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发散性思维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安桂兰 庞礼军 *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发散性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极其重要,巧妙地将发散性思维充分应用到物理解题中,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更好地规避麻烦和错误,从而提高解题精度与效率。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物理;解题

1.什么是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根据已有的某一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从而产生出新的信息的一种思维方式[1]。中学物理学科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佳途径之一,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体现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题解、物理实验器材的组合、实验方案的改用、实验过程的实施等认知过程中。

2.学生发散性思维在一题多解中的应用

善于解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和训练的最佳时期。一道物理题通常有多个解法,那么一题多解自然也成了物理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常用方法。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对物理题进行解读和剖析,由已知条件发散出新条件,一步一步进行分析、比较、探究,找到正确的思路,进而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解题[2]

动力学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动力学问题也成为高中物理解题的难点,不少学生遇到此类问题会无从下手。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力)、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能量)以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动量)是学生推开动力学问题之门的三把钥匙,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学生可发散思维,根据已知量进行分析和判断,运用这三把钥匙,寻找最佳的解题办法。

问题一:如图1所示,平板车的质量M=8kg,长度L=1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4kg的小滑块,以速度Vo=4m/s的水平速度,从平板车的左端滑向右端。若小滑块与平板车间的摩擦因数μ=0.5,求小滑块离开小车右端时平板车的速度为多少?(g=10m/s²)

解法一: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进行求解

628206e07d278_html_3ae2934f42ea82c.png 别对小滑块和平板车建立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已知量,假设未知量,设小滑块和平板车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小滑块离开车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位移分别为x1和x2,时间都为t。可得:

对小滑块:向右做减速运动:

-μmg=ma1

x1=v0t+(1/2)a1

v1=a1t+v0

对平板车:向右做加速运动:

μmg=Ma2

x2=(1/2)a2

v2=a2t

由题意可知:L=x1-x2,将已知量代入可得出:v2=1m/s

解法二:运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求解

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系统只在水平方向摩擦力做功,摩擦力做功等于动能变化量:

动能定理:-μmgx1+μmgx2=1/2mv12-1/2mv02+1/2Mv22

系统动量守恒:mv0=mv1+mv2

联立可计算出:v2=1m/s

问题二:如图2所示是公路上的“避险车道”,车道表面是粗糙的碎石,其作用是供汽车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紧急避险,质量m=2.0x10^3kg的汽车沿下坡行驶,当驾驶员发现刹车失灵的同时发动机失去动力,此时速度表示数v1=36km/h,汽车继续沿下坡匀加速直行l=350m,下降高度h=50m时到达“避险车道”,此时速度表示数v2=72km/h。

(1)求汽车在下坡过程中所受的阻力;

(2)若“避险车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7º,汽车在“避险车道”受到的阻力是在下坡公路上的3倍,求汽车在“避险车道”上运动的最大位移L。(sin17º≈0.3)

628206e07d278_html_7618c63cd8a26d67.png 析:分别对下坡和上坡(避险车道)过程建立模型分析,设下坡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α,下坡时汽车所受阻力为Ff,下坡和上坡时汽车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到达避险车道时的速度为v2

解法一:运用牛顿定律及运动学规律求解

下坡过程:汽车沿斜面向下加速

mgsinα-Ff=ma1

v2²-v1²=2a1l

解得:a1=3/7m/s²,阻力 Ff=2000N

上坡过程:汽车沿斜面向上减速

mgsin17°+3Ff=ma2

-v2²=2a2L

解得:a2=-6m/s²,最大位移 L=100/3m≈33.3m

解法二:运用动能定理求解

下坡过程:重力做功-阻力做功=动能变化量

mgh-Ffl=1/2mv2²-1/2mv1²

解得:Ff=2000N

上坡过程: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动能变化量

mgLsin17°+3FfL=-1/2mv2²

解得:L=3/100m≈33.3m

3.总结

如何快速选择何种方法解决动力学问题呢?首先要明确两点:第一,若该问题涉及到位移,则优先考虑能量;涉及到时间,则优先考虑动量;很多情况需要牛顿和运动学、能量、动量三管齐下,才能更快速高效地解题。第二,若存在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的情况,则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先研究整体,再研究部分;若出现相对位移情况,则应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物理学科的特点,适时适量提供一题多解的练习,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得到加深,对物理公式的记忆和灵活运用能力得到强化,对物理习题的解答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训练和提升,进而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分析、思考物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昌龙.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科技信息,2009(27):587.

[2]赵忠哲.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24):61.


通讯作者:庞礼军(1973-),男,贵州贵阳人,教授,研究方向:原子与分子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物理)。

作者简介:安桂兰(1997-),女,贵州湄潭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