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土资源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地的污染、大气的污染和水的恶化等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国土空间综合治理中的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是解决污染、恢复生态的战略性工程,习总书记在2018年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决定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国土空间治理整治与生态修复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整形战略的动力,我国在生态修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土空间治理视野下的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现状。
关键词:国土空间;治理;土地整治;生态修复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伴随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也逐年增加,同时也对农业用地频繁占用。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一大挑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以实现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保护以及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土地整治政策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我国的资源极度的缺乏,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生物圈中的水、大气等的减少和污染导致人们生存的物质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同样现代化的高速发展给自然资源的修复带来沉重的压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中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为解决国家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运而生。
1.生态修复是自然资源管理的紧迫需求
我国的国土环境存在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如工业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草地面积严重退化、农药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生物物种多样性持续减少等等。据统计,我国现有的耕地面积有大约25.4%被污染,17.8%则属于贫瘠耕地;城市生态环境存在污染净化、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退化问题,我国中度污染以上的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1/3以上。这些问题都表现出我国的自然资源在快速减少,如果还不采取措施对自然资源修复,有可能再过几十年我国的环境资源承载力就会到达极限,所以生物修复迫在眉睫。
生态修复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与组织能力使生态条件向有序、环境友好的方向进行发展演化;另一种说法是生态修复是同时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同时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态系统主要致力于恢复和重建由于自然骤变和人类不当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退耕还林、砍伐的森林要重新种植新树苗,让动物回到原本生活的环境中,这些都是生态修复的有效策略[1]。
十九届四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分别提出了“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明确提出完善“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已经清晰的认识到资源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揭示了我国自然资源压力与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和紧迫。生态修复是从上至下的既有空间规划、又包含了用途管制解决方案。
2.土地整治到生态修复的升级
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治理中的一部分,它们都是用来从根源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的,两者的关系就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生态修复主要是保护资源经济发展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自然资源供给和需求平衡,是对土地整治的一种升级。土地整治是对未开发土地的利用、底产率土地修整及受损土地复垦、污染土地修复等的总称,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通过利用科学的结构调整、土地管理基础、设施改善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生态修复效果,更加侧重资源的供给平衡。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彻底的改变环境中的不良现状,从实际出发,做好地区土地的合理规划,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以实现国土空间的综合治理[2]。
我国的国土综合整治起步比较较晚,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随着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土综合整治也进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也具有了更加深层次的内涵,已经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措施和手段。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积极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已经成为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土地整治是以法律为依据引领生态修复的,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自然资源部联合颁发了2021年2035年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方面的重大工程总体设计规划,给全国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方向,一方面要求土地整治以问题为导向,贯穿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方面明确土地整治是国土治理的基础性措施。在土地整治时注重自然性,生态修复过程中输入现代性,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土地整治过程中缺乏对生态修复技术、理论以及方法的交叉使用,土地整治缺乏生态修复的技术支持,此外,多部门协调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土地整治的正常进程,也让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成为完全独立的两个项目,切断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在实际过程中,国土治理应该是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二者进行融合发展,要将更多的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土地治理过程中,在资源供给方面突出土地整治不可取代的地位。在生态修复框架下,二者的兼顾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整治的各种优势,结合实际,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将土地资源扩展为自然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3]。
