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元培中学
摘要:深度学习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愿望;深度学习须尊重学生的自主建构性,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深度学习需要进行有效教导,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形成自己的理性。研究深度学习,寻找有效的实践路径:导引有法,“趣”径通幽;巧用支架,高“情”远韵;整合比较,揆情度“理”。
关键词:深度学习 趣味 情味 理味
核心素养引领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深度学习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郭华教授认为: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确立了学生个体经验与人类历史文化的相关性,落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安富海等人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应致力于语文深度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语文素养,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探讨。
一、导引有法,“趣”径通幽
李广教授在研究中指出,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愿望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语文趣味教学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愿望。
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作为一课堂起点,就像乐曲中的“ 引子”、戏剧中的“序幕”,一个精彩的导入能起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激发兴趣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初中生好奇心盛、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灵活巧妙地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提起民国时的“神仙眷侣”,人们总是第一个想到钱钟书与杨绛,或沈从文与张兆和,甚少会有人提及汪曾祺和夫人施松卿。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的得意弟子,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最后一个士大夫”,他一生爱吃爱玩爱闲逛,是文学界的老顽童。他与夫人施松卿之间的爱情,就如同春日枝头“月亮做的”梨花瓣,单纯美好,却真挚动人。一个是“不正经”的民国才子,一个是最深情的纤弱佳人,他们在动荡乱世里相识相爱,风雨同行相濡以沫四十余载,宛如一对真正的“神仙眷侣”。两人的缘分始于昆明。对于青少年而言,爱情是横亘在成长道路上的一道难解的题,我们老师应做好正确的引领,坦诚教学,启迪对正确爱情观的思考,汪曾祺和施松卿这对柴米夫妻,神仙眷侣,大概就是世间爱情最美的模样。我紧接着进一步带领学生进入课题:汪老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在这里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可以说昆明是滋润他生命的一块福地,今天我们随着汪老先生走进昆明,感受昆明的雨季。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从教师方面接受大量的信息,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说心中所想,敢问心中所惑,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生本之间交流互动的和谐空间,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质,拓展教学空间,营造出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并能通过学生敞开的心扉直接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达到语文的深度教学。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自觉而灵活地运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就一定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进入了“好之”、“乐之”的境界,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使语文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和享受,真正达到语文的深度教学。
二、巧用支架,高“情”远韵
真正的深度学习,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语文学习须尊重学生的自主建构性。深度语文一定是由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出来的,所谓深度其实也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的深度,这种思维深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建构性,才能体现出来。在《昆明的雨》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引导他们结合具体语句,小组合作,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品析散文的美(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进行充分的圈点批注。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建构性。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交流之后有一些生成,教师对这种生成进行强化或引导,从而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一)初识· 散文之情
《昆明的雨》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的情感。我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想要抒发怎样的情感?学生们很快在课文第2段和最后1段,找到汪老直接抒情的语句:“我想念昆明的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汪老要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当然围绕昆明的雨,还描写了其他的景、物、事,如雨季中的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灰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如此普通的人、事、物,终究让人想念,但这种念想又是通过汪老的笔下细细流淌,美不胜收,令人回味,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汪老这双安静的眼,去发现生活中最真实、最不慌不忙的本真。
(二)细品· 散文之美
