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探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行DSA取栓术治疗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58名脑梗死接受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随机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9,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选择早期康复护理进行配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溶栓治疗;脑梗塞;护理方案;改善价值
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急促,并且患者的症状表现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脑梗死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所指的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发患者出现,脑组织缺氧缺血患者会出现脑组织的坏死以及软化,是临床上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在进行患者的治疗时,所选择的溶栓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脑梗死状况[1-2]。在进行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对于改善患者后续恢复以及提高治疗效果来属于十分积极的作用[3]。本次研究探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行DSA取栓术治疗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58名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随机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9,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介于53-78岁之间,平均年龄(68.8±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介于52-77岁之间,平均年龄(67.2±2.8)岁。
本次研究中基本资料由我院中统计学人员录入表格,患者的个体资料可比性良好,作为本次实验结果符合实验要求,并且能够接受后续的实验随访,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常规护理,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并按要求开展患者的溶栓护理操作。
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前,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相应的护理方案调整,开展路径护理方案
溶栓前:溶栓病人溶栓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治疗时间不可超过6小时,时间窗越早越好,应做好病人准备、医生准备、护士准备、药物准备,准确评估病人病情、病史、过去史,快速行头颅CT检查,查血糖,血常规,凝血四项,电解质等,备好溶栓药物(冰箱里面冷藏),做好病人的宣教,取得配合。
治疗时:让病人先排尿,建立静脉通路,准确应用溶栓药物(at普酶或尿激酶),严格掌握用药的剂量及用药时间,心电监护,吸氧,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溶栓24小时内,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在溶栓2小时之内,每15分钟检测一次,之后的6小时,每30分钟监测一次,再后的16小时,每1小时监测一次,做好护理记录。防止溶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系统出血,过敏反应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溶栓后准确评估患者语言和肢体肌力改善情况,认真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协助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在对患者进行监测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48小时内监测,确认患者的个体状况
溶栓后:护理人员在患者发病四十八小时内,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育着病因是患者的生命体征,始终保持稳定状态,同时还需要强化患者的基础护理,注意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患者四肢的摆放,以及保持要求患者将自身的关节进行调整,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则需要手动调整患者的体位。
1.3 评价标准
应用本院自制表格对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以及医治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溶栓后卒中复发以及心肌梗死、死亡状况进行记录与比较。血管再通率疗效判定;血管全部畅通,缺血病灶恢复血液灌注为完全再通;部分血管畅通,缺血病灶一半以下恢复血液灌注为部分再通;血管未发生显著改变同时血栓出现移位为血管未通。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实验中所有研究对象的诊断结果临床价值的分析中,根据数据类型,应用SPSS19.0软件来处理和分析涉及到的数据和资料,其中患者血管再通率计数资料选择(%)进行表达,并以卡方对数据进行检验,患者的年龄信息数据采用(x±s)记录数据,并认为只有当p<0.05,才能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比较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比较
组别 | 完全再通 | 部分再通 | 血管未通 | 血管再通率(%) |
对照组(n=29) | 12 | 9 | 8 | 72.41% |
实验组(n=29) | 17 | 11 | 1 | 96.55% |
2.2 两组患者医治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医治后神经功能评分显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医治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 时间 | NIHSS评分 |
对照组(n=29) | 医治前 | 24.25±2.35 |
医治一周 | 11.85±2.74 | |
实验组(n=29) | 医治前 | 25.42±2.52 |
医治一周 | 7.00±1.89 |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老年群体的高发性疾病,这种疾病是脑血液循环的突发性障碍患者,在发病后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合并症,例如吞咽功能障碍或者肢体功能障碍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十分容易伴发,出现吞咽障碍考虑原因可能是由于顶夜紧密联系进食状况所导致的,如果患者的额叶受损,则会直接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脑梗死的患病率以及致死、致残率都比较高[4]。
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早期康复护理方式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相应的护理方案调整为患者建立不同的护理路径,能够有助于使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通过路径式护理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5]。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护理时,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将护理重点放在患者本身,还需要从患者家庭以及患者生理状态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进而达到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使溶栓治疗能够更为设立的开展。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参考文献】
[1]安晨. 尿激酶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2):83-84.
[2]初春.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2):139-129.
[3]吴海英. 康复管理因时施护法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1):3203-3205.
[4]初春. 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脑梗死患者对抢救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0):130-131.
[5]闫贺. 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0):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