存在的饮食习惯较差的情况,给出了一些具有可实施性的措施,这不仅仅是帮助了幼儿教师工作的更好进行,同时还缓解了幼儿家长的担忧,并且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幼儿,让他们能够养成更好的饮食习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前阶段作为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诸多学者对幼儿饮食行为习惯做了针对性的调查,查阅李依濛(2013)进行的调查资料能够得出,在整个幼儿群体中,大约六成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是由家人喂食,自己无法独立完成这一过程,并且超过一半的孩子有着挑食的习惯,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在更早的2008年的时候,学者魏梅、袁丽娟主要以年龄在2-6岁之间的幼儿为调查对象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有大概三成左右的孩子的进食速度很快。在2006年的时候,学者孙吉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在幼儿群体中还存在着不能按时进餐的情况,并且占总体数量高达三成左右。

在其他国家中,也有很多围绕幼儿的饮食习惯而展开的各类调查与分析。美国学者斯金纳(Skinner,2004)等学者也曾经针对于幼儿饮食习惯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与试验,其相关资料显示:在幼儿群体中,普遍较为喜爱零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选择更多不同的零食,同时食用零食的数量也会不断的增加。而蔬菜一类的食物,因为孩子不喜其味道和其具有的粘性而极为少食。McDermott·BM等研究学者曾经以澳大利亚为限定区域,围绕幼儿的饮食规律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最终得到数据,大概有两成的家长曾表示自己的孩子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明显的饮食不规律的情况,同时还有大概7.6%的母亲表示发现自己的孩子在饮食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规律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幼儿群体中,有着较为明显的饮食问题需要解决,故以某幼儿园为例,对该园小班幼儿家园饮食行为习惯展开调查研究。

(三)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研究的主要目标:

以西安市阎良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了一所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围绕该校小班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情况分析,以及对该年龄段幼儿在家进餐情况问卷调查的回馈整理,分别了解小班幼儿在园和在家进餐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具体原因,通过家园互动的方式有针对、有目的的提出具体的促进小班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管理方法,同时帮助幼儿们更好的进行生活自理。

研究内容与方法: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关注的群体不仅仅有小班的幼儿学生,还有他们的父母和在校任职的老师。在对幼儿园的日常运作情况进行了解的过程中,还结合了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有效使用。研究工作者一边通过相应的调查问卷进行信息集合,一方面与老师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展开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的饮食行为习惯的现状,然后推论出在幼儿群体中普遍存在着饮食习惯较差的相关因素,并为改善这一情况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措施和方法。

文献法:在查找相关资料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一个在整个学术界中都较为显著的问题,那就是至今都没有针对于饮食行为习惯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解释。通常情况下都是根据饮食行为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行为来对其进行界定,更别说将其细化后所得到的进食行为,在当前更是属于一个模糊的概念,只是通过人们习惯性的判断思维,往往会将其视为日常所说的“吃饭”,所以我们也能够判断“进食行为”则是指人们在吃饭的时候会产生的一些具体的动作。所以一般来说,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对于饮食行为的解释就是受到人自身主观因素与外界的客观因素同时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和吃喝有关的外部活动。

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围绕小班幼儿培养良好家园饮食行为习惯的建议,主要是:首先需要幼儿父母也参与进来,和学校老师一起对孩子进行引导;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后带领他们在进餐之前完成吸收的任务,并且养成习惯;然后通过有趣的活动,以趣味的方式教会孩子正确的进餐方式;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等不良进餐习惯。

三、 幼儿饮食行为习惯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幼儿进餐前洗手行为缺乏自主性

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习惯意识还没有很好的形成,所以对于饭前洗手这一行为没有明确和固定的意识。小班幼儿对于规则还未形成很深刻的意识,需要成人不断地去提醒,不断地去将这项规则逐渐的形成习惯,这时就需要成人去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其次,幼儿的从众心理会导致幼儿每一个动作或行为都去模仿同伴,所以会有幼儿模仿同伴洗手或模仿同伴不洗手。因此,规则意识地树立和习惯地养成对幼儿主动洗手这一行为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偏食现象严重