汪老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本文正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我请同学们从以上四个角度选择其中一个,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品味语句,对文中的美进行圈点批注,批注在语文书上。学生们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交流得出七个方面:昆明的雨景美表现在: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是浓绿的。昆明雨季的仙人掌美表现在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仙人掌多,且极肥大。可以代替篱笆阻挡猪羊。昆明雨季的菌子美表现在牛肝菌,最多,也最便宜。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青头菌,炒熟了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鸡枞,味道鲜浓,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在云南随处可见。干巴菌,中吃不中看。鸡油菌,中看不中吃。昆明雨季的果子美表现在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一点都不酸。昆明雨季的花儿美表现在缅桂花,即白兰花。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缅桂是大树,非常茂盛。昆明雨季的人情美表现在: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女孩子非常漂亮、淳朴。房东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缅桂花,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卖。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这里的人非常勤劳、善良。昆明雨季的情味美表现在:当雨引起一点淡淡的乡愁时,和德熙到莲花池去看满池清水、陈圆圆的石像。排解乡愁的方法很奇特。雨又下起来了,只好到附近小酒店要了一碟猪头肉喝酒,喝酒很有情调。结果雨下大了,然后两人欣赏酒店里的几只鸡、一架大木香花,一直坐到午后。这两人充满闲适和恬淡之感。我及时地做了小结:全文细细描写了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也描写了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人:苗族女孩、房东,表现昆明美丽的风土人情。确实让人感到“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汪老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醇厚,仙人掌、靑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平淡的事物,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三、整合比较,揆情度“理”
罗祖兵教授认为:“要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任务,必须实行深度教学,即进行‘有限教导’,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进行‘多元教导’,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进行‘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体验;提供‘全景立场’,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性。”凡人小事在汪曾祺的笔下是如此的快活又不慌不忙,这就需要我们陪着学生一起去深悟汪老的语言,我们说大道至简,更是引领我们去探讨人生的哲理。
(一)深悟· 散文之言
汪老的语言“淡而有味”。淡:指轻描淡写,不点缀,不修饰,生活化,语言朴实。我引领学生从文中找出示例,进行品味赏析。如这一句: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这句话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汪老先生对昆明雨的欣赏和赞美之情。从直白平淡中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学生们边品边思索,开始对汪老的为人有了深入了解。
(二)探讨· 散文之品
趁热打铁,我紧接着自然地引入任务单中的延伸阅读:《汪曾祺:在慌乱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生活》,文章从5个方面介绍了这个可爱的老头:一代“生活家”不着急在哪儿;一花一叶,草木有灵;一茶一饭,光辉四溢;世情百态,快活人间;可爱老头,世无其二。文如其人,汪老用不慌不忙的文字,从容淡定地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
深度学习,需要的是沉浸与感悟。学生学习课文,进去了还得跳出来,即学生在课文里经历了一番情感体验以后,跳出来能冷静地对课文作一番思考和评价,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思考得越深刻,越能表现理性思维的水平。在课堂总结板块,我放手让学生们自己来谈体会和感受,有人说到: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你会发现身边的现实世界很美,而不是经过别人的提醒,哪怕是名家的提醒,自己就是自己的精神导师!不要让自己忙碌的脚步,遮住了双眼,更不要荒芜自己的内心!也有人说到:汪老的为人正如昆明的季节,不温不火,随意平和,不事雕琢,读他的文章,仿佛在听一位长者茶余话旧,和风细雨,水波不兴,然而于平淡冲和之中蕴含真情,极具张力,甘滑淳厚,日久愈香,回味悠长。还有人说到:无论我们干什么,还是平淡一些的好,对人,对事,都用一颗平常之心,就会轻松得多,平平淡淡是一种精神。让我们用平平淡淡的心享受生活,
快乐地度过人生……我想学生们能说出这些感悟和理解,我相信他们已经读懂了《昆明的雨》,也读懂了汪老……
多年来,汪老的人、他的文被人们不断提及。汪老为人为文,向真向善,诗情画意却不矫情,他的文字中总是流淌着对生活默默的温情,打动人心,或许这是因为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们一起回顾汪老淡雅文风,品味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与含情脉脉的打量,怀念这位贪吃、贪玩儿、贪恋人世间的可爱老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传道”,同时也需要促进思考;既需要解惑,也需要鼓励发现;既需要授业,同时也需要引导。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渐渐明白应该像汪老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学生们基于自己的已有思考,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不知不觉当中走向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从书本走向生活,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开始进入深度思考。
深度学习的课堂往往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理味,思维训练有高度,审美鉴赏有深度,文化传承有厚度。语文的深度学习能真正让学生亲切地走进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领悟出自身独一无二的人生哲理!
参考文献:
[1]陈彩林.“活着是美的”: 汪曾祺散文的诗意守望[J].名作欣赏,2015(11).
[2]童志斌.康乐乐.“昔日之我”与“当下之我”——《昆明的雨》情感解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0).
[3]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J] .课程·教材·教法,2012,(09).
[4]陈连林.深度学习: 致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建构[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2).
[5]朱开群.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7(5).
[6]胡烈长.探究视角下初中语文“研讨与练习”深度学习的策略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