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乐而动——浅谈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有效地“动”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因乐而动——浅谈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有效地“动”起来

赵一丹

皋埠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这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特殊兴趣的重要条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的在课堂中有效地动起来呢?从课堂实际出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从传统“不动”的音乐课堂中“解放”出来,给予其主动权,致力于营造一个“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无拘无束地动起来,在动中学,在学中动。

关键词小学音乐 有效 “动起来” 创编 记忆


自新课程革实施以来,有效的音乐教学必须遵循音乐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本课题中的“动”,不单单是指简单的进行肢体律动,而是指在听、唱、创、视、记中的“动”。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中自主有效地“动”起来。

  1. 在听中动

从课堂实际出发,尤其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聆听音乐时,基本上的学生都处于发呆的状态,无法集中的聆听、感受音乐。所以在聆听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学情,而设计一些特定、简单地肢体动作。我们的身体其实是一个“大音响”,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声效,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人人自带的“工具”,充分调动课堂“动”的氛围。在听中动,教师应依据学情来合理创编一些简单的肢体律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有关音的节奏、高低、强弱、音色等基本要素之外,又能将动觉感受转化为听觉的音乐形象,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在听中动,能够让学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听课,从而使课堂氛围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1.乐器创造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自制一些简易打击乐器,既能使学生自己动手,乐在其中,也能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例如:利用塑料瓶、易拉罐等来制作成沙锤,在里面装上一些小沙子;用纸杯制作成小鼓等。笔者抓住小学生心理的特点,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因自制打击乐器对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吸引力。所以教学课堂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添砖加瓦,这样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1. 节奏创编

没有节奏的音乐是杂乱无章的,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熟悉并在掌握歌曲旋律的基础上,积极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加入打击乐或简单的肢体动作让学生进行节奏创编。在创编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编节奏,或进行分组合作探讨。例如:笔者在执教二年级《草原就是我的家》的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想象草原上会出现哪些声音?(骑马、射箭、摔跤......)再提供几个基本的节奏型:"X - 、X 、XX",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中。这个环节学生掌握了本节课所需学习的节奏,又让学生沉浸在创编节奏情绪中。

  1. 在视中动

在视中动,是指通过多媒体、图谱等媒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动”。从学生的视觉出发,刺激学生的动觉。

1.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声音和环境中创造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这就是所谓的运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思想舞动起来。

例如:在执教二年级《狮王进行曲》一课时,在教授主题旋律,笔者利用了多媒体制作了动物的脚印.在教学过程中,随着主题音乐的旋律高低,逐个地呈现出动物的脚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紧接教授狮吼声的环节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动物在吼叫,随后随狮吼声的旋律画出动物的头像。

2.图谱为媒,参与体验

图谱作为一种符号,它有两大特点:其一让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音乐,其二就是图谱为媒,让学生参与体验。

图谱在初步感知音乐阶段,无形当中渗透了音乐的音高、时值长短、节奏等,使学生直截了当的感受音乐音的高低变化。 

例如:笔者在执教一年级《铁匠波尔卡》的教学片段:

第一主题音乐(A段)的学习

1.师:刚才这段音乐出现了4次“叮当 当”的声音,它们的音高相同吗?

师出示图谱,范唱小铁锤之歌,图谱感受旋律的高低

2.在小锤子的地方用“叮当”来唱,线条的地方用“啦”来唱

3.边唱边做声势动作(音低时请你拍拍腿,音高时请你拍拍手。)

4.“打铁游戏”

这个课例通过图形谱,利用嗓音声势、小乐器—三角铁,合着音乐一起演奏。这个教学环节中图形谱的用途并非只是感知音乐,更多的是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参与音乐,相互合作。

五、在记中动

声音是转瞬即逝的东西,所以要设计特定的动作加以"保存”,才能长久记住内容。

  1. 创编动作进行歌词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就是通过对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作为内容进行记忆。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的;让我参加,我就完全理解了。”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就能掌握歌曲并快速地记住歌词呢?在歌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歌词创编动作的活动中来,通过动作来表现歌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又解决了记住歌词的难题。

例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只怕不抵抗》一课时,先让学生根据歌词形象,进行创编动作。在随后的教学环节中笔者把学生的动作加以整合,组合成完整的动作。让学生边唱边做整合后的动作,这样他们只要一挥手做出动作就能准确地回忆起歌词。

2.利用图形进行音乐速度与节奏记忆。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枯燥的音符转变成简单的图形,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更加直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速度与节奏的记忆。例如:在笔者在执教六年级《转圆圈》一课中,歌曲的第二部分出现了变拍子节奏,利用图形便于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是否发生了变化,随后的教学环节中,笔者把这部分旋律简化成一个个简易的图形,让学生进行简单地律动感知。

因乐而动,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地“动”起来。在听、唱、创、视、记的“动”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中体验音乐并创造音乐,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真正主角。在“润物细无声”中教,潜移默化中学,让音乐课能“因乐而动”。

参考文献

(1)曹理 何工.音乐学科[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师范院校音乐教材编委会.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6

(3)金丽霞.在音乐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记歌词[J],文体之窗,2015(2)

(4)张雪.让学生“动”起来—谈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4.7

(5)徐婕.即兴创作教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2.04.2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