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视角下中小学体育德育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隐性教育视角下中小学体育德育的融合

李艳欣

厦门第二实验中学 361000

摘要:基于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二者与德育有机融合,基于隐性教育的视角下,利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强化体育教育的深度,也促进了多学科的教育融合。本文将简要分析中小学体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基于隐性教育视角下体育与德育融合的优势,并提出基于隐性教育视角下体育与德育融合原则,希望给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隐性教育;小学教育;德育教育

引言: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3次全体会议的召开,通过了相关教育决定,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目标。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深入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强化各个文化学科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现阶段的体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还应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更深层次的教化功能,为学生良好道德水平的形成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中小学体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体育工作者们已愈发意识到,体育教有的价值不仅局限于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等生理层面,而是更深层次的育人功能,包括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和心理发展状态。

首先,基于现实环境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新时代要求,当前我国中小学应该为时代建设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人才。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相较于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现阶段的教育领域,朝向多元化发展,身处在价值多元的复杂环境。基于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带动了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充斥着许多不良的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侵蚀。基于社会不良思潮的泛滥,现阶段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教育要求东西和融合互通的教学方案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教学模式。

其次,将中小学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相整合体现了道德教育本质特征的要求。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关键是要坚持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中。基于道德教育本质特征的指引下,教师应该从隐性教育的角度组织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并利用相关的体育教学平台,促进体育教学内容以及风格的多样化,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基于隐性教育视角下体育与德育融合的优势

隐性教育,顾名思义,是在受教育者的意识层面,没有清晰感知的一种深度化的教育模式。教师在利用这一教学理念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弱化了受训者的接受态度和角色意识。教师需要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尽可能的隐藏教育主题和教育目的。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的生活环境中,使受教育者无意识的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隐性教育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与德育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强调了受教育者的主观学习体验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模式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教育理念。不仅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也深入了解了教师的教学地位。这一教学理念指引下的中小学体育与德育深入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现阶段的中小学体育与德育融合的路径必须由知识教育转向强化个体的生命体验。基于此种教学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了解受教育者的内心感受以及发展需求。

三、基于隐性教育视角下体育与德育融合原则

(一)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变化,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提

教育的精准性与时效性。

(二)关注学生实践活动体验

不同的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注,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具体体验,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客观条件对于不过活动经验的影响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仅仅站在德育教育的宏观视角强调道德教育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争做合格公民,促进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微观视角下的德育教育的助推动力。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体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内在需求,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提供创造性的内容,教师应该积极转化和优化教学模式。通过以上教育理念,使得当前的小学体育德语,从宏观和微观多角度下实现良好的对接,落实隐性教育视角下的小学体育与德育的融合。

结束语:综上所述,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立足隐性教育的视角,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德育渗透的功能,不仅可以强化学校德育的功效,更可加深体育教学的深度、强化各学科综合育人的功能。实现体育德育的有机融合,需要充分关注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人格特点及其在体育活动中的主观体验,充分重视中小学生的主体性。把学校体育纳入综合改革,强化各科综合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杨笑波.论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作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1(05):87.


[2]蔡亚萍.关键素质浸润课堂 让小学体育伴生成长[J].小学生(下旬刊),2021(05):87+89.


[3]许静.融德于动 身心共育——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