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一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康复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展开研究,并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未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与膀胱功能积分无差异性,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且膀胱功能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应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膀胱功能。
【关键词】SCI;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康复治疗
脊柱作为人体重要支柱,能够起到负荷重力、保护脊髓与支撑身体等重要功能,当受到外力冲击,导致脊髓受到损伤后,患者十分容易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发生,这时会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如果没有正确处理,甚至可能会引发上尿路感染,导致肾功能衰竭,给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尽快干预。临床研究发现,针对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可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预后,因此选择安全有效康复治疗方案是当前临床一大难题。基于此,此次就康复训练配合针灸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自2019年6月开始一直到2020年6月结束针对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康复治疗开展为期1年研究,将研究期间我院收治共50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在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25例,男女患者例数分别14例、11例,年龄介于29-70岁间,年龄均值(58.13±2.06)岁;一组是研究组,25例,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3例、12例,年龄介于30-70岁间,均值(58.22±2.11)岁;上述资料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主要进行间歇导尿与膀胱功能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灸康复治疗,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穴位选择会阳、肾俞穴位,给予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刺,准确刺入后,将电针仪正确连接,并将导线接入到会阳、肾俞处,调节波形成疎密波,强度以患者具体耐受能力合理调整,每天进行1次针灸,每次大约30分钟,持续治疗6天后,需要休息一天,反复治疗4周时间。
1.3观察指标
检测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膀胱容量与残余尿量等指标;根据膀胱功能积分法评估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情况,3分制,分数越低提示膀胱功能改善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处理分析,X2、t检验,并用(n/%)( ±s)表示,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指标
未实施治疗前,两组膀胱容量与残余尿量指标无差异性,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膀胱容量得到提高,残余尿量减少,相比下,研究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
表1对比两组患者膀胱容量与残余尿量改善情况(±s)
组别 | 膀胱容量(ml) | 残余尿量(m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251.41±29.85 | 315.28±30.36 | 138.58±40.35 | 112.37±9.57 |
研究组 | 251.38±29.96 | 334.71±32.58 | 139.64±40.41 | 102.58±9.87 |
t | 0.0035 | 2.1815 | 0.0928 | 3.5606 |
P | 0.9972 | 0.0341 | 0.9264 | 0.0008 |
2.2膀胱功能改善效果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膀胱功能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对比,研究组治疗后膀胱功能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对比膀胱功能积分(±s)
组别 | n(例)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 P |
对照组 | 25 | 2.38±0.21 | 1.97±0.38 | 4.7217 | 0.0000 |
研究组 | 25 | 2.41±0.25 | 1.42±0.22 | 14.8641 | 0.0000 |
t | | 0.4594 | 6.2630 | | |
P | | 0.6480 | 0.0000 | | |
3 讨论
脊髓损伤为临床常见损伤类型,当发生损伤后,患者因为神经环路受到损伤,促使神经源性膀胱发生,这时患者以逼尿肌无力、反射亢进与协调障碍为常见症状,如果未能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甚至引发尿路感染,导致肾功能严重受损,最终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尽快进行治疗。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早期干预中应用针灸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中医普遍认为疾病是因为脾气虚、膀胱失化失职促使膀胱受阻与气化不利,所以进行中医针灸针刺,可以有助于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与调节气化功能作用,帮助患者排尿。除此之外,根据患者病情稳定情况,合理开展膀胱康复训练,能够预防小膀胱情况出现,并且有助于加快膀胱功能恢复,例如间歇导尿干预,可以训练改善患者排尿功能,以促进排尿功能康复,同时加以膀胱功能训练,通过手法轻轻叩击或者挤压膀胱,以改善膀胱功能情况,提高患者膀胱功能。此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膀胱功能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且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比对照组少,数据差异显著。
如上所述,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应用康复训练与针灸康复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可改善患者膀胱功能。
参考文献:
[1]洪志评. 盆底康复治疗仪配合膀胱扫描仪下间歇导尿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 8(19):3.
[2]张胜利, 赵承奇, 李勇.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11):2.
[3]程宏. 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16):3.
[4]顾兆伟, 温泉, 刘晓峰,等.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35):3.
[5]佚名. 中医综合康复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