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双减”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

何志清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小学 341500

摘要:减负增效,即要求教师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便要求教师对减负增效的意义有所了解,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积极探究实现教学减负增效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引言

随着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为了解决学生日益加重的学业压力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7月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为学校教育的减负增效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下,“题海战术”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应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积极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与转变,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这样不仅促进了“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还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双减”政策内涵解读

“双减”政策是在学生学习压力日益提升的形势下提出的一项教育政策,明确要求教师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但是笔者通过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发现其蕴含着更为广泛且深刻的内涵,大体可以总结为“减负”与“增效”两个方面。首先,“减负”就是减少学生的作业压力,但这种“减负”并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代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减轻学生作业压力时,注重作业管理机制的健全、作业总量的分类明确、作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作业指导的加强以及学生课余时间的科学利用等,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实现学生作业压力的减轻。其次,“增效”是切实落实“减负”的重要途径。“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并不代表课堂教学容量的降低,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只有将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任务完成了,才不会占用学生课后玩耍、实践的时间。因此,在“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通过多方面课堂教学的优化,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获得自主而全面的发展。

二、“双减”政策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心态的回归。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想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一内在因素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多元化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能使其学习空间更加广阔、自由,也能使教学内容更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贯彻人本理念,组织自主学习活动,从理论支持、学习机会等多角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其次,教师应通过课堂评价环节中激励策略的实施,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实施激励策略,不仅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行及时表扬,还要对学生学习成绩之外的良好学习品质、学习优势进行全面的认知与挖掘,并给予激励与认可,使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更客观的认识,在形成良好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双减”背景下,为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科学、明确地制订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制订的科学性,有的放矢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教师应以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目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生理及心理也在这个时期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教学环境、教学氛围这些因素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教师应积极调整课堂教学组织结构,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中放松身心,深刻地学习与理解数学知识,并健康成长。其次,教师应以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是最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些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培养不是单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就能实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元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使学生能在具有实践性、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实现各项素质能力的内化,有效促进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生活化教学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后也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教师在实际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数学理论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加以密切融合,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本金以及利息”的相关知识之前,就可以引导学生去银行对存钱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并对银行的利率进行记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利息以及利率的了解,之后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对实际内容进行了解。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现在,我这里有2300元,想要存到银行,请依据自己在银行当中了解到的利率帮忙算一下,若将这2300元钱存在银行,三年之后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利用数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时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四)数学基本概念,需要在情境中导入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其表现形式为数学语言中的名词、术语、符号的准确含义。在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建立的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展抽象与概括的能力。在观察、分类、触摸等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将这些对象属性进行剖析,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将对象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和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供多种例证,可以是正例,也可以是反例;可以呈现概念的常规形态,也可以是呈现概念的一些辨识,让学生真正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通过变式训练、精细加工、强化运用等方法,对概念进行巩固和发展。例如,在学习“方程”的概念时,借助天平和天平图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天平“平衡”与“不平衡”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抽取定义中的“等式”与“未知数”这两个关键词,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并通过变式练习巩固概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势在必行。教师也只有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才会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李宗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7).

[2]徐晓冬.减负增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文理导航,2021(05).

[3]陆惠香.小学数学教学要想事半功倍则须减负增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