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探究

杨敬联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建设小学 537100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许多小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电脑等信息技术产品。他们虽然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是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并不深入,归根结底在于当下小学生未能对信息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展开,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知识,更有利于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采取一定的策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生;信息素养

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在小学阶段开设,为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打下基础。不过,网络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

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对于当前的互联网社会有着更加良好的适应性,同时还可以推动实现现代化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能够使学生信息化思维得到构建。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让人们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对小学生来说,自身成长发展需要他们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特别是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状态而言,信息化发展换代的速度逐渐加快。对于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他们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并且,在信息化发展下,一系列学习方式不断出现,而这些新型的教学手段的产生基本上都是依靠信息技术。所以,小学课堂要想进行现代化教学,就一定要对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这是重要前提。除此之外,提高信息素养还需要小学生尽可能建立起信息化思维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措施

(一)建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在小学阶段设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我国教育的重大改革,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和信息时代发展相适应。要想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综合能力,首先,建立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从而调动起自身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和主动性。小学生天性活泼,爱贪玩,所以要把学生在游戏上的注意力和热情逐渐转移到学习信息技术上。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创建各种各样生活的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网络知识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可以了解网络传递信息,就可以在课堂上创建一个“传递生日祝福”情境。在当前教学过程中,班级里面都会有微信群,教师可以和家长相联系,选择生日时间在近期的学生,继而和所有的家长进行交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这名同学给予生日祝福,然后等别的学生都祝福完毕之后,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现场连线家长来一起为学生祝福。使用这种手段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来自于网络的力量,从而调动起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二)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绝不可只进行理论教学,更应该开展实践教学。缺少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抽象的状态下,无法对信息技术有直观的了解,提高教学效率更是无从谈起。而只有让学生上机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从而正确且熟练地掌握相关工具操作方法,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以“画图”教学为例,教师在对“颜色填充”工具进行讲解之后,为了提高学生对这一工具的运用能力,可以提供未上色的图案,由学生通过“颜色填充”工具进行具体的颜色填充,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动手进行颜色的填充操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在实际操作上的错误或者不足之处,进而进行纠正和进一步的讲解。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了“颜色填充”工具的具体应用技巧,对这一工具了解也就更加深入,从而也就更快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小学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了解多元化信息技术知识以及技能的平台,同样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方式,只有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才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对信息技术课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为基础。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相一致,同时可以推动学生发展信息素养时,才可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好处充分发挥出来。大部分的教师被传统教育思想所束缚,在设置教学内容过程中,通常都是全部选自于教材,并没有进行内容的筛选以及优化设计,从而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没有足够的热情和主动,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发展提高信息素养。按照当前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手段,设计出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当成主要的目标,不断提高内容生动性、丰富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在学习椭圆绘画的时候,若是教师仅仅让学生按照课本的要求,用计算机绘画椭圆的话,就会由于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而使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大大减少。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进一步优化这些内容,通过独特的图形故事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感受故事的时候,进入到椭圆绘画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动手操作水平。

(四)开展课堂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教”与“学”的关系,相互缺少交流,教学效率自然得不到改善,不仅教师讲课辛苦,学生学习也很辛苦。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适合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打破固有教学模式的限制,在进行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讨论,便可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更多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交流活动的展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其学习热情必将大大增长,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升与改善。比如,在学习完“画图”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画图操作比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探讨画图工具的具体使用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温故知新,对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继而由学生推选出小组代表,上讲台进行一一演示,由其他小组打分,最后评选出最佳的小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进行相互的分享,共同进步,同时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调动起来,能够更加专注于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也必然会因此而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率。而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师应当积极创新,通过实践教学、课程预习、课堂交流等教学形式切实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自觉参与到各项课堂活动中去,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梁朝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6):157.

[2]黄海琦.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65.

[3]姚秋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职业能力的特殊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