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实验小学
摘要:如何通过“三级”教研活动来构建智慧课堂?一是要探索“三级”教研的机制创新,二是要把握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坚持不懈地追求智慧教育地真谛。
关键词:“三级”教研 智慧课堂
2016年,学校成功申报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专项”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观下智慧教育的实践研究》。在此项课题研究中,我们把“三级教研,打造智慧课堂”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
一、“三级”教研的机制创新
我们通过定期开展“三级”教研,创新开展“主题”教研,实现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备课组自主钻研
备课组每周一固定时间开展组内教研,确定这一周的教学任务、作业内容等,并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研讨。每周组内有一位老师执教公开课,组内老师共同磨课,课后进行研讨,共同提高。
2.教研组专家引领
学校聘请学科教学专家定期来校指导两周一次的课改教研活动(周三语文,周四数学、体育,周五英语),通过听课、评课,及时“诊断”“下药”,引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不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来学校讲座、上示范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
3.学科组“三环五步”
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全校性分学科的“三环五步”教科研活动。这是进行课堂提效研究、锤炼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智慧成长的教研模式。这样的模式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智慧提升。
二、智慧课堂基本特征
1.少教多学的精致特征。
“精致”而自然,“精致”而大气,体现了智慧课堂的操作智慧。以实现“会思考、善质疑,会实践、善创新,会生活、善交往,会修身、善担当”的课程培养目标为目的,对教育过程及教育关系进行了深入地思考,提出了“少教多学”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
教师通过“少教”实现学生的“多学”集中体现为各种教学策略的理性选择和灵活运用。
营造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为实现学生的“多学”提供动力支持。
(2)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为实现学生的“多学”提供思考的载体。
(3)构建促进学生学习交流的机制,为实现学生的“多学”提供平台。
(4)提供明确的学习导向,为实现学生的“多学”提供方向保障。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实现学生的“多学”提供积极反馈。
我校“智慧课堂”中实施的“少教多学”,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动”和“互动”起来,教师在充分倾听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引导、激励和点拨;抓手是合作学习,生教生、生帮生,教师倾听、梳理、点拨和提升归纳,从而达到“少教多学”,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2.循学而导的灵动特征。
灵动的课堂应该以“学”为中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如何更好地“学”展开。灵动的课堂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交流的核心。教师应该成为情感的传递者、激发者与调适者。教师要站在欣赏学生智慧的高度倾听每名学生的表达,让学生体验收获知识、分享成功的快乐。灵动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让他们真正学会学习。
我校“智慧课堂”的主题是“乐思”。围绕这一主题,教师在课堂上下“循学而导”,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善质疑”的学习品质。教师在备课时关注学生的想法,上课时关注学生的学况,评价时关注学生的感受,练习时关注学生的差异,处处体现着循“学”;课堂上,教师注重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组织教学,评价时注重利用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功能,练习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处处体现而“导”。
这种针对学生实际参与学习的状况,循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动态生成,因势利导,关注差异的课堂处处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中心。所以说,这样的苏式课堂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思考、创造、感悟的灵动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解放一切束缚,自由思想、独立思考、勇敢尝试,挖掘智慧潜能,体验成长的幸福感觉。
3.情境创设的多元特征。
我们在智慧课堂建设中引入多元化的情境课堂,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感受到各个学科的魅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1)借助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未来教室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着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2)借助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活动的形象性从理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操作,从文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表演。学生操作学具可以使许多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从而把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表演是高一层次的形象性,能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人物,理解人物性格、语言、动作、神态及内心世界。
(3)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方向、目标、崔化剂、主线、目的地等。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只有在这样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才能发现问题、产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总之,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还能促使教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由此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