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身份证号码: 32072319930221****
摘要:目的:针对中医康复护理运用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8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Fugl-Meyer(FMA)评分、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MBI)。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评分改善且研究组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运用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应用效果;神经功能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突然发作的脑出血、脑梗死,导致功能障碍、神经缺损。脑卒中多发于老年群体,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患者达200万,常伴有言语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偏瘫等。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神志不清,猝然昏倒,一侧手臂、腿部、脸部突感无力,突然半身不遂、口眼喁斜等。中医中,脑卒中属于“中风”的范畴,中医认为引起脑卒中的原因包括血液瘀滞、劳累、饮食、情志等。中医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中积累有丰富的经验,并且简便、廉效、可行,近年来,中医康复护理受到临床的重视。为探究中医康复护理运用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本文选取168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84例。观察组男54例,女30例,年龄47~75岁,平均(55.6±3.7)岁,脑出血37例,脑梗死47例。对照组男52例,女32例,年龄46~77岁,平均(56.2±3.5)岁,脑出血34例,脑梗死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MRI、CT检查确诊,具体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辨证分型属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型;②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③脑血管后昏迷量表评分在8分以上;④发病时间>2周,病情稳定,肌力>3级;⑤意识清晰,沟通能力尚可;⑤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⑥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病史、脑萎缩、老年性痴呆;②伴有昏迷;③存在严重合并症,比如频繁心绞痛、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④既往存在肢体功能障碍;⑤非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障碍;⑥临床资料缺失。
1.2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以照料患者日常生活、环境干预为主,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2)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①安神静志法:指导患者静坐,并与呼吸法配合,以达到减压目的。主要内容:指导患者从双手开始,吸气时握紧双拳,呼气时缓慢放松,通过吸气和呼气使患者感受到放松和紧张,并指导其集中注意力,从而达到“恬淡虚无”的状态。②针灸护理:在实施针灸前,应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从而明确其患侧肢体的瘫痪程度以及目前情况,针刺穴位选择足三里、合谷穴、曲池穴,并与神门穴、照海穴、涌泉穴、四神聪穴、心俞穴配合,对上述穴位采用75%的酒精消毒,术者进行双手常规消毒后,选择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深度0.32mm×40mm,以垂直状进针,直至深度1.5cm后,轻轻提插,以患者伴有烧灼感或强烈触电感为宜。对于牙关紧闭、两手紧握者,取太冲穴、人中穴;对于存在目合口张、大小便失禁者,取百会穴、神阙穴进行艾灸。具体方法:将长度3cm的艾条点燃,插在针柄处,时间为0.5h,待各个穴位得气后,留针20~30min。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若发现患者获得进步,应及时表扬,并给予其鼓励和支持,使其能够树立康复自信。③按摩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其穴位按摩,按摩时间在9:00和15:00,2次/d,每次时间20min。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保证用力均匀,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a.上肢:按揉患者曲泽穴、外关穴、合谷穴、内关穴、手三里穴、天府穴,不仅需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摩,同时需辅助上肢肌肉按摩,按揉时间在3~5min;b.下肢:选取昆仑穴、足三里穴、双膝眼穴,用示指和拇指进行按压,后依次按揉取伏兔穴、血海穴、梁丘穴、阳陵泉穴。再采用滚法对下肢肌肉进行按摩,并在患者大腿根部沿着股四头肌向下经膝关节、小腿外侧直至足背部进行按揉。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偏瘫、乏力、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按严重程度分为0~3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②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上肢总分0~66分,下肢总分0~34分,总分越高表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③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对患者意识、面瘫、水平凝视功能、语言、手肌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及步行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0~45分,总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④用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共10个项目,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偏瘫、乏力、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积分均下降,观察组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干预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上下肢FMA、CSS、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FMA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发展,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比较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虽然现代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脑卒中的治疗,提高其疗效,但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尤其是偏瘫患者,比例较高。同时也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是由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被破坏,进而导致其被支配的高级运动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导致其正常运动的传导受到干扰,最终引起肢体运动障碍。对于该疾病,不仅需给予其有效治疗,同时早期开展康复护理也十分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遵循中医整体护理的观念,根据每位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患者制定中医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按摩、针灸、安神静志法等护理,其中安神静志的目的在于对患者情绪进行稳定,避免不良情绪给患者病情造成影响,还利于患者调整气机,从而改善异常情志对患者脏腑造成的损伤;针灸治疗具有多种优势,例如: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在实施针灸过程中,能加快患者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从而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产生电活动,将患者脑血管痉挛情况解除,从而促进患者血肿吸收,增强患者运动区的输入信号,建立侧支循环,从而改善患者病灶区域脑组织的供氧和供血;通过对患者实施穴位按摩,采用手法对患者特定部位实施按揉,能达到运行气血、抵御外邪的作用;通过实施穴位按摩,能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刺激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恢复;按摩还能增强患者肢体局部营养,从而达到松解关节萎缩、粘连等作用,能提高患者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护理运用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能够使其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余玲.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08):134.
[2]辛淑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8):172-174.
[3]田静.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4):167+172.
[4]张春宇,祝海波,邵音.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04):439-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