目前,幼儿偏食行为越来越严重,这也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大多数幼儿都不喜欢吃绿色蔬菜和肉类,以及一些带异味的食物。幼儿不喜欢吃这些食物,其一,可能是食物本身的味道或者“长相”让幼儿觉得难以接受;其二,即可能是食材没有处理好,没有按照幼儿喜欢的方式去烹饪,让幼儿觉得食之无味;其三,可能是家长在家吃饭时便存在或多或少的偏食挑食,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从来也不在家做,导致幼儿受家庭影响存在偏食行为。

(三)幼儿进餐专注性有待提高、独立性有待加强

从小班幼儿进餐专注性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现有行为习惯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如进餐时边吃边看其他东西或地方、讲话、告状等。首先,幼儿之所以会在进餐的过程中出现左顾右盼的行为,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如不断变化的主题墙,还有新有的玩具等等。然后是进餐过程中,会经常有幼儿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情况,这可能是受到家人在进餐时进行交谈说话的行为的影响。最后,研宄者认为造成幼儿出现太多与进餐无关的行为的原因可能是受家庭的影响。因此,要使幼儿从小就具备强健的体质,那么就需要教师与父母一起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好的进餐习惯。

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整个进餐行为的幼儿,就应该自己进食;进餐不独立的幼儿,在进餐过程中表现出过分依赖成人,如需要成人提醒才能进餐、需要成人喂食等。这都和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有的家长会关注幼儿自己能力的发展,即从进餐开始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和习惯;有的家长则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幼儿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长在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行为不恰当

对于幼儿来说,在他们的整个成长阶段里,必然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这也告诉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因为只有自己一个小孩,所以不管是父母还是其他长辈都会对其进行偏爱,因此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给予了过度的满足,特别是饮食方面,长期的娇惯使得孩子在进食时完全由着孩子的想法来,只要孩子高兴就好,更不会为孩子的营养和健康着想。长期以往,这样的习惯使得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就会出现各种挑食、偏食的情况。另外由于有的家庭是孩子、父母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容易造成对幼儿的溺爱和过度溺爱,使得幼儿养成娇惯的性格,想怎样就怎样,甚至达不到目的时还会以不吃饭来要挟家长,从而满足自己。

(五)幼儿园缺少科学的培养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意识和方式

由于研究调查问卷的对象是在乡镇幼儿园,且幼儿可能不在同一个班,所以针对上述现象,研究者结合平时观察分析幼儿园幼儿饮食健康活动缺乏的原因可能存在:首先,幼儿园整体不够重视幼儿饮食健康方面的培养;其次,有的班级开展相关饮食健康活动以及注重平时日常生活中的正确引导,而有的班级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最后,有的班级开展教育活动,却只是在幼儿之间开展,并没有结合家园互动的原则去和家长互动,让家长参与其中,导致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没有开展相关的饮食健康活动。因此,幼儿园方面更要加强幼儿饮食健康活动的开展力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让家长参与其中。

四、 改进策略建议

(一)幼儿园为幼儿创设适宜的进餐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过:“对于教育发展来说,环境的影响是较为关键的,所以在引导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其周围的环境进行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大程度的发挥环境创造作用。同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还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培养出自主性能力,展开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向成人期望的方向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室主题墙的构建过程中增添能够引导幼儿们养成更为合理的饮食习惯的相关文字信息与图片资料,让孩子们能够在无形之中受到环境的感染而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二)幼儿园以多样的形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1. 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园可以以游戏、绘本朗诵、观看影视动画等方式开展一些有关饮食健康教育的活动。如通过幼儿最喜欢的动画片来告知幼儿挑食的坏处或吃饭时不专心可能带来的后果,幼儿会更容易记住应该怎么做。此外,幼儿园还可以以拼图或儿歌的形式将健康教育更好进行,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2.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

在幼儿园一日流程活动中,洗手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习惯的形成过程当中,有的幼儿会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有的幼儿可能没有按照要求去仔细洗手。这时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去调动幼儿积极性,如在洗手和餐前准备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背背儿歌:

