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在初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抛锚式教学在初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为例

香显桢 周源 黄欣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是我国一线教学中常用的理论指导,对于修正传统教学的弊病有重要指导意义。抛锚式教学将这一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情境创设-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的教学模式。本文就针对抛锚式教学,以《社戏》为例,浅析该教学模式在初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初中,小说


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历史悠久,最早由皮亚杰提出。这一理论否定了传统教学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传送到学生笔记本上的生硬低效的教学,为教学提供新的思考和方向。随着这一理论的成熟,抛锚式教学应运而生,为现代教学提供了一个相对系统、科学的教学模式。本文就从初中小说教学切入,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为例,分析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下面我就从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师生观等四个方面提炼理论的主要观点。

  1. 知识观:强调知识不是最终答案,完成意义建构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建构主义理论特别提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室的”,教学不应使学生只是获得零碎的知识点,而应该指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甚至是建立知识-生活一体化的网络。

  2. 学习观:第一,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摆脱“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第二,建构的过程的双向的,新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是相互影响的。第三,建构的结果是多元的,即使知识是客观的,但其反映在不同学生的认知中也会建构出不同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

  3. 教学观:意义建构、情境、协作、对话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要素,对教学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这启发教师进行情境式教学,以缩短学生与知识的距离,降低意义建构的难度。

  4. 师生观:教师要消除固定权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平等对话,关注学生主体感受,教学相长。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发展,目前已形成几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如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很好促进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小说阅读教学

要理解抛锚式教学,关键要理解何为“抛锚”。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事关教学目标的待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便是“抛锚”。这个问题作为贯穿全程的主问题,牵引着课堂方向。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情境创设-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而理性思维又得到开发与发展,在教学中引入情境正契合学生这一思维特点,为其理解知识提供支架。小说情节性强,多来源于生活,容易创设情境,引发人们对人生、社会的思考,适合放到情境中进行讨论。

此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初中生应“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提出“要创设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投入语文实践”。可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初高中现行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一个生动体现。

下面就对抛锚式教学在初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情境创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声画、图像等方式建立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此情境要求具有感染力,贯穿整个课堂,且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结。

在《社戏》中,我在导入阶段先让学生观看了社戏的表演实录,而后创设“梦回平桥村”的情境,使学生代入成年迅哥儿的角色,沉浸故事情节。

其下,我设计了六个子活动及相应活动情境。活动一中,学生作为成年“我”在梦中回到平桥村,再次经历儿时的快乐时光。期间,学生要完成故事情节和“我”心理变化的梳理,明确这出好戏是“我”和小伙伴玩乐的“好戏”。活动二中,“我”看戏归来与母亲分享趣事,目标在于分析小伙伴的形象。活动三中,“我”和母亲分享完后很快就进入梦乡,又见到夜晚那片美丽的月光与柏林。由此情境将焦点引到课文的环境描写,学习句子赏析方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活动四中,“我”从美梦中醒来,想起前阵子看的北京戏,由此牵出对小说原文的分析。活动五中,从现在的“我”和儿时的“我”引出叙事视角的的讨论,深化主旨。

在这一课中,“我梦回乐土”的情境贯穿始终,六个子活动的情境又因其而起,围绕其发生,且相互勾连形成一个连续的情节。学生的学习始终发生在情景链中,环环相扣。

  1. 确定问题:教师将教学任务结合重点教学内容作为问题抛出。

“锚”的提出是困难的,这个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能串联起课文的教学,帮助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应该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中,我就提出“这‘一出好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使‘我’时时怀念?”——抛“锚”。

“锚”相当于主问题,教师可以围绕主问题设计子问题。在《社戏》的教学中,我设计的六个子活动分别关注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主旨和叙事视角,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始终将学生的思考引导在主问题的解决上。

3、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锚”,结合已有知识,独立研究问题。

4、协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产生思想碰撞,教师实时监管。

每个活动中,我设置了相关驱动任务,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完成。如在活动一中,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情节,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思维导图。又如活动二中,学生先自主分析人物,再组内交流,并一起演读故事。活动三则是在自主赏析句子的基础上,小组共同赏析并将环境描写转为画作在班级分享。可见,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几乎贯穿本篇课文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的主要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整治学生的思维惰性,迫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5、第五步,学生互评自评,教师最终点评。抛锚式教学强调评价形成于教学过程,不需要另行组织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的专门测验。

在《社戏》教学中,除了借助课堂中形成的展评性学习成果(如思维导图、画作、课堂练笔等)进行评价,我还使用《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将学生的自评、他评、教师评价综合化、具象化,形成评价档案,记录学生成长轨迹。

从以上教学过程的分析中,可以明显提取出“情境”“自主”“合作”等关键点,这正是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探索与灵活运用。情境为学生意义建构搭建了“舞台”,“自主学习”迫使学生进行主动建构,“自主”“合作”的结合又使协作与对话贯穿于课堂。这样的课堂将新课改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总结

抛锚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理论下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教学模式,早已进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通过《社戏》课例的分析,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造成学生审美疲劳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品味语文、鉴赏语文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新时代我国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 裴新宁.社会建构论及其教育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20-24.

  2. 胡斌武,吴杰.建构主义教学论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02(07):10-12+32.

  3. 周日.刍议核心素养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落地的视角选择——以《社戏》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8):7-10+129.

  4. 孙浩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抛锚式教学”刍议[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55-56+90.


作者简介:香显桢(1998年10月29日),女,汉族,籍贯:广东,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育,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周源(1999年5月10日),女,汉族,籍贯:广东,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育,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黄欣(1998年2月8日),女,汉族,籍贯福建,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育,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胡斌武,吴杰.建构主义教学论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02(07):10

孙浩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抛锚式教学”刍议[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55.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