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点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资源保障,生态修复应该构建以自然安定供给安全的目标体系,转变以要素为主、分散治理的治理模式,推动生态系统整体、连续经济关联的生态修复工作,着眼于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以生态系统修复最迫切、污染严重的地区为重点,综合考虑尽量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展开整治修复,采取多样化的生态修复模式,如在生态空间问题上,重点解决生态多样性降低、自然生态系统污染、退化等问题,主要采取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相辅的方式;对于农业空间,严格贯穿落实土地整改政策,针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污染等问题展开;开展部门应该建立健全有效地保障机制,落实国家提出来的“三区四代一园”总体布局,即加快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和长江重点生态区等三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和海岸带区域生态系统等四带以及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坚持源头控制、过程管理以及末端治理的治理框架,明确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一区,建立明确的监理监督机制。
4.基于可持续发展下开展生态修复
4.1发展定位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要以公平的方式去满足自我需求,也不能损害未来人的幸福生活的福祉,可持续发展理念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很受重视,我国一直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毋庸置疑,我国在生态修复中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一个从单一资源利用到多重目标修复升级,形成一个多维的、变化的、超过以前的视角,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4]。
不同生态修复阶段的实际要求不同,应该做好前期的发展定位工作。对于退化严重的地区、生态破坏等问题来说,需要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修复理念,这种理念机制不是短时间内或者一次性的修复机制。在发展定位中,需做好对修复地区的生态情况的调研工作,做好生态管理;在实施修复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指导方法,运用最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和治理理念,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修复目标。
4.2理论基础
生态修复只有在科学、标准的理论指导作用下才能有效推进,科学理论可以指导相关人员开展自己的工作,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以科学理论实现资源节约保护,彰显生态化建设效果,提高生态管理能力,实现生态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同步协调发展。
“社会-生态系统”就是在生态危机这个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旨在将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互相作用过程中涉及的所有要素形成关联,形成一个多维、动态变化的新系统,改变之前的单一系统,为生态治理提供新思路,中国特色生物修复的核心是合理利用资源、协调生态系统关系以及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
4.3实践创新
早在2018年我国自然资源有关职能部门就明确了“统筹国土空间修复”,并采取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和海湾综合整治的四大整治抓手。在生态修复中必须牢牢抓好实践工作,对各种的科学化生态修复理论全面试验和检验,在实践中检验各种发展定位、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发现不适应的问题,及时积极做好相关理论调整。在生态修复实践中,做好各个区域阶段性的资源配置、治理方案的制定、实际治理效果数据的收集,进行必要的数据整理统计,以此来提升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发挥较高的生态修复作用,生态修复不是从零开始的,我们应该将土地整治的有效经验渗透到生态治理过程中[5]。
我国在生态修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安排,自2016年分批安排了25个“山水林湖草”生态修复的工程点,到2019年我国对生态修复的投入已达到360亿元,生态系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4.4协同机制
生态修复是一项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多区域的复杂且巨大的项目,修复过程整合了各种现存资源,这就使得修复管理困难加大,需要协调配合好各个生态修复部门,提升管理水平。基于2020年傅博杰院士提出的分类、统筹和协作的3C方案,我国的生态修复可以采用要素分类、目标统筹和部门协同的推进方案,以自然资源的修复治理作为目标,通过工程管理、制度管理以及规划管控将分散的系统整合起来,对于不同地域、不同部门通过跨区域协作来弥补在生态修复职能以及技术能力上的不足,以实现国家生态修复的总目标。
结束语:
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讲还是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浪费使用造成的,所以,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要以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以破坏的生态环境、国土空间不合理利用的修复治理为主线,结合我国现有的土地整治政策和法律,并辅以各种生态修复的措施和手段,构建基于源头治理的目标统筹,同时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和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解决我国在数据获取、系统认知和工程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实现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从谋,王珂,张晶,干牧野,苑韶峰. 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及实现路径——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价值”视角[J]. 中国土地科学,2022,36(02):10-18.
[2]程可欣,王志芳,唐瑜聪. 国土空间尺度下生态修复空间优先级与策略探究——以矿山用地为例[J]. 风景园林,2021,28(12):10-15.
[3]韩宝富,寇婷,王金龙,郑广桥. 空间治理视角下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路径研究[J]. 城市地质,2021,16(04):410-414.
[4]胡动刚,蒙萌,胡思颖,李雪妍,鲍泽韩. 2010年以来从土地整治到全域整治的热点研究和阶段分析——基于耕地保护视角[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40(06):103-111.
[5]吴家龙,苏梦园,苏少青,邓婷,张孟豪. “双碳”目标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究[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34(12):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