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摘要】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日记,这种内容和形式都比较自由的书面作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对学生来讲应该不是难事。其实不然,这种我们教师自认为驾轻就熟的写作形式一直来却成为困扰学生的问题。作者旨在通过教学生寻找日记话题、启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充分发挥日记的交流功能、通过日记教学生学会思考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老师如何见缝插针,善于引导他们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就会写出自己的生活,把整个世界点缀得绚丽多彩,老师也会收获别样的快乐。学生们用我手写我心,让写作插上了翅膀,奠定了学生习作的基础。
【关键词】写日记 见缝插针
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很喜欢批改学生的日记。所以,在每周一的各种作业中,我最先批改的就是学生的日记。作为教师,我们可能一直以为,这种内容和形式都比较自由的书面作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对学生来讲应该不是难事。
事实上呢?不然。我们还是经常看到一些学生隔三差五在日记本中流露出对日记作业的抱怨。因为要写给教师看,教师看过后还要评分。评分的标准很多:内容写得多不多,有没有写满一页,写得好不好,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病句,是不是讲了不该讲的话等。这么一来,学生哪里还敢随便写?要是写了让老师不高兴的话,不是自找苦吃吗?
让学生写日记既然是件好事,我们就应该动脑筋把这件事做好。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在少数学生的精彩日记里徜徉,更要多多关注和激励那些文字表达不佳的学生,引领和帮助他们去感受日记这种自由文体的趣味,让日记(以及其他类型的书面表达)成为学生引以为乐的重要生活方式。
教学生寻找日记话题
虽然世间万象都能够成为日记的素材,但是,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和情境都能够进入他的视野,因为他有他自已的观察范围,有他自己的关注对象,有他自己的情绪方向。所以,老师认为再普遍不过的话题,未必被学生留心或思考。比如,老师和学生平常在学校总会接二连三地“折腾”出一些忍俊不禁或是啼笑皆非的趣事,但是学生往往一笑了之,出了校门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教给孩子选择日记话题。
一年的国庆节我心血来潮去烫了一个头发,而且染了一个当时比较新潮的颜色墨绿色,当时我一染完头发就忐忑不安,到学校之后看到孩子们异样的眼光,我知道其实她们有很多话要说,却不敢说。记得当时我自己就写了一篇下水文章来记录当时的心情。
附:这个国庆节,一向爱美的我到理发店去烫了一个最新流行的大卷发,经不住理发师的再三游说,把头发染成了黑墨绿色(一般的自然光下看不出,可是在阳光下会非常的明显呈现绿色),当我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已经是国庆结束了。无奈之下,只能顶着这个头发去上班了,唯有在心里期盼10月8日这一天不要艳阳高照。可是想什么来什么,那天却是个大晴天,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苍天啊,如来佛祖呀,上帝呀,千万不要让大家发现我头发的颜色……我会不会被我的学生们当成绿毛妖怪……于是,在这忐忑不安中,我战战兢兢地走进教室。
后来,我把这篇心情小记在语文课上读给了同学听,学生由此生发出五十篇风格迥异的小日记。
教学生寻找日记话题,教师自己就要善于体验和思考生活,自己要有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善于从师生周围的人和事中发现值得关注、探求、思考以及联想的话题,从人们的喜怒哀乐中发现值得言说的故事或是主动为学生创造值得交流的素材和机会,启发学生学会关注、观察和想象,养成经常进行语言实践的好习惯。
启发学生的表达意愿
语言表达,不管是口头语言表达还是书面语言表达,它的产生都有特殊的情境,并不是目有所睹或情有所动,就一定会有表达的冲动。有时,我们会仅仅满足于破解好奇或是完全了解。比如说,我们带学生去公园、看电影,或者是外出旅游,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耳闻目睹、触景感怀、打闹欢笑…但是,学生往往是三两天就会把这一切抛在脑后再问起来,感想只有一句:“真好玩!”如果是和大人没什么话说倒也罢了,关键是他们在伙伴中也很少主动谈起这些经历,即使提起来,也只是琐碎的印象。像日记这样一种书面形式的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更不可能是自发自生的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几乎所有人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什么时候呢?那就是人们在热情地谈论某个话题的时候(如聊天、讨论、研讨、辩论、演讲等)。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人(主要是成年人)因为担心贸然的言辞会招致议论、嘲笑,他们往往习惯观望、推脱,勉强说话的时候,也是面红耳赤。但实际上,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会很想表达,即便是没有机会,也愿意附和一下,期待着从某个人的话语中得到认同,产生共鸣,获得乐趣。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表达是一种相互的活动,没有另一方的呼应,绝不可能产生表达(当然,这里所说的“另一方”在某些时候,可能只是虚拟的存在,是幻想或假定的东西)。表达因交流而存在,并因交流而生发出新的表达需求。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让学生的语言从一行行的格子中跳出来,动起来,走进阅读人的心里,并且使学生乐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经历与人分享。具体地说,就是作为第一读者的教师,在看日记的时候,应该能够真正读到学生写在字里行间的事情、人物、景致、情绪和态度……
充分发挥日记的交流功能
什么事情都有个限度,日记写久了也会没兴致。到了高年级,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以及身心发展的加速,学生反而容易变得敏感和沉默,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也少了。这时候,维持和启发比较规范、正式的语言实践,特别是书面语言的练习,变得更加困难。每次布置日记作业时,总有学生面露难色。
但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显性的表面现象。其实,越是这个时候,学生的内心越是涌动着交流的渴望,越是需要自由地倾诉和恰当地理解。他们变得内敛了,大多与我们老师和家长没能细心体察他们的心情有关。他们和我们之间多了很多要求与被要求,少了很多共同的话题,渐渐地形成了一条越来越厚的隔膜。如果教师可以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他们所关注的话题,或是给予他们一定的积极建议,我想,师生彼此之间依然可以畅所欲言。
通过日记教学生学会思考
人比其他动物的高明之处在于人会思考,人在思考中能够获得比生存更有趣味的东西。尊重学生的语言需要和表达意愿,不仅表现在对他们语言实践的启迪和促进方面,更表现在对他们语言品质的积极培养方面。就本质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不断适应未来生活所需的语言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核心就是思考能力。
我们有时候会讲:这个小孩像个小大人一样,有思想,讲话得体,真懂事;那个小孩,都十五六岁了,说话还是很幼稚,让人听了不舒服。这种现象在日记活动中也一样存在。
所以,我们在与学生的日记往来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使之成为习惯。
1、体验性思考—“在这件事中,我体会到……
2、关联性思考——这件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3、反观性思考—“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4、建设性思考“我的建议是……”
教会学生思考,才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因此才能生发层出不穷的表达意愿;同时,教会学生思考,坦然为人处世,不断体验,这样写出来的日记或作文才真的具有生命力。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只要老师见缝插针,善于引导他们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就会写出自己的生活,把整个世界点缀得绚丽多彩,老师也会收获别样的快乐。学生们用我手写我心,让写作插上了翅膀,奠定了学生习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