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法”充实习作之身—关于小学起始习作如何写具体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五感法”充实习作之身—关于小学起始习作如何写具体的探究

崔意茹

仙居县横溪镇实验小学 317312

【摘要】起始阶段的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极其困难,教师也难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遵循学生心理及思维发展特征,从识“五感”、练“五感”、用“五感”三方面列举了“五感”的重要性、实用性及训练运用的方法,试图在理论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探究“五感法”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五感法 习作 具体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一直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难解之题。而三年级作为小学的转折阶段,语文教学中难度大幅提升。低段的写话转为整篇的习作,很多学生无从下手,无话可写,脑子里空空如也,每每面对习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低段多是看图写话,可以借助图片丰富思维和语言,只需把图画中的内容描述完整具体稍加拓展,学生停留在具象表达的层面。整篇习作只提供写作主题,学生失去画面的辅助,仅凭一个题目难以支撑起一篇具体的习作。由此,教师可借助“五感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把习作写得更充实更具体。

  1. 识“五感”

五感者,看、听、闻、摸、想也,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学龄期的孩子五官感受已经发展得近乎完善,而低中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运用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时候,具体的、直观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更容易识记。因此,“五感法”在习作教学中能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1. 教师的可操作性

对成年人来说,感官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生活的经验也更为丰富。因此,“五感法”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十分易于习得与掌握。这也利于我们更容易地指导学生。另外,在习作教学上,教师原本就会在这方面进行相应的辅导,“五感法”只是其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兼具趣味性,教师也无需为此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

  1. 学生的易接受性

任何一种教学法的实施都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7至12岁的儿童处于思维发展中的具体运算阶段,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表象支柱,四年级前以具体形象成分为主要形式。“五感法”基于学生在该年龄段的思维发展特征,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生活中的点滴,以此运用到习作中,大大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大部分孩子都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多多少少地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这项学习任务。

  1. 资源的可开发性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作文的素材无处不在。“五感法”旨在引导学生开放感官,关注生活,通过生活体验表达真情实感。因此,生活中处处皆是资源。在家庭生活中、学校活动中、与他人交往中、走进大自然中,都可以开发并积累作文的素材。

  1. 练“五感”

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双手。每个人都有五感,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一叶而知秋。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世间万物形态各异,要观察世界,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双手触摸。而多数孩子的观察都缺乏主观能动性,观察感受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的“五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训练。

  1. 学习观察方法

观察力是作文的基本功,观察也有法可循。一是观察要抓住特征。每样事物的特征不同,如果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什么都没记住。二是观察要有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由内而外,从整体到局部……无论是人、事、物、景,按照一定顺序观察都可以事半功倍。三是观察要伴随联想和比较。观察停留在表面,那么每个人的观察所得都是雷同,没有新意,有联想才有创新,有比较才能更加深层次地明白事物的本质特征。

  1. 充分调动感官

充分调动感官,首先要学会全面观察,这就需要“多看看”。各种各样的事物都要看,每个事物的方方面面都要看,没看细致的还要看。从内容和角度上丰富观察,才能写出别人写不出的文章。其次要打通各感官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用联觉”。视、听、嗅、味、触,这些感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感官之间相互交错与融合、生发和扩充,产生更为宽广的体验。比如看到红色就感到温暖,听到歌声有甜美之感。联觉打通各个感官,能提升学生整体的感知能力。

  1. 单一感官强化

儿童在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时常会感到困难,因此可以先使单一感官得到更强的训练。在一段时间内,只接触一种感觉的特点,加强感官刺激。例如听觉的训练,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街道上的音频,让学生尽可能地写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再次播放音频,引导学生分析听到的声音,比如有哪些种类的汽车,车速是快是慢,不同人物发出的声音中猜测人物性格等。最后将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强化训练的记忆,也可作为后续的素材。

  1. 用“五感”

叶圣陶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作文源于生活,将平时五感的积累运用于作文中,才能使我们的文章像生活一样五彩斑斓。

  1. 联系生活常识

我们的作文大多是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经过“五感”的训练以及平时有意识的关注,学生对生活常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在习作时,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联系这些生活常识,把抽象的作文主题注入具体的画面、声音、味道、感觉。

  1. 积极引入“五感”

写作文时,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字数,往往三言两语就把一件事情写完。教给学生积极引入“五感”的方法,困难便会迎刃而解。例如教学三上描写一样事物时,我选取了学生熟知爱吃的芒果进行引导,让学生回忆芒果的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组成部分。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再也不担心无话可写。

(三)合理发挥想象

在五感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掘更多侧面,发挥合理的想象。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在场,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常识帮忙,把这些感觉“请”进文章中,让描写充满真情实感。

“五感法”可以运用在任何类型的文章中,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找到习作的内容,并且提高习作速度和质量。只要留心生活,熟记“五感”,就能借助它的引导,写出内容充实、细节生动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 范康熙.小学生习作技能指标化批改与评价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1(35).

  2. 吴霞.小学生习作细节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山西教育,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