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二高级中学 贵州贵阳 550014
摘要:写作能力是高中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其中,“表达的准确性”是衡量写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微写作”主要从篇幅、结构、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的“微小”来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英语写作教学。本文以提升英语写作的准确性为目标,通过案例阐释了如何在英语复习课中利用“微写作”细化写作任务、提升训练针对性与实效性等问题。案例中整合了学生日常的书面表达与教学文章,以学生书面表达中的词、句、结构为切入点,从教学目标、词语选择、文化差异、语用情境、评价方式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引发学生对于“表达的准确性”的认知、思考和归纳。旨在为高中英语写作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微写作;写作的准确性;知识迁移;中式思维
一、学情分析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普通高中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偏题、逻辑结构混乱、语法规则不清楚、基础知识匮乏、表达不准确、中式思维明显、答题不规范等问题,如此繁琐的问题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限制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即使经过了大量的写作训练,学生依然感觉无从下手,因而很多人对其丧失了信心。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考书面表达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根据评分标准,书面表达不仅要涵盖多个要点,还在文章组织结构、流畅程度、思维内涵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应逐步调整,更多地聚焦于精细化教学。
二、备课理论依据和思维整合
1.理论基础:
①CAF写作评价标准,又称CAF三维标准,即:人们评价书面表达主要从复杂性(Complexity)、准确性(Accuracy)、流畅性(Fluency)三个方面。(张强,邱筠.2016)
②知识迁移学习理论:当代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知识的迁移。(网络释义)
③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必要时间提供适时的帮助、指导和必要的信息;随着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帮助逐步减少,最后发展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李玉苑,2011)
2.思维整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对语言技能的表述中提出表达性技能应根据表达意图和受众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和运用语言,应有目的地选择词汇、语法结构等。王蔷老师提出:“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由此可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中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考核被赋予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然而,目前的高中写作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通常目标“大而泛”且每堂课需要解决一篇完整习作中包含词法、句法、篇章结构、语言流畅性在内的所有问题。由于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对于词汇拼写和语法规则的评析上,难免忽视对其他写作策略的培养。而合理规划学生的写作训练是需要从帮助学生“明晰写作要求和思路、训练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能力、促进写作策略等多角度入手”。因此,笔者尝试用“微写作”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写作能力。
“微写作”一词源于“微型学习”(Hug,2005),是近几年教师常用的写作教学方法,既可指教学时间、教学任务上的“微”;也可针对教学目标上的“小”。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针对时间少、任务小的指向设计了许多微小的模块化教学任务来确保写作训练的日常化。通过对大量教学实践的研究,笔者发现:在英语写作的复习阶段,由于学生已经历过大量的训练,在遣词造句、篇章结构等基本的写作技能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因此,本阶段的写作教学重点聚焦于单一的教学任务,关注教学易忽视点。在本课例中,笔者将学生日常的书面表达和教材中部分篇章进行改编与整合,引导学生从表达用词、句、结构等多角度入手,探究如何实现写作“表达准确性”。旨在通过针对性强或侧重于某一特定目标来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策略和习惯。
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以上设想,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1.以问导学,直入主题。
围绕“good”一词进行提问,让学生描述周围的人或物。课堂任务简洁明了,直入主题;学生参与感强。
2.巧妙选材,提升形容词使用的精准度。
通过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学生习作中常见的不准确表达作为素材,以形容词的准确运用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同时能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通过重复练习,让学生初步形成思维习惯——在表达时切忌小词大用、虚词实用。
3.以读促写,提升动词使用的精准度。
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准确地使用动词能够让文章更具“灵魂”,更能突显人物或者事物的个性、特征等。
读写整合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阅读材料在遣词造句、篇章结构等方面提供信息输入,通过剖析文章,学生能够对其优点进行概括化,从而优化写作策略。
4.避免中式思维,改变思考习惯。
“中式英语是学生利用迁移策略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汪榕培,1991)”.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并判断常见的中式英语表达。教材选自学生习作中的常见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造成表达的差异,从而改进学生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准确的表达。
5.小组探究,强化得体用语。
新课标对“用语得体”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要求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地点、场合等因素来选择准确的语言。前面的教学任务已对文章词语、句型、文化差异中出现的不准确表达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本教学环节首先讨论文章的首尾句,引导学生思考因忽略语境差异而造成的不准确表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
同时,利用已学技能探究本篇文章中词、句、结构有哪些可取之处。改编自人教版教材必修四Unit 2 Working the land—A Pioneer For All People的文章介绍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及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生提供了人生观导向,有助于增强学生关心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以此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时,由于选出为学生学习过的文章,这也降低了文章知识点的难度,让学生能够自如地欣赏其中动词的运用差异。
6.知识输出与课后微评价。
在学习了如何提升写作的准确性后,本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策略围绕“我心中的钟南山院士”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输入进行仿写,要求学生多关注表达的准确性,实施有效的知识迁移。
微目标的写作指导也应该实施“微评价”。学生在课后交换批改习作,以表达的准确性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既实施了自我监测,也检查了知识输入的质量,同时也对老师的教学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教学环节流程
五、教学反思
1.新课程改革下的书面表达教学要求教师转变原有教学理念,利用“微写作”可以分解复杂的教学过程,每堂课聚焦于一个单一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过程清晰化、具体化,有助于逐步告别过去“求大求全求快”的教学模式。
2.教学设计应考虑到实际学情。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应首先考虑帮助他们摆脱畏难情绪,减少焦虑,激发学习兴趣。
3.高中英语教学不应是单项能力的教学,听、说、读、写各项学习任务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4.高考书面表达的教学目标不仅应关注语言水平、结构框架、逻辑结构等,还应关注其思想和内涵,提升公民责任感。
六、结束语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既是语言习得的输出手段,又是语言输入质量的重要检测手段,是高中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更是新课改的着力点之一。因此,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理念的教学之路是势在必行的。根据本文所述,这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文化差异、语用情境、评价方式等角度不断细化,改革现有课堂模式。“微写作”作为一种更符合学情实际要求的精细化教学手段已展现出其优势。笔者也期待能与其他教师一起,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出一条更适合学生的微型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段湘萍.高中英语微型写作课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5):27-32.
[2]冯丽,杨勤心.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一节写作修改课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7):53-59.
[3]张强,邱筠.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的非差错性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7):33-38.
[4]李小平.高中英语写作课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3):54-57.
[5]刘启育.提升英语写作能力,高中英语微写作活动的实践浅析[J].教师通讯,2021(7):13-14.
[6]凌勇.例谈高中英语微写作及其教学设计原则[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7):47-49.
[7]李玉苑.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听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6(0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