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抽血情绪的影响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抽血情绪的影响效果评价

唐礼英 安莹莹 毛曦

泸州市人民医院 健康管理部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在健康体检者静脉抽血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并分析对其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晕针发生率及情绪状态。结果:观察组晕针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晕针发生率为11.67%,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者静脉抽血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晕针发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脉抽血;心理护理;情绪

静脉抽血是健康体检中的重要项目,但在采血过程中,受疼痛、紧张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晕针或不良反应情况[2]。同时,在静脉抽血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极易引起护患矛盾,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本文将在健康体检者静脉抽血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并分析对其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女为34/26例,年龄18~57岁,平均(36.67±4.89)岁。对照组60例,男/女为33/27例,年龄19~58岁,平均(36.44±4.76)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静脉抽血前,应告知患者禁止饮酒、吃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休息,抽血前,应准备好温开水、氧气、葡萄糖,做好急救准备,仔细检查仪器,确保其功能正常。抽血前,应进行常规消毒,告知其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与患者积极沟通,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其注意事项,明确采血流程,并询问患者感受及想法,为其耐心的答疑解惑,语气应尽量和缓温柔;优化诊疗环境,构建温馨、和谐的诊疗环境,降低环境刺激;指导患者放松呼吸,慢吸气三次左右,随后慢呼气,通过放松呼吸,缓解其紧张及消极情绪,提高其配合度。在抽血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理变化、情绪变化,发现患者神色异常、有晕针征兆,应迅速拔出针头,采取头低腿高位,提高其姿势的舒适度。若患者出现明显烦躁、恐惧、晕针情况,应及时指导患者平躺休息。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安抚、鼓励。

1.3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晕针发生率。(2)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分值越高,提示其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627dcaead8e3e_html_6f8d3b8a6611a4a3.gif )表示,采取X²、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晕针发生率

观察组晕针发生率为1.67%(1/60),对照组晕针发生率为11.67%(7/60),差异明显(X²=4.82,P<0.05)。

2.2情绪状态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对比(n=60,627dcaead8e3e_html_6f8d3b8a6611a4a3.gif ,分)

组别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67.27±4.95

40.78±3.88

51.02±3.34

34.48±4.56

对照组

68.02±5.20

48.29±4.14

51.91±4.09

46.56±5.25

t

0.809

10.252

1.306

13.456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静脉抽血是一种基础检查项目,但部分体检者因畏惧疼痛,对采血操作没有清晰的认知,容易出现厌烦情绪和抵触行为,引起晕血等不良反应。研究发现,消极心理情绪明显的病人发生晕针的风险更高。晕血多发生在采血的瞬间,与血管抑制有关[2]。患者发生晕针症状后,主要表现为心悸、四肢乏力等症状,一般持续3~5 分钟

[3]。当进入静脉抽血阶段后,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等消极心理情绪。同时,研究发现,年龄、体位也可能引起晕针。因此,本文对以往护理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后,采取心理护理干预。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晕针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晕针发生率为11.67%,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患者晕针发生率明显降低,负面心理情绪明显下降。总结本次护理体会,首先,应进行全程心理护理,使心理护理贯穿整个体检过程,与体检人员主动沟通,了解其情绪状态,尽量满足体检人员的合理需求。抽血前,应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告诉其配合注意事项。为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对体检者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需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进行心理学知识、专业度能力培训,能够深入了解体检人群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心理沟通,给予其心理抚慰和鼓励,帮助其转移注意力。在沟通时,应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态度亲切、和蔼可亲,增强体检人员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在静脉抽血的过程中,构建温馨、和谐的诊疗环境也非常重要,能够提高体检人员的身心舒适度。在扎针、拔针过程中,应确保快速与准确,减轻意外事件引起的紧张感。同时,应全面扎实的掌握采血医学常识,为体检人员详细讲解,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专业度,增强其信任感、安全感。在给予体检人员心理护理时,需要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给予体检人员关怀、理解、尊重,帮助其转移注意力,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从而降低负面情绪对抽血操作的影响。此外,在与患者沟通时,需要动态掌握其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护理,提高其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在健康体检者静脉抽血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晕针发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阎珂. 心理护理在体检人员静脉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J]. 糖尿病天地,2021,18(11):217.

[2] 钟珍玲,郭小丽. 心理护理对体检静脉血采集患者晕针及满意度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379-380.

[3] 黄亚丽. 探究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采血前后疼痛的影响[J]. 中国科技投资,2019(20):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