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镇雄丽人妇产医院 6572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与抑郁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96例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8)和研究组(n=48),对常规组患者利用基础护理干预,对研究组利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SAS、SDS评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获得高潮时间为(5.66±1.40)s、性唤起时间为(9.16±3.31)min、每周性生活频率为(2.98±0.47),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为(41.25±3.15)、SDS评分为(40.20±4.21),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子宫全切术患者护理中利用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提升患者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子宫全切术;焦虑与抑郁;性生活质量
在妇科治疗中,子宫全切术属于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多用在切除子宫肿瘤、某些子宫出血、附件病变等治疗中。子宫切除术和一般外科手术不同,一般外科手术患者随着清除病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自然消失或减轻,恢复正常生活,而子宫切除患者心理问题会延续到术后,会对患者今后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1]。因此,针对子宫全切术患者,需要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性生活质量。下文对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与抑郁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96例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8)和研究组(n=48)。在常规组中,患者最小年龄为34岁,最大年龄为46岁;在研究组中,患者最小年龄为33岁,最大年龄为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常规组,利用基础护理干预。其其中包括知识讲解、用药指导等。
研究组,利用心理护理干预。第一,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积极主动把医院环境、医护人员介绍给患者,促使患者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和患者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提升互相信任感。此外,护理人员应指引家属对患者病情、心理变化进行了解,且鼓励患者关怀患者,特别是丈夫。第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详细询问、交谈、观察、体检、查阅病例,认真对护理评估表进行填写,对患者的疾病、疾病需求进行收集,对患者知识回评、经济情况、身心情况进行评估,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计划。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可以指引患者观看一些有益的杂志、和疾病相关的康复知识、卫生保健等,对患者心理压力进行缓解,及时给予患者鼓励,提升患者自信心。第三,沟通性心理干预。耐心和患者交流,把治疗基本知识进行讲解,促使患者对手术方法、过程、术后注意事项进行了解,把术中、术后恢复中主观因素的作用进行强调。自然关心患者,促使患者感受到被群众和亲切,尊重与爱护患者人格,耐心倾听和仔细讲解,对患者心理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第四,监测性心理干预。术后对患者刀口渗血情况进行密切患者,且注重尿管护理,叮嘱患者拔罐后1小时内下床小便,避免出现尿潴留。术后1周内尽可能卧床休息,在床上要多翻身,进而促进患者肠蠕动;术后3周,如果患者有少量阴道出血,告知患者而不要害怕,有可能是因为线结脱落引起的;术后3个月,叮嘱患者复查,可以开始正常的性生活,且结合患者的性方面心理问题、生理问题,健康指导与性知识教育,对患者性生活困惑进行消除。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SAS、SDS评分情况进行观察。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 t 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 X2检验,P <0.05 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性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获得高潮时间、性唤起时间、每周性生活频率,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
组别 | 例数(n) | 获得高潮时间(s) | 性唤起时间(min) | 每周性生活频率(次) |
研究组 | 48 | 5.66±1.40 | 9.16±3.31 | 2.98±0.47 |
常规组 | 48 | 3.29±1.15 | 16.20±2.50 | 2.10±0.22 |
T值 | | 10.554 | 9.984 | 9.995 |
P值 | | <0.05 | <0.05 | <0.05 |
2.2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 | 例数(n) | SAS(分) | SDS(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研究组 | 48 | 60.22±5.13 | 41.25±3.15 | 60.14±5.04 | 40.20±4.21 |
常规组 | 48 | 60.54±5.20 | 53.30±3.20 | 60.48±5.63 | 51.24±4.26 |
T值 | | 0.568 | 9.604 | 0.245 | 10.514 |
P值 | | >0.05 | <0.05 | >0.05 | <0.05 |
3.结论
子宫全切术后容易出现盆腔脏器功能、位置异常,如盆底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这主要是因为全子宫切术会切断子宫阔韧带、圆韧带、处在盆腔中心位置的骶韧带与主韧带,并且膀胱至宫颈外口部位,还会切除部分阴道旁组织。现阶段,生活节奏变快,很多患者术后无法得到充分休息,且不注重个人卫生、饮食不良、性生活过早等,也会增加盆底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风险,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2]。心理干预,以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有计划、有步骤的干预患者心理问题、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应用在子宫全切术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不安等;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性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恢复。
综上所述,利用心理干预子宫全切术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还可以保证患者性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石增兰,石冰,赵苹.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与抑郁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5):156-157.
[2]范幸,龙玲,聂雪晴,樊小兰.心理干预对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07):85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