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摘要:所谓激励教育,即是指教育组织者依照一定的培育要求,营建一定的激励环境,藉由诸类激励手段综合运用,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影响的教育过程。从本质上来讲,高职教育实施激励教育就在于激发高职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高职生的内在潜能素养,促进高职生朝向预定教育目标前行。毋庸置疑,基于激励教育理念探讨高职教育培育具有健全人格与健康体魄的创新策略,不仅具备基本的理论导引价值,而且具备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激励教育;高职教育;创新
1激励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及其心理机制
作为教育学理论的一个新兴分支,激励教育理论发展相对较为滞后,然而,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激励教育理念可谓渊源久远。中国古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所言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有关实施激励教育理念的精辟见解。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克布森所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为激励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当代的德育教育体系亦将实施激励教育纳入其研究范畴。由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所提出的归因理论主张,学生通常将针对自己的某种行为结果展开归因,并进而深刻影响至其此后的相关系列行为。因此,高职教师应巧妙运用激励教育,将高职生的归因方式引导至有益于高职教育的方向,协助高职生正确阐释自己的成败因素,促使高职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个性心理。
2基于激励教育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原则
2.1结合物质与精神的激励原则
人的需求可划分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两大层面。物质激励指的是藉由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提升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精神激励指的是藉由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导引其积极性与创造性。高职教师应及时觉察到高职生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并给予相应的肯定与表扬,满足高职生的成就感与自尊心,使其自我价值获得肯定与赞许,从而调动高职生的主观能动性,令其自主地依照高职教师所预定的目标发展。当然,单纯只给予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有时会适得其反,因而应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以使激励教育成效最大化。
2.2结合正面与负面的激励原则
正面激励即是指充分肯定高职生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与奖励。负面激励指的是针对高职生所犯过的错误或所存在的缺点而及时给予相应的批评与惩罚。无论是表扬与批评,抑或是奖励与惩罚,恰当均能对高职生的行为起到激励作用。实际进行激励教育时,应以正面激励为主,负面激励为辅,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彼此结合的方式开展。
2.3结合情感与说理的激励原则
情感激励指的是由架构起高职教师与高职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而推动高职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高职生取得成绩时,高职教师给予其祝贺与鼓励,会令其备受鼓舞。高职生遭遇挫折时,高职教师给予其关怀与激励,会令其信心倍增。说理激励指的是高职教师由理论认知对高职生的做出理性判断,并给予其合乎规律性的科学阐释,从根本上提升高职生理论认知水平的激励方式。将情感激励与说理激励彼此结合起来,方能收到更佳的激励成效。
2.4结合目标与榜样的激励原则
目标激励指的是高职教师应尽可能知悉每位高职生的特点,协助高职生设定可望且可及的目标,激发高职生奋发向上进取之心,使高职生产生为了实现目标的动力。运用目标激励时,首先应帮助高职生设定目标,其次应协助高职生实现目标,最后应评价高职生目标实现状况。榜样激励指的是高职教师由组织高职生观看著名员成长的影像,邀请优秀员来校做报告或者树立高职生模范标兵,让所有高职生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内在性的目标激励与外在性的榜样激励彼此结合,能够收到更为良好的激励成效。
3基于激励教育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策略
3.1诸类方式活用激励策略
传统高职教育以批评与指责评价为主的教育理念已然严重影响了高职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高职教育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成效。高职教师应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实际状况,革新高职教育工作方式,将诸类激励方式灵活运用于高职教育当中,但不局限某一次或几次高职教育,而是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之中。高职教育激励教育应灵活多变,可以针对高职生的优势给予正面激励,也可以针对高职生的劣势给予负面激励;可以因为高职生积极参与而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也可以由于高职生参与比赛获取优良成绩而给予其一定的精神奖励;可以在高职教育中给予高职生说理激励,也可以在日常中给予高职生情感激励;可以为高职生量身定制与其潜能相适应的合理目标给予其目标激励,也可以为高职生树立榜样给予其榜样激励。总之,高职教育灵活运用合适的激励方式,综合运用诸类激励方式,才能使针对高职生的激励教育发挥最大的效能。
3.2一视同仁享用激励策略
每位高职生都或多或少地希望获得高职教师关注的目光。高职教师的激励是高职生前进的动力,高职教师的期望是高职生前进的方向。高职教育时,部分高职教师会格外关注表现良好的高职生,而轻视甚至忽视表现欠佳的高职生,从而导致表现良好的高职生愈来愈出色,而表现欠佳的高职生愈来愈平庸。因此,推行激励教育时,高职教师务必对所有高职生一视同仁,绝不可仅以成绩而制定激励措施。不管是表现良好的高职生遇到问题,抑或是表现欠佳的高职生碰到难题,高职教师均应一视同仁地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与激励。表现良好的高职生一时表现欠佳时,高职教师也要相应地对其进行负面激励,使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表现欠佳的高职生一旦表现良好时,高职教师一定不要吝啬对其进行正面激励,使其树立能够完成的自信心。只有高职教师真正做到了对所有高职生一视同仁,才能在高职教育时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3.3契机妙用激励策略
巧妙抓住激励契机,是提升激励成效的关键所在。认知、瞄准、捕捉激励契机是能否妙用激励契机的前提所在。当高职生的某项表现出色时,高职生很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这显然无益于高职生的进步,会令高职生止步不前,此时高职教师应抓住契机,给予适当的正面激励引导,使高职生定下更高的目标而不断前进。当高职生的某项表现差强人意时,高职生很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情绪,这显然不利于高职生的成长,会令高职生原地踏步,此时高职教师应抓住契机,给予适宜的负面激励引导,使高职生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从而最终战胜困难与克服挫折。当高职生的某项表现失误时,高职生通常会懊悔不已而不断自责,这显然无益于高职生的自我心理调节,令高职生产生心理阴影,此时高职教育应抓住契机,给予适当的情感与说理激励,使高职生明白自己所犯的过失其他人包括教师有时也会出现,让高职生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放下心理包袱,才能轻装前行。
结语
作为高职生的必修内容,高职教育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艺术性。激励教育是高职教师理应掌握的高职教育艺术。恰当运用激励教育,能够充分调动高职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高职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基于激励教育理念的高职教育应充分发掘高职生的才能,使高职生保持高昂的情绪与长久的动力。高职教育中,高职教师适时运用合适的激励教育方式,能够塑造高职生的精神,促进高职生优势的发挥,使高职生体会到参与所取得的进步,进而实现高职教育培育高职生终身素养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黎琼.赏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150.
[2]姜君.赏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科技,2020,10(20):83-84+87.
[3]蓝晨.激励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20(04):263.
[4]石茗茗.高职教育中整合赏识教育理念的实践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30):132-133.
[5]毕力格.赏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16(S1):140-141.
[6]张利生.激励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4(3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