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中医院 ,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分析漏肩风应用经络辨证指导选穴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1月到2021年12月,共选择60例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的漏肩风患者进行研究,利用数字随机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络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针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情况实施评价。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下降,关节活动度评分提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强(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运用经络辨证指导取穴法为漏肩风实施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减轻疼痛。
【关键词】经络辨证;漏肩风;选穴;治疗有效率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上又称作肩周炎,属于肩部组织产生的退行性病变,一般与患者的慢性劳损、肩部受凉以及外伤等相关,属于临床当中的高发病。中医将其称为“漏肩风”、“五十肩”等,一般在50岁左右的患者高发。肩周炎一般分为三个期,急性期(疼痛期)、粘粘期及恢复期,每个时期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距,会引发患者活动受限。临床研究发现,经络辨证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实现辩证取穴,使临床治疗更具备针对性,应用价值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于2020年11月到2021年12月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漏肩风治疗患者资料研究,统计入组60例,入组后采取数字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纳入标准: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2],患者认知清晰可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存在听力、精神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脑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观察组入组14例男性患者、女患者入组16例,均在42-68岁,平均52.85±3.04岁,对照组入组13例男性患者、女患者入组17例,均在43-69岁,平均52.79±3.12岁,为患者分组后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常规资料分析,两组对比为P>0.05,则分组成立。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经络辨证取穴方法:患者存在肩外侧明显疼痛,并具备三角肌部位剧烈压痛,同时,外展方向存在疼痛严重的情况,患者应采取手阳明经穴,例如曲池、肩髃码、合谷、手三里等部位;如患者存在疼痛肩背牵拉,同时具备肩部内收强烈疼痛时,应取患者的手太阳经穴,如肩贞、天宗、后溪、懦俞等穴位,患者具备肩臂内侧疼痛,后伸过程中存在疼痛剧烈者,应采取患者的手太阴经穴,如尺泽、侠白、孔最、天府等穴位。如患者的疼痛范围大于2条经脉,应实施多经拎穴。针刺方法:为患者实施局部消毒,为其实施肩髃向下斜针刺,并予以曲池部位直刺,针感应通过上下传导,对于患者的合谷、手三里部位应直刺,针尖朝向为腕部,针感应确保向上实施传导。天宗部位应妥善维持直刺,控制为1寸左右,针尖为患者进行患侧部位朝向,应对于针感部位由肩部向上臂实施传导,得气后应采取泻法,在此过程中应避免留针。对于肩贞部位保持直刺,针感部位实施向下传导,后溪维持直刺。侠白、天府部位应进行直刺,确保针感部位维持双向传导,上由腋至肘关节部位,孔、尺泽部位应维持直刺。每次留针时间应控制在20~30 min,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为患者实施常规体针疗法:患者应取穴为手三阳经穴,主要穴位为肩髃、外关、臂糯﹑肩贞、曲池等。针刺方法可选择适宜的针具部位,患者应实施局部消毒,可采取泻法,每次留针时间应控制在20~30min,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针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情况实施评价。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肩部疼痛消失,肩部活动度不受限;有效为患者肩部疼痛减轻,肩部活动度改善;无效为患者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数×100%。疼痛评分采取视觉模拟法进行评判,患者分数0-10分,0分无痛,10分疼痛剧烈。采取CMS肩关节评定法评价患者的肩部活动度,评分高表示患者关节活动度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经络辨证取穴治疗研究相关指标应采取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为患者实施卡方方式检验、(n,%)表示治疗有效率,t、( )进行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指标检验及表示,P<0.05,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非P<0.05则无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对比详情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指标差异大(P<0.05),比对情况数据见表1。
表1治疗有效率对比详情分析结果[n(%)]
组别 | 有效 | 显效 | 无效 | 有效率 |
观察组(n=30) | 11(36.67) | 18(60.00) | 1(3.33) | 29(96.67) |
对照组(n=30) | 8(26.67) | 9(30.00) | 13(43.33) | 17(56.67) |
X2 | - | - | - | 13.4161 |
P | - | - | - | 0.0002 |
2.2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结果对比
治疗前,针对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更低,关节活动度评分更高,两组指标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结果对比[( ±s)分]
组别 | 疼痛评分 | 关节活动度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30) | 7.81±1.37 | 2.02±1.28 | 6.71±2.33 | 15.23±2.51 |
对照组(n=30) | 7.83±1.92 | 4.72±1.32 | 6.75±3.34 | 11.61±1.62 |
t值 | 0.0464 | 8.0429 | 0.0538 | 6.6371 |
P值 | 0.9631 | 0.0000 | 0.9573 | 0.0000 |
肩周炎发病无男女之分,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存在双侧或单侧肩关节酸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肩周炎临床发病具备多样性,伴随年龄增长,患者机能逐步退化,会引发肩关节周围产生退行性病变,同时,如患者肩部存在受凉及外伤,会引发肩部周围产生微循环障碍。中医当中可称作经络不通、气滞血瘀,生活习惯不佳等情况,患者如偏向侧卧会引发其产生静脉受压[3-4]。长期累积会造成肩痛。肩周炎患者疼痛一般会向颈部、上肢部位逐步放射疼痛,患肢存在恶寒怕冷的情况,部分患者存在肩关节僵直,病情久治不愈,会引发患者出现闭阻静脉,使其所支配远端肌肉发生萎缩。临床当中,肩周炎诊断应与颈椎病及其他身体部位肿瘤进行区分,避免引发误诊,延误病情。
肩周炎临床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一般为上肢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具备良好的预后。同时此疾病具备病程长短不一,短期一般为半年,长期可延长到2~3年。早期治疗不当会为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不便。临床研究发现,肩关节一般由于筋骨衰退、气血虚弱导致患者由于局部感染风寒,患者会产生劳累感,偏侧卧会导致其静脉受压,引发经络不通,使其产生疼痛,临床利用经络辩证指导下进行取穴实施针灸,可在对应经络上实现调节气血、通其经脉,有效排除病理因素,促进疾病治愈。大部分患者针刺1-2次后均具备理想疗效,近期及远期随访发现,患者病情均好转。
综上,运用经络辨证指导患者的漏肩风选穴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米兰.分析中医针灸推拿应用于肩周炎患者中的实际效果[J].饮食保健,2020,7(10):100-101.
[2]李宗洋,崔镇海,朱宇航,等.传统中医推拿疗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高新科技,2020(20):85-86.
[3]王艳丽.中药熏洗方联合中医综合护理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133-135.
[4]杨雪玉,张艳,郭秀君.隔姜灸联合中医熏蒸干预肩周炎效果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6-8.
通讯作者:唐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