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抑郁症相关效穴的fMRI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2

针刺抑郁症 相关效穴的 fMRI研究进展

苑媛 1 , 曹丹娜 2

(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

[摘要]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以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甚至出现交流困难、认知障碍为临床主要特征。针刺治疗是一种安全、容易接受、副作用小的特色疗法,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达成共识。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成为研究针刺腧穴效应机制的首选方法。本文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总结针刺治疗抑郁症常用效穴,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抑郁证;有效穴;功能磁共振成像

抑郁症可出现典型的精神心静障碍,如情绪波动明显、食欲差、睡眠异常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1]。研究显示本病是造成全球残疾类疾病的主要原因,在成年人中患病率约为10%[2]。抗抑郁药物短期有效,但长期用药会出现肝肾损伤并且停药后宜复发。针刺腧穴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被大众广泛接受[3]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针刺从调神角度多靶点治疗抑郁症。研究显示百会、太冲、内关等穴为治疗失眠的常用效穴,但其效应机制尚未完全明晰[4]。功能磁共振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领域应用广泛,为研究精神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该技术已成为探索针刺效应的有效手段[5]。本研究基于fMRI技术拟总结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效穴,分析针刺腧穴发挥作用的中枢效应机制,以期对抑郁症的研究和选穴治疗提供参考。

1 抑郁症效穴的功能影像学研究

抑郁症的选穴治疗主要集中在督脉、肝经的腧穴,刺激这些腧穴可以调达肝气、疏发阳气,从而扶正祛邪,使经络恢复正常功能,对抑郁情绪进行调节[6]。通过研究文献发现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常用穴位有百会、太冲、内关等穴[7]。本文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对针刺效穴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

1.1 百会穴

百会位于巅顶,与脑部相通,为手足三阳、督脉、足厥阴经交会之处,是治疗脑病之要穴。针刺百会穴能宣畅气机,醒脑开窍,在调节神志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治疗抑郁症的关键穴位。多项研究发现针刺百会穴可提高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下丘脑的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8]

1.2 太冲穴

太冲穴为肝经原穴,原穴是脏腑元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临床调节情绪的常用腧穴。曹丹娜等[9]针刺老年郁抑症患者右侧太冲穴,发现针刺治疗后患者枕、颞叶皮质局部一致性指标明显降低,提示针刺太冲穴可能通过对视觉进行早期处理,降低抑郁症患者对视觉皮层的抑制作用,从而改善抑郁患者的情绪。

1.3 内关穴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通表里经气,络于手少阳三焦经。故内关穴可调治心与三焦。陆彦青等[10]针刺内关穴后发现刺激内关穴可使患者在额叶、顶叶区域的脑灌注明显增多,抑郁症患者的额叶、顶叶脑区体积减少,因此可推断针刺内关穴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从而间接改善抑郁患者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2 讨论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为研究精神类疾病的“利器”,可直观观测刺激经穴的过程中大脑结构、功能的变化,为进一步阐明针刺效穴治疗抑郁症的中枢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11]。基于fMRI技术发现,针刺不同穴位对不同脑区起到了调节作用,针刺百会、太冲、内关等穴多集中于刺激控制情绪,改善认知的脑区,如颞叶、额叶、情绪环路等,从一个角度解释了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中枢机制。但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中枢机制还未达成共识。fMRI的分析方法较多,不同脑区之间仍存在着复杂的连接与交互作用,仅凭单个脑区得出的结论是不全面的。

参考文献

  1. 赵冰骢,费宇彤,石川,等.焦虑性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21,34(06):557-560.

  2. 周芯蕾,闫芳.1999-2017年抑郁症领域科技成果项目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35(07):777-782.

  3. 赵雅, 邬继红. 针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5):6.

  4. 杨曦玥, 贺亚楠, 赵天易,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抑郁症腧穴配伍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年28卷4期, 21-25页, ISTIC CSCD CA, 202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5. 马天虹,张璐,马奎利,等.伴睡眠障碍首发抑郁症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特点[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08):1316-1317.

  6. 刘佳惠,王东岩.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刺脑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11):1390-1394.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21.13.0030.

  7. 韩兴军,郑雅峰,王璇.灸神阙、针刺组穴对抑郁型大鼠行为学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1):135-139.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8.11.037.

  8. 杨洁, 戴云飞, 沈佳欢,等.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刺治疗抑郁症体穴选穴规律[J].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22(5):4.

  9. 曹丹娜,张帆,王丰,等.老年抑郁症患者针刺右侧太冲穴前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局部一致性变化[J].山东医药,2019,59(29):4.

  10. 陆彦青,陈天龙,陈对梅,等.针刺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影响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2):38-40.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19.12.017.

  11. 荣培晶,方继良,俞裕天,等.基于针灸脑科学的神经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7,35(11):77-84.


第一作者:苑媛(1994-),女,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E-mail:1029348034@qq.com,电话:15732190513

通讯作者:曹丹娜(1980-),女,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腧穴特异性影像学研究,E-mail: hljan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