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李伟

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沛县 221600

摘要:目的:观察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对于凝血指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遴选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探究主体,研究起止时间段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全部患者诊疗资料均完整保存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名称为试验组(15例)、参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参照组应用低剂量(0.6mg/kg)治疗,试验组应用常规剂量(0.9mg/kg)进行治疗,比较各组凝血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Fbg、PLT水平明显较参照组高,PT、aPTT水平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80.00%,显著较参照组(40.00%)高,P<0.05;试验组sLCH率为6.67%,显著较参照组(40.00%)低,P<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减轻疾病损害,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凝血指标;凝血功能


脑梗死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疾病可减少或者中断脑组织局部血流量,可导致患者发生失语、偏瘫等症状。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静脉溶栓为主要手段之一,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恢复局部脑组织血液灌注,改善微循环与神经功能[1]。阿替普酶是临床较为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可选择性结合血栓表面纤溶酶原物质,促进其转变为纤溶酶,进而促使血栓溶解[2]。相关研究表现,应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并不相同,本文以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探究主体,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措施,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具体内容与结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起止时间段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遴选于医院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组别涉及参照组、试验组,分别纳入15例。试验组中,最大年龄是83岁,最小为51岁,均龄(67.04±3.6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0.5-6h,平均(3.25±0.37)h;男女患者占比为8/7。参照组中,最大年龄是80岁,最小为54岁,均龄(67.03±3.6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0.5-6h,平均(3.24±0.36)h;男女患者占比为9/6。采取SPSS23.0软件对比组间基线资料,确定差异无差异,P>0.05。

1.2研究标准

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通过口头宣教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署相关同意书;(2)患者诊疗资料保存完整;(3)对于研究项目与患者诊疗资料进行保密;(4)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满足急性脑梗死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

剔除标准:(1)剔除合并恶性肿瘤;(2)凝血功能异常;(3)临床诊疗资料不全;(4)精神类疾病;(5)严重过敏体质。

1.3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吸氧、降脂、稳定斑块、调节血压血糖、清除自由基、脑细胞活化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均应用阿替普酶(S20150055,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进行静脉溶栓,参照组应用低剂量治疗,为0.6mg/kg,试验组应用常规剂量治疗,为0.9mg/kg。

1.4观察指标

  1. 凝血功能。对比各组静脉溶栓治疗前后PT(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PLT(血小板)、Fbg(纤维蛋白原)水平。(2)预后情况。应用mRS分析各组临床结局,≤2分为结局良好,>2分为结局不良;应用欧洲急性卒中协会研究Ⅱ定义sICH分析溶栓后颅脑影像学检查情况,明确有无脑出血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工作,计数资料通过相对数表示,即“[n/(%)],”以“627dc9e3a4372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检验;计量资料通过“627dc9e3a4372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表示,以“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意义。

2结果

2.1凝血功能分析

试验组与参照组间治疗前的PT、aPTT、PLT、Fbg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凝血功能均明显改善,试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分析。

表1:凝血功能分析量表(627dc9e3a4372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

治疗质量

时间

试验组(n=15)

参照组(n=15)

t

P

PT(s)

治疗前

12.93±3.27

12.95±3.16

0.170

0.986

治疗后

9.53±2.64

11.72±2.59

2.293

0.029

aPTT(s)

治疗前

25.64±5.70

25.46±5.59

0.087

0.931

治疗后

27.27±4.37

31.09±4.61

2.329

0.027

PLT(109/L)

治疗前

102.37±15.27

102.51±15.46

0.024

0.980

治疗后

153.28±30.28

145.82±31.02

2.514

0.013

Fbg(g/L)

治疗前

3.57±0.89

3.52±0.87

0.155

0.877

治疗后

3.25±0.63

2.71±0.69

2.238

0.033

2.2预后情况分析

试验组预后良好率为80.00%,显著较参照组高,sICH率为40.00%,显著较参照组低,P<0.05,具体评估数据见表2分析。

表2:预后情况分析量表[n/(%)]

组别

预后良好

sICH

试验组(n=15)

12(80.00)

1(6.67)

参照组(n=15)

6(40.00)

6(40.00)

627dc9e3a4372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5.000

4.658

P

0.025

0.030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发生率较高,中老年人为该疾病好发人群,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致残率高特点,故预后较差。阿替普酶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溶栓药物,属于第三代静脉溶栓药物,药物主要特点为半衰期长、特异性高,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组织血液灌注和微循环[3]。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可促使其转变为纤溶酶,可破坏血栓中纤维蛋白网架,发挥溶栓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0.9mg/kg剂量的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取较为理想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机体凝血功能指标,有利于减轻疾病损害,改善预后[4]

综上所述,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减轻疾病损害,对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婷,廖娟,刘莉,赵立波等.尿激酶和阿替普酶治疗超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32):87-91.

[2]陈刚,谢晓娟.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脑血栓患者凝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05):762-763.

[3]王琨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0):56-57+60.

[4]曹永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人人健康,2020,18(1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