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新进展

包蕾 姜艳红 王建疆 武凤君 孙馨妍 李洋 颜世峰

双鸭山市双矿医院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155100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疾病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还有病死率都会比较高。当前临床医学方面,针对这种脑卒中急性治疗进展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比如说可以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来开展溶栓治疗方式,但是这种药物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现如今医学体系的发展和进一步研究对于急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工作产生了新的突破。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治疗;新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实际上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在患者患病之后会存在一定概率的致残风险,同时复发率也会比较高,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导致一部分成年人残疾或者是死亡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的习惯变化,导致脑卒中问题的危险因素已经越来越丰富,同时也表现出了年轻化的特点,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过程中,能够发现我国的脑卒中患者数量本身比较多,同时增长的速度也会比较快,由于脑卒中而致死的人数相应的更高,而存活的患者中,会有一部分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问题,这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极大,会导致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进一步严重化[1]。实际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疾病,患者的局部脑组织会由于缺血、缺氧问题而导致坏死,最终使患者产生部分神经功能障碍问题。对此原因进行分析之后,会发现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问题进行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方法是及早地疏通存在堵塞问题的血管,恢复患者的血流。现如今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有效方法是采取静脉给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方式,这种治疗过程中的时间会更短,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导致其实际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实际的治疗成果还有待于提高。近些年医学研究体系的发展,让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问题血管内治疗的体系越来越成熟,让闭塞血管的通畅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本文针对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和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总结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和参考的依据。

1、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术就是指使用微导管介入血栓周围,或者是直接穿过血栓来释放溶栓药物的方式,让局部药物的浓度得到相对应的提高,并且对用药的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这种方式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问题的治疗过程中已经比较普遍,通过对患者进行调查之后发现使用动脉溶栓术的方式,血管的再通率得到了相对应的提高,能够让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加良好,但是与此同时也会导致出血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在近些年针对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对照实验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之后的一定时间内,使用重组尿激酶原联合肝素治疗之后比单纯的肝素治疗一段时间之后神经功能评分,预后效果更好,但是同时出现出血问题的概率也相应的增加[2]。之后还有相关的研究表明,采取动脉溶栓术能够使MIC的再通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患者的预后得到进一步改善,让出血风险出现的概率进一步降低,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比较长的时间,有一些药物甚至无法完全溶解。在近几年来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过程中,提出针对发病没有超过六小时的严重脑卒中患者,不建议使用静脉溶栓术,使用这种手术方式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筛选。

实际上,静脉溶栓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更加简单方便,给药也会更加快速,时间延迟也会更低,通过动脉溶栓,能够让患者局部的血药浓度更高,让闭塞血管的再通率更高时,治疗的效果得到提升。因此临床医学方面,完全可以让动脉溶栓以及静脉溶栓之间进行完美的结合,通过静脉溶栓之后血管造影,如果发现出现血管闭塞,就可以立即采取动脉溶栓相关方面的研究,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和单一的静脉溶栓相比较。采取动脉量和静脉溶栓治疗的方式,患者的神经功能好转率更高,同时两组患者的出血率以及病死率的差异并不明显。
2、机械取栓

机械取栓方式主要是将取栓装置送到栓塞的部位之后取出栓子,保证血流畅通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它的应用主要是在患者出现颅内出血风险时,为了延长治疗时间,降低出血概率,对于大血管闭塞或者是心源性血栓的卒中能够体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是现如今的脑卒中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3]。但是这种机械取栓的方式实际上需要更加专业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这种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其他的并发症问题,包括血管夹层、血管破裂以及血管痉挛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还发现,针对机械取栓方式和静脉溶栓的对照组相比较,两组再出血率以及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并不是十分明显,因此相关治疗机构中提出,针对发病并没有超过八小时的严重脑卒中患者,可以基于快速影像学的指导下,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之后,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来采取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方法

[4]
3、血管内成形术

血管内成形术包括球囊扩张术以及支架置入手术,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在导管通过阻塞部位之后,能够借助支架的力量来对梗阻部位进行相对应的挤压,让原本闭塞的血管达到再通的目标,使血流的流动效果恢复。相关方面的研究已经证实采取血管内成形术的方式,能够使闭塞血管的再通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出血等其他的并发症风险,对其安全性无法产生保障,相关方面提出针对动脉溶栓失败的患者,不适合使用这种血管内取栓治疗方式[5]
4、总结

总而言之,采取血管内治疗,能够使闭塞血管的再通率得到提高,让治疗的时间窗得到增加,临床医学方面进行应用的前景相对来说会更好,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评估之后,能够更好的确定血管内治疗的具体方案,但是要怎样去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和延长治疗时间,仍然是值得去研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花伟龙, 张磊, 张永鑫,等. 大核心梗死体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0, 25(4):4.

[2] 杨勇涛, 鲍娟, 曹毅,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21例临床分析[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 47(2):6.

[3] LUO Gang, HUO XiaoChuan, WANG Bo,等. 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的对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14(4):8.

[4] 计仁杰, 王安荔, 徐子奇,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麻醉方式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52(7):4.

[5] 梁星宇, 徐如祥, 梁春阳.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筛选病例的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