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靖西市气象局 533800; 2.广西那坡县气象局 533900
摘要:利用那坡县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的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分析那坡县近50a来的气温、降水、日照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来,那坡县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冷、暖变化两个时期,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气温是一个偏冷期,8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以来是一个偏暖期。除了春季增暖不太明显外,其它的年平均气温及年最高、最低、夏季、秋季、冬季气温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且以冬季增暖最明显,其次是秋季和夏季。(2)近50年来,那坡县降雨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头10年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四季降雨量下降趋势最大是夏季和秋季,春季下降趋势不明显,而冬季降水则略有增加的趋势。(3)近50年来,那坡县日照时数有两个变化阶段,90年代以前属偏多期,90年代后属偏少期,50年来,年平均日照时数呈缓慢的下降趋势,递减率为18.9h/10a。四季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最大是夏季和春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则呈微弱增长趋势。
关键词:那坡;气候变化;气温;降水;日照;趋势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气候变暖趋与全球基本一致,100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1-4],降水分布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呈西北、华南增加,华北、东北减少,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强度有着明显的变化。那坡县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 东部与靖西县相邻,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接壤,南部与越南接壤, 拥有207公里长的边境线,是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份。全县面积2231.11平方公里,总人口20.44万。那坡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别受极地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的影响,天气系统多样,天气变化无常。由于境内以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山体相互遮挡,日光晚映早没,有显著的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气候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都十分明显,有“一山分四季,隔岭不同天”之说。为了对那坡县近50年来气候特征以及变化规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那坡县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揭示其基本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为那坡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中长期气候预测提供科学参考。
1.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到,50年那坡县的气温平均值为18.9℃,1961-1980年连续20年平均气温为负距平,气候为一个相对冷期。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1971年(18.1℃),气温偏低0.8℃。1981-1990年连续10年平均气温距平为0.0,表明那坡县气温处于正常波动范围内。1991-2010年连续20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趋势较明显,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和2010年(19.9℃),气温偏高1.0℃。50年来,那坡县呈现明显的冷、暖两个时期及冷暖转折变化时段。总体来看,年均气温曲线与5年滑动平均温度曲线变化趋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60-70年代气温总体在近50年的平均气温值(18.9℃)以下波动。80年代气温在平均气温值(18.9℃)上下大幅度波动,从1997年以后,气温变化进入了一个高于18.9℃的平均值的持续波动增长阶段。
图1 1961-2010广西那坡县年平均气温变化图
利用累积距平方法,对那坡县1961-2010年年平均气温序列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那坡县年平均气温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 1阶段1961—1986年,年平均气温偏低,气温趋势显著;第2阶段1987—2010年,年平均气温偏高,气温递增趋势明显。近50 年来,那坡县气候逐渐变暖的事实可以肯定。
图2 1961-2010年广西那坡县年平均气温累积距平图
2.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从图3中可以看到,降雨量的年际变化特点为1961年、1968年、1970年、1973年、1978年、1982-1986年、1990年、1994-1997年、2008年为雨水较为充沛,特别1982-1986年和1994-1997持续出现4-5年雨水偏多在测站比较少见,其余年份属于雨水偏少期;年降雨量的最多值出现在1968年(1875.2mm),最少值出现在1967年(995.5mm),只有最多年的53%,相差达875.7 mm。年代际变化为60-70年代以及90年代为多雨期,80年代和进入新世纪头10年为少雨期。从年代变化来看,年降雨量呈缓慢的下降趋势,递减率为34.7mm/10a。
图31961-2010年那坡县年降雨量变化图
3.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那坡县年代际日照时数阶段性变化明显,上世纪60-8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属于一个偏多的时期,其中最大值出现在60年代。9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急剧下降,年平均日照时数比60年代减少了155.5h。21世纪初年平均日照时数又开始增加,从年代变化来看, 1961-1970年为日照时数偏多期,多数年份的日照时数在平均值以上,1971-1990年日照时数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上是在平均值附近摆动。1991-2000年明显减少,期间只有1992年、1998年高于多年平均值。2001-2010年日照时数又转为有所增加的变化幅度。50年来,年平均日照时数呈缓慢的下降趋势,递减率为18.9h/10a。年日照时数最多年为1987年的1685.4h,最少年为1972年的1156.6h,两者相差达528.8h。
结语
(1)近50年来,那坡县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冷、暖变化两个时期,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气温是一个偏冷期,8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以来是一个偏暖期。
(2)近50年来,那坡县降雨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头10年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
(3)近50年来,那坡县日照时数有两个变化阶段,90年代以前属偏多期,90年代后属偏少期,50年来,年平均日照时数呈缓慢的下降趋势,递减率为18.9h/10a。
参考文献
[1] 王伟光,郑国光.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9)—通向哥本哈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77
[2] 罗汉民,阎秉耀,吴诗敦. 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15-306
[3] 黄嘉佑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第三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36
[4] 余剑莉 .统计天气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53-88
作者简介:梁桐,(1978.10),男,壮族,广西靖西市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预报模式研发与应用、旅游气象与旅游服务、山地小气候、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农业气象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