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理、法、方、穴、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略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理、法、方、穴、术

林绍美

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 545100

摘要:肩周炎属本虚标实,患者多肝肾亏虚,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加之六淫邪气侵袭,故邪难去正亦难复,致邪气留恋经脉不通,气血瘀滞,筋脉凝滞厚重。现代医学普遍认为炎症、纤维化为病理变化,多与长时间劳损等原因有密切关系。①理:发病以阳气内虚为主,致病以寒邪多见;②法:以通经活络、温阳散寒为基本治疗大法,辨证辅以活血化瘀、止痛等法;③方穴:取"肩三针"穴位即痛的肩髃、肩前、肩贞穴位作为主穴。辨证配合循经取穴;④术:初期轻泻为主,中期平补平泻,末期补法为主。

引言:肩周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式多样,其中以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并且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肯定。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已经有很多。本文研究综述了大量古今中外治疗慢性肩周炎的相关文献,对治疗肩周炎的各种中医治疗病因及治病机理、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1. 理

寒邪致病型所占比例最大,提示临床上肩周炎外在致病因素以寒邪为主。通过分析主穴归经,得出手三阳经是目前医家治疗肩周炎最常选用的三条经脉。而肩为手三阳之会,手阳明大肠经“上肩,出肩髃”,其病“肩前臑痛”; 手太阳小肠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病“肩似拔”; 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其 病“肩臑……外皆痛”。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根据肩周炎疼痛部位及该部位所过经脉可将肩周炎分为手阳明经型、手太阳经型、手少阳经型。根据针灸辨位论治的思想,可以推测肩周炎发病以手三阳经型多见,提示肩周炎病位在手三阳经。

从临床观察发现,肩周炎老年患者居多,患病后多表现为肩关节疼痛,遇寒加重,同时伴心悸、气短、失眠、夜尿多、舌质淡、脉沉细等证。正如《类证治载》所云: “中年以后,因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筋失濡养,风寒侵袭,经络痹阻,营卫气血不畅,肩部正邪相搏发为疼痛。日轻夜重,久则肩部肌肉挛缩,活动受限”。这 是阳气虚弱,气血亏损,寒凝湿停的明证。

2. 法

温针灸的疗法通常又称为烧温针、针柄烧热灸及温火烧针柄等。是一种艾灸与其他针灸相互结合的治疗方法。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曾刻有铭文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然而温针灸法其实是一种借助针灸火的高温热力量来给予对人体以温热性质的刺激,通过针灸经络相关腧穴的刺激作用,以针灸达到医疗治病、防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针灸具有达到温通人体经络、行气活血、祛湿祛风逐寒、消胖清热散结、回阳去阴救逆及治疗防病强身保健的重要作用。《医学入门》亦有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名医别录》亦有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3. 方穴

基于前文肩周炎的病机和治则探讨,结合现代相关针灸研究成果,拟定针灸治疗本病的穴位组方。肩周炎以肩部疼痛、肩关节肌肉活动时间受限、畏寒和风寒、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正确辨证施治的必要前提下可采取"肩三针"穴位即肩髃、肩前、肩贞穴位作为主穴。辨证配合循经取穴:双侧各加筋会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悬钟、承山等。另外采取经络方验效穴中平穴。

①肩髃:在人的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者肩向前与臂平伸时,当位于肩峰前下方略有凹陷处。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阳跷脉主司运动,阳明经筋结于肩部。《针灸甲乙经》"主治肩臂疼痛"。

②肩前:又名背后陵或肩内陵,位于肩部腋前皱襞上方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垂臂取之。属经外奇穴。《中医临床新编》"主治:肩臂痛,上肢关节痛";《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主治:上臂内侧痛"。

③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侧处有横纹头上1寸。为手太阳小肠经背部经穴。《灵枢经脉》:"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蠕外后廉。出肩解,绕肩押,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隔,抵胃,属小肠",《素问气穴论》:"贞肩贞穴均主治患者头颈背部肩胛疼痛,手臂不举。"

④中平:即针灸肩痛穴,这里也是平衡经脉针灸的一个重要穴位。针灸肩痛穴位于足三里穴下1.5寸偏腓侧。为中医治疗肩周炎的重要经验效穴。

4. 术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得出针灸治疗肩周炎使用频次前 6 的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毫针针刺、火 罐、灸法、电针、穴位注射、电磁波照射。无论是何种分型的肩周炎,均可结合其病程病理特点将其分为初期、中期、末期。结合肩周炎不同分期的特点,有以下分析结果: ①初期: 患者的疼痛症状较重,炎症反应剧烈,此期治疗主要以解除疼痛、预防关节功能障碍为目的,宜用轻泻手法,如单纯毫针针刺、火罐等,避免重刺激,以防加重炎症反应; ②中期: 此期病情稳定,炎症减轻,治疗以缓解关节功能障碍、预防粘连为目的,宜采用平补平泻,重点施以灸疗,适当加大功能锻炼量; ③末 期: 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减轻,治宜调理为主,采用补法,配以电针、穴位注射等,并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此外,各期肩周炎患者均可配合使用物理疗法如电磁波照射、超短波照射等。


结论:肩周炎的治疗以活络通络、温阳散寒、养血补血、益火健脾益气等为基础,对临床症状早期的慢性肩周炎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基本上没有不良反应。结合电针、穴位注射具有祛风散寒、清热利湿、祛瘀止痛的特殊功效。值得广泛应用和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思云,高锋.浮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9(05):41-46.

[2]戴君国,席国华.针灸、推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8):172-174.

[3]郭洋,李岩.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9):129-131.

[4]盛亚男.中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9):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