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医院 上海 浦东新区 201399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活动方案应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护理康复中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方法:以本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行临床研究,研究时间2019年6月~2021年7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术后参照组(n=45)接受规范护理,试验组(n=43)联合早期活动方案护理。评价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且术后1周步行距离、出院当日ADL评分及术后3月时Harris、SF-36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早期活动方案,可在术后积极其下肢功能恢复,维护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活动方案;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高龄人群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此类骨折患者临床占比逐年升高趋势显著,骨外科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案,但术后需督促患者尽快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所致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为探讨早期活动方案应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护理康复中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本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行临床研究,研究时间2019年6月~2021年7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术后参照组(n=45)接受规范护理,试验组(n=43)联合早期活动方案护理。
参照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85.32±2.36)岁,单左侧骨折21例、右侧骨折24例;试验组,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85.36±2.31)岁,单左侧骨折20例、右侧骨折23例。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新发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确诊者,年龄≥80岁;(2)患者均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3)患者思维意识健全,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骨折病程>3日;(2)明确手术禁忌症者;(3)脱离研究者;(4)临床资料不全者。
2方法
规范护理:即在患者术后依据本院骨科规范化护理方案予以患者护理。
早期活动方案护理:即在麻醉感消失后,引导患者进行患侧下肢股四头肌收缩训练,足踝关节自主屈伸运动;术后1~3日,即在持续上述康复护理内容同时,抬高患者上身角度,行呼吸训练,由护士或康复师辅助患者在助行器辅助下尝试下地站立,并进行早期步行功能康复训练;术后4日至出院,即在患者可逐步经助行器辅助正常行走后,增加患侧下肢关节屈伸训练及下肢负重训练。
3观察指标
评价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
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录入Excel表格后,计量资料用( ±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 检验,数据组间差异性统计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完成,如结果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对比
试验组术后下床时间(1.62±0.65)d、住院时间(10.08±1.67)d低于参照组,且术后1周步行距离(41.23±15.62)m、出院当日ADL(76.05±6.84)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对比( ±s)
组别/n | 下床时间(d) | 术后1周步行距离(m) | 住院时间(d) | 出院当日ADL(分) |
参照组/45 | 2.45±0.97 | 13.65±10.23 | 14.36±2.31 | 68.92±5.78 |
试验组/43 | 1.62±0.65 | 41.23±15.62 | 10.08±1.67 | 76.05±6.84 |
t | 7.4033 | 9.8412 | 9.9213 | 5.2903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试验组术后3月时Harris(84.71±15.75)分、SF-36(80.36±5.29)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组别/n | Harris(分) | SF-36(分) | ||
术后1周 | 术后3月 | 术后1周 | 术后3月 | |
参照组/45 | 62.35±15.68 | 74.85±19.62 | 65.32±4.26 | 73.65±5.21 |
试验组/43 | 62.31±15.52 | 84.71±15.75 | 65.35±4.21 | 80.36±5.29 |
t | 0.0120 | 2.5924 | 0.0332 | 5.9941 |
P | 0.9904 | 0.0112 | 0.9736 | 0.0000 |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术后下床时间(1.62±0.65)d、住院时间(10.08±1.67)d低于参照组,且术后1周步行距离(41.23±15.62)m、出院当日ADL(76.05±6.84)分及术后3月时Harris(84.71±15.75)分、SF-36(80.36±5.29)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术后早期股四头肌、踝泵收缩训练的实施对维持患者术后患肢膝关节、踝关节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而术后早期下床站立、步行康复训练的实施,则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障碍负面影响性及心理恐惧性,便于后续各项康复护理措施的积极配合,提升整体康复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术后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水平[2-3]。
综上所述,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早期活动方案,可在术后积极其下肢功能恢复,维护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锡娣,施翠敏,顾冬梅,等. 早期活动方案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护理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右江医学,2021,49(3):188-193.
[2] 马腾. 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4):6157-6159.
[3] 于小英,王博,耿壮丽,等. 早期下肢康复训练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 术后患者髋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8):3026-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