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万源市中医院, 63635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或者传统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TAPP术治疗。结果:手术用时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疼痛时间、住院天数观察组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5.00%,对照组为17.50%,P<0.05;术后复发率观察组为2.50%,对照组为5.00%,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患者应用TAPP术的治疗效果确切,其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率低、复发率低,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疝;TAPP术;传统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价值
腹股沟疝即腹腔当中脏器突出于皮下进而形成腹股沟区域肿块,该疾病的发生与腹腔当中压力升高以及腹壁薄弱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疾病类型为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等,随着患者肿块的增大可引起局部坠胀感和疼痛感,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该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操作简单,并且术中视野开阔,传统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创伤性大以及术后疼痛感重且并发症率高[1]。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在外科领域应用广泛,以下将探究对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或传统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6~85岁,均数(56.6±1.5)岁;体质量47.6~83.2kg,均数(61.5±1.5)kg。对照组: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24~86岁,均数(56.7±1.4)岁;体质量47.5~83.3kg,均数(61.6±1.4)kg。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术中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术中为Mesh plug法,患者腹股沟韧带中心上侧大约1cm位置处直至相同侧耻骨结节作斜向手术切口,控制长度约5cm左右。对于皮肤、腹外斜肌腱膜等进行依次切开,使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能够充分显露,对疝囊与精索实施游离,对于较小疝囊可进行高位游离,而针对较大疝囊需进行横断,实施近端结扎,通过游离抵达疝囊颈部,之后疝囊通过内环口进行回纳至腹腔,将准备的锥形网塞妥善填充于患者内环口处,并进行固定,之后精索后侧将聚丙烯平片进行平铺,进一步与周边组织进行固定,从而加固患者的腹股沟管后壁,对外环口进行重建,手术切口实施逐层缝合。观察组应用TAPP术治疗,术中进行全麻,患者腹部做10mm的观察孔以及2个5mm的小操作孔,患者疝内环口上侧对腹膜进行切开,抵达腹膜前间隙,对于Bogros等间隙进行分离,明确疝囊,对于斜疝疝囊由患者精索上进行剥离,进而使精索实现去腹膜化,继续在腹膜前间隙置入补片,使耻骨肌孔得以充分覆盖,关闭腹膜,消除二氧化碳气腹,穿刺器进行拔除,最后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1.3评价标准
(1)记录2组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如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疼痛时间和住院天数;(2)记录2组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如神经损伤致疼痛、切口感染、皮下气肿、出血、尿潴留以及阴囊血肿等;(3)2组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腹股沟疝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 ±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围手术期指标组间对比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16.35±3.29)ml,手术用时(57.65±2.95)min,术后离床活动时间(2.12±0.15)d,疼痛时间(23.62±2.85)h,住院天数(3.69±1.18)d,对照组术中失血量(52.62±5.95)ml,手术用时(45.25±3.71)min,术后离床活动时间(3.65±0.58)d,疼痛时间(31.56±5.08)h,住院天数(5.22±1.20)d,手术用时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疼痛时间、住院天数观察组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
2.2术后并发症率组间对比
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5.00%(2/40),其中皮下气肿、出血各1例;术后并发症率对照组为17.50%(7/40),其中神经损伤致疼痛1例,切口感染1例,出血1例,尿潴留1例,阴囊血肿3例,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3术后复发率组间对比
术后复发率观察组为2.50%(1/40),对照组为5.00%(2/40),术后复发率2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
3讨论
近年来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老年男性中十分常见,外科手术是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以往多应用传统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该手术方案的应用时间长并且术中补片较小,然而却无法对腹股沟进行完全覆盖,这使得并发症率偏高影响整体疗效[2]-[3]。TAPP术则是一种更具微创特征的外科手术,也是近年来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的新型手段。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均比较低,然而术后的并发症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手术失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以及活动时间等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然而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这表明两种手术方案在应用中各具优缺点,然而总体来看TAPP术的应用价值更高,对于降低手术创伤、加快术后康复以及确保手术疗效有更为突出的作用。TAPP术的应用可更好地缓解手术创伤、预防术后疼痛以及促进术后康复,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可获得优良的术中视野,从而避免切口过大而造成的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的高效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可防止手术操作过程中对于患者腹腔内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免于细菌对患者腹腔组织造成刺激,进而可降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率。
综上所述,对于腹股沟疝患者应用TAPP术的治疗效果确切,其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率低、复发率低,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焦建斌,任彩玲. TAPP与传统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 母婴世界,2019,15(5):64-65.
[2] 张胜波. 探究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52-53.
[3] 申永生. 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