《洗手歌》

洗小手,打肥皂。轻轻搓,起泡泡。手心手心搓一搓,十个手指搓一搓,手背交叉搓一搓,手腕转圈搓一搓。冲干净,甩一甩,比比谁的手最白。

《进餐歌》

要做文明好宝宝,就餐礼仪不能少。勺子筷子不乱敲,讲话嬉戏就不好。

不挑食也不剩饭,细嚼慢咽肠胃好。餐后收拾少不了,比比谁是好宝宝。

通过儿歌来进行,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如在餐前准备这一环节中,有的幼儿已经洗好手准本好就餐,有的幼儿还没准备好或者被其余事物吸引了,这时利用儿歌来提醒幼儿尽快做好餐前准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儿歌更加加深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习惯意识,儿歌的内容也能促进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家长树立正确饮食观念的同时也要落实到具体行动

1. 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进餐

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感受去适应,作为引导者从旁协助,带领孩子了解和掌握应该如何进餐,并且养成在进餐前自觉洗手的习惯;吃饭时不挑食不剩饭,不讲话不乱跑;尽量少吃或不吃零食和垃圾食品等等。在幼儿出现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时,家长更要耐心地用正确的方式去帮助幼儿纠正,为幼儿树立良好家园饮食行为习惯做出正确的引导。

2. 家庭成员对孩子饮食上的要求要统一一致

在家里的时候,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孩子正确的进餐。爸爸妈妈们可能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时刻注意到孩子的行为教育,所以这就更需要祖辈们来进行照顾,并作出表率。而祖辈会过分溺爱孩子,且很少考虑饮食的搭配和营养的均衡问题,有时会出现就幼儿吃饭问题父母与长辈意见不合。父母和祖辈一定要经常进行有效沟通,就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尽量协商一致,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3. 家长要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个好的榜样的是非常重要的。在家里的亲人将会是每一个幼儿接触世界的过程中的首位教师,所以长辈们日常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发展。部分父母就存在着有挑食的习惯,这个时候往往会更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同样的习惯;而部分父母自身又会比较偏爱吃零食或者喜爱油腻等食物,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导致孩子也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当他们进入幼儿园后,很可能会因为吃不惯幼儿园以清淡为主的饭菜而引发各种各样的饮食问题。因为孩子还小,分辨不出好与坏,只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和榜样,就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4. 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陈鹤琴曾经说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选择鼓励的方式,而不是用一种带有消极性质的方式去刺激他们”。因此在小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制定奖惩机制,然后对孩子们进行直接的表扬与鼓励会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如幼儿吃饭时吃了平时不是很喜欢的菜,家长就可以表扬幼儿有进步,鼓励幼儿比之前多吃一点,久而久之,幼儿对于这个他不是很喜欢的菜也就没有那么抗拒了。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使人的心情愉悦,故而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

(四)家园合作,科学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1. 家长会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邀请孩子的父母,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一起帮助孩子们时刻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要求他们会自己拿勺子、能独立进餐。做到家园步调一致,才能更快速有效的帮助幼儿进行习惯的养成。

2. 家长开放日

在适当时间邀请家长来园进班感受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流程,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在园时的各种表现情况、更新家长观念,特别是幼儿进餐环节,家长需观察教师所要传递的信息以及幼儿所需养成的习惯,以方便家长在家时可以与幼儿园保持同步的培养和训练,从而让幼儿能够更快速地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3.家访

家访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教师可以针对幼儿近阶段频繁表现出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进行家访,了解幼儿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例如:针对幼儿在吃饭时常常喜欢吃汤泡饭这一现象,老师及时的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知道这个现状,并让家长观察幼儿在家进餐过程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向家长普及长期吃汤泡饭可能引起的不好的后果,家园共育,一起引导孩子们能够更好更快的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



五、 结论

针对幼儿在饮食过程中存在的不恰当行为,研究者提出恰当可行的改善策略: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人是会受环境影响的,适当的环境创设和改变能引导幼儿有一个好的饮食行为习惯的意识;家长从各种方面去带领幼儿们能够有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在学校里面,老师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行为的引导;让家庭和幼儿园一起,共同承担起引导幼儿学习健康饮食行为习惯,这样家园合作的方式会更有利于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65-66,68,74.

[3]刘庆.4-6岁幼儿的饮食行为及引导[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5.

[4]冯宝梅.幼儿生活习惯养成问题、成因及家庭教育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6.

[5]Skinner J D, Ziegler Pac S, et al. Meal and snack patterns of infants and toddlers[J].J Am Diet Assoc,2004(104):65-70.

[6]刘泽德.3-4岁幼儿进餐教育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3.





Shape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