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匠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市; 644000;
摘要:乡村产业发展是振兴乡村的基础,是解决农村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善农村营商环境,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发掘特色,并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指引、财政支持等方面优势,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和核心。产业振兴居于“五个振兴”的首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驱动力。产业兴则百业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振兴,许多农村底子弱,基础差,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实现产业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方式。
1、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1 缺少统一规划,产业发展单一,同质化严重,规模小
许多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往往缺少统一规划和布局,随意发展较为普遍,并且产业发展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情况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各自为政是大多数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因此出现了区域农村产业发展同质化和内部竞争激励的现象。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配套不足,导致许多农村地区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如道路交通、生产道建设、物流配送、网络覆盖等,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制约农村产业的升级。农村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农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都给予了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但在规划布局和引导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很多农村地区,大多简单复制以往发展的经验,导致同一区域内农产品单一、缺乏互补性,从农村产业的发展来说,经济结构单一较为严重,致使农业产业无法深度优化。同时,缺乏整体规划,农业产业链很难形成,使得多元化、品牌化建设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导致乡村资源利用率不足,发展潜力没有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此外,现在的生产模式大多以农民单打独斗的产业发展模式,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产业发展不足。
1.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同时,道路设施建设可以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相对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低,不仅导致总投资相对不足,而且使城乡基础设施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现有道路疏散运输不便,基础设施匮乏,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大多数农村地区配套设施不足,比如,缺水、缺燃气等,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1.3 村民自生素质较差,生产力低下
在西部地区,大多数村民为留守人员,多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年青的劳动力较少,且文化素质不高,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导致生产力低下,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发展策略
2.1 加快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乡村产业的发展,可采用“公司+专合社+村集体+农户”抱团发展形式,因地制宜通过产业带动、扶贫开发、资产运营、服务创收和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建立股份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通过健全完善的产权制度改革体系,让农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形成“组织实体化、产权明晰化、土地市场化、资产股权化”的发展体制,积极推动产业的发展。
2.2 突出地方产业发展的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
对当前农业产业的发展,政府工作重心要放在整体指导和规划上。加强规划发展是战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优先发展农业,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另外,在统一规划下,应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整合资源,方便农产品流通,搭建面向大众的服务平台,完善辅助设施和服务。在农村产业结构规划中,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发展地方农业产业的核心资源,形成突出的特色核心产业链。在农产品发展的方面,其规划必须考虑去同质化原则,即在同一区域农产品可相互补充或者各有特点,形成农业系列产品,在形成完整农业产业链的同时使每个农产品或产业链发挥其价值。如何发展规划农村产业,可从以下两点出发。第一,为区域农产品以及产业制订发展方向和目标,根据区域内产品特点划分为不同产业板块,不同产业板块之间相互结合,最终在区域一级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第二,推出基于区域性的农产品品牌,根据不同区域内产品特色,生产与其他地区同品不同质的产品,这样既保证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在实现农村整体发展的大前提下,创造不同的农业价值链。
2.3 完善软硬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良好的正外部效应,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运输。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此外,无障碍的交通网络可以使新技术更快地普及,使农业生产者更快、更多地使用新技术,从而获得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地方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地方政府还应重视农村交通网络的科学规划和维护,确保农村交通网络高效、协调运行。为支持产业振兴,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农村水电扩能改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农村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便捷的网络通信服务,建立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系统,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的需要。此外,为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配送和冷链物流体系。
2.4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农村产业优化升级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相关人才必不可少,如何培养专业人才是重中之重,应按照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发展人才 3 个步骤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优化农村产业的最终目的是能为农村发展提供高水平、强能力、专业化的人才,但是根据农村发展的现状,可以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第一,积极引进人才,推动农村产业优化升级。人才引进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规划,多样性的人才为农村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可能。当然,成本也会相对较高,相关部门可以聘请农业专家和研究员对农业生产者、管理者进行教学培训,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指导服务,提高农民自生的素质,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使农民逐渐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二,加强留存专业化人才。针对引入当地的外部人才,要解决好留存问题,要从多个角度考虑工作者的需求,例如在生活方面要考虑到住房保障、医疗健康、子女教育等问题,在工作方面要保证专业化程度、配套齐全工具设备设施、构建学习交流平台等基本需求,为留存专业化人才提供保障。要科普和培训当地农民基础的现代化种植技术,建立健全生产服务保障体系和奖励制度。在培训和激励措施的双重保障下,切实提高农民专业水平,力争培养出专业化人才。第三,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地方高校对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开设当地特色农业相关课程,让学生实地参与地方农业科研实践,让高校为当地农村发展提供后备军,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入动力。
2.5 创新乡村金融发展形式
完善适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把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农村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农村金融振兴的多样化需求。地方政府利用农业信用贷款担保体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担保费补贴和企业激励措施,扩大农村产业发展贷款担保范围,允许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业机械设备提供抵押贷款,以满足农村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优势,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供小额贷款,解决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贷款难的问题。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优势、财政优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完善营商环境,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吸引企业、技术人才的入驻,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同时,要加快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动农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工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和智慧农业,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扩展农业生态圈。
参考文献
[1] 李柳英.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改进措施分析:以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为例[J].中国房地产业,2020(13):58.
[2] 陈赞章.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府推进模式研究[J]. 理论探讨,2019(3):119-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