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水务局 四川省理县 623100
摘要:传统发展模式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依赖较大,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造成极大威胁。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便是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水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减少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在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围绕水土保持功能、水土保持对策等内容进行研究,对恢复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保;水土保持;功能
1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人类的发展要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当人类不加节制地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时,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必然会对人们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威胁。现阶段,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2 生态环保视域下水土保持的功能
2.1 净化空气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工业废气排放量持续攀升,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固体悬浮颗粒、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成分,它们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导致空气质量不达标。地球的主要碳库是森林,葱郁的森林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并释放出大量氧气,起到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而水土保持的主要方式便是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从这一角度来看,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2.2 涵养水源
水土保持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当前,我国水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涵养水源已经成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任务。一般情况下,无论是空中降水还是地表流水,都能够被草木通过土壤吸收并加以利用。理论上,可通过扩大植树种草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来增强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经调查研究,林地的储水能力远在裸地之上,同样面积的裸地与林地相比,后者比前者储存更多水资源。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暴雨时,森林地表会降低水流速度,使水流顺利进入地表水体,有效避免洪涝灾害;枯水季,森林又能调节流域水量,缓解干旱,改善生态环境。
2.3 防风固沙
沙尘暴是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性水土流失会导致沙尘暴加剧,如果没有植被对肆虐的沙尘暴进行阻挡,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将难以估量。水土保持具有防风固沙的基本功能,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在沙漠中种植种类不一的绿植不仅能减缓自然风速,防止风沙扬尘天气,还能保护地表资源,减缓土地荒漠化进程。种植绿植,增大植被覆盖面积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方式。在干旱地区,可通过种植耐寒耐旱的绿植来提升植被覆盖率,以更好地恢复生态、保护环境。耐寒耐旱植物的根部既能稳固土壤颗粒,又能抑制尘土飞扬,固定沙土,真正起到防风固沙和防止土地荒漠化的作用。
2.4 减少自然灾害
森林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这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通常情况下,林区的日温差较小,冬季可减弱寒冷冰冻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而夏季可减弱高温炙烤对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等产生的不利影响。另外,森林又具有蒸腾作用,大量数据表明,林区的空气湿度比空旷地区高20%左右。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的作用,人们会在平原地区建设水土保持工程,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来调节农田区域的小气候,改善农田生产环境,从而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以保证农业稳定高产。此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灾害也能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根本性防治。
2.5 改善土质
水土保持具有改善土质的功能。改善土壤质量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一些地区通过植树造林等水土保持方式达到改善土壤质量的目的。水土保持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林木枯叶凋落后将被土壤吸收,增加了土壤养分,改善了土壤质量。持续性水土保持举措能有效抑制林区附近水土流失,避免土壤中大量有机质的流失,让土壤质量的提升成为现实。
3 生态环保视域下水土保持的有效策略
3.1 加大综合扶持力度
目前,人们越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但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的情况依然存在。当地居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不了解水土保持与生态环保的关系,更不能认识到水土保持的意义,因此过度开发土地资源,乱砍滥伐,同时忽略水土保持工作。为改善这一情况,国家应加大综合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人才与技术等方面来协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3.2 持续提高治理技术水平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目前,很多地区虽然采取一些水土保持措施,却未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因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准不高,效果较差。当前,应适当借鉴发达地区水土保持的先进技术和优秀经验,并立足地区实际,制定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过度农垦区应积极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林地面积,而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应引入小流域治理技术。同时,对水土保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打造高技术人才队伍,使其熟练运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划治理一体化技术和水土保持管理技术,提高水土流失的治理技术水平。
3.3 积极完善管理体系
水土保持具有恢复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作用,然而要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来说,“三分靠治,七分靠管”。
第一,建立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前,应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实地勘探与规划设计,结合区域特点进行水土保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落实细节监督,一旦发现水土保持工程实施会对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应及时叫停或有针对性地改善;在工程结束后,要再次进行检查、审核。总之,要建立水土保持工程前期规划、中期实施与后期竣工的体系化管理制度。第二,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需要各部门人员恪尽职守、严格把关,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有利于约束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其更有效地完成工作。第三,建立协同共治的管理制度。水土保持工程烦琐复杂,不仅需要发挥水土保持相关部门的作用,还需要部门人员积极与外部机构进行协作,以真正做好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完善监督惩戒制度,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应严惩违规工程和随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人,以儆效尤。
4 结语
水土保持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水土保持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水土保持通过发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少自然灾害、改善土质等作用,能将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在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应做好水土保持的扶持与监督工作,而水土保持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提高治理技术水平,健全管理体系,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赵琳.水土保持过程中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9):143-148.
[2] 韩冲.浅议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因素[J].农村实用技术,2021(8):139-140.
[3] 雪克来提·乌拉木.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4):28-29.
[4] 廖梦南.基于政府视角对长寿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