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1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

杨莉 陈金玉

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 山东茌平 252100



摘要目的:探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过程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时间选自2020年6月-2021年10月,并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观察组(30例,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护理完成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医学病情指标。结果: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总急救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造更为有利的急救条件,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病症,其发病原理是冠状动脉管腔堵塞或狭窄导致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从而使得患者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该病症发病急,具有较高死亡率,若患者在发病时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不仅会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更会危害其生命安全[1]。因此该病需要科学高效的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本研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当中包括2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位于46~78岁的区间之内,平均年龄为(50.76±1.26)岁,观察组患者当中包括2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位于4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03±1.31)岁。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标准并确诊;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主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或器官衰竭患者;②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③肿瘤晚期患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急诊护理,即急诊手续办理、临床检查、生命体征监测、急救护理、治疗护理等。

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1)成立专业急诊护理路径小组,给予小组成员急性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含急诊护理路径实施要点、专业急救技能等多个方面,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方法及路径。(2)急诊护理路径实施:①患者入院后,立即对患者情况进行初次评估,随后进入急诊护理路径;②开放绿色通道,分诊护士接诊后,立即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与医生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3)在5min内给予患者心电监测、吸氧,构建静脉通道,8min内完成患者血液采集、送检工作;给予患者心梗一包药治疗,其中阿司匹林100mg-3片嚼服,替格瑞洛90mg-2片与瑞舒伐他汀10mg-1片温水服用,必要时采用吗啡止痛;15min内做好心电图各项检查报告,30min内完成检查。(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与患者交流沟通,安抚患者紧张的心理,并缓解患者的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用实际的数据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恐惧心理。(5)仔细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处理。(6)在稳定病情后,为防止梗死复发,要做好二级预防,同时指导患者食用低盐低脂食物,戒烟戒酒,加强锻炼,定期复查。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时间指标,包括分诊评估、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急救时间等。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脏破裂、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室壁瘤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6295dc6f8c696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相关时间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急救相关时间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指标对比[(6295dc6f8c696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min]

组别

例数

分诊评估

心电图

建立静脉通路

静脉采血

总急救时间

观察组

40

0.55±0.21

4.20±1.14

4.59±1.28

4.34±1.09

40.45±8.79

对照组

40

2.58±1.01

7.78±3.33

7.18±3.02

9.58±4.25

62.28±9.98

t值

-

13.053

6.747

5.238

7.922

10.888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心脏破裂

心率失常

心力衰竭

室壁瘤

总发生率

对照组

2(5.00)

1(2.50)

3(7.50)

2(5.00)

8(20.00)

观察组

1(2.50)

0(0.00)

0(0.00)

1(2.50)

2(5.00)

2

-

-

-

-

4.114

P

-

-

-

-

0.425

3讨论

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病因素比较多,其中患者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或者情绪易激动,长期受到吸烟、饮酒的刺激等,均是患病的危险因素[2]。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不同因素导致的冠状动脉堵塞,致使心肌细胞严重且持久的缺血,引发一些心肌细胞由于缺血出现变形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以胸痛、心功能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为主要表现,临床检查会发现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血液黏稠度上升,嗜血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或者彻底消失,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显著提高,心肌出现急性损伤或坏死的心电图变化[3-4]

急诊护理路径是一种具有预见性、计划性的科学护理干预模式,可在提高护理效率的同时,缩短患者急诊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5]。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总急救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了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干预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造更为有利的急救条件,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陶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6):259-260.

  2. 牛文豪,伍锋,赵馨娜,等.青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发病节律性的比较性研究[J].疑难病杂志,2020,19(4):325-329,334.

[3]蒋晴华,黄宜皎,杨胜娣.改进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效及满意度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3):150+152.

[4]吴淑维,孙蓓蓓.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9):72-74.

[5]张莹.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20,7(3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