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40例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组中40例患者采用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腰椎功能,使病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腰椎功能
腰椎融合手术作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常见治疗方法,传统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主要是由于肌肉剥离广泛与术中长时间牵拉等因素使得手术创伤性较大,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术后恢复速度十分缓慢,部分患者会造成腰背部持续疼痛[1]。目前,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在临床上的逐渐成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该项疾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本文对比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40例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组中40例患者采用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患病时间1-18个月,平均(5.1±0.5)个月;年龄30-73岁,平均(49.7±4.6)岁;治疗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患病时间1-16个月,平均(5.5±0.4)个月;年龄33-79岁,平均(49.2±4.7)岁。组间比较,数据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可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在手术操作开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同时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术前30min,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2g头孢替安,和1g的氨甲环酸注射液。帮助患者取俯卧位,使其腹部处于悬空状态,在受压的部位垫一个衬垫。通过气管插管方式实施全麻,在C臂X线机透视条件下,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标记。手术区域皮肤进行常规碘伏消毒,并铺巾,选择后正中线入路,实施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组:采用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前准备工作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在患侧上下椎弓根连线外1cm左右的部位,做纵行手术操作切口,长度控制在3cm左右,经多裂肌、最长肌间隙进入,对部分软组织结构实施钝性分离处理,注意观察椎板间隙、关节突关节情况,可以选择植入1枚克氏针。在C臂X线机辅助条件下,对病变部位情况进行观察,放置扩张导管和脊柱微创后路通道,对自由臂进行固定,接冷光源,直视条件下,对关节突周围软组织进行清理,使椎间隙、关节突关节、椎板能够充分暴露,凿除部分关节突、椎板,咬除黄韧带,暴露硬脊膜,探查神经根,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松解。将纤维环切开,对椎间隙进行处理,修剪关节突、椎板骨粒,剩余骨粒置入椎间融合器,用于椎间植骨,在C臂X线机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确认无误周安装连接棒,并将其锁紧,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2)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
1.4 评价方法
治疗效果:显效:症状消失,Lehmann评分在90分以上;有效:症状减轻,Lehmann评分在70分以上,但不足90分;无效:症状没有减轻,Lehmann评分不足70分[3]。
JOA评分:最高29分,分数高,则腰椎功能理想[4]。
ODI指数:最高为100分,分数高,则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5]。
1.5 数据处理方法
以SPSS22.0处理,P<0.05时,可认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和t检验,并分别以,[n(%)]和( ±s)表示。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n(%)]
组别 | 例数(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40 | 11(27.50) | 18(45.00) | 11(27.50) | 29(72.50) |
治疗组 | 40 | 15(37.50) | 22(55.00) | 3(7.50) | 37(92.50)*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骨科JOA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
两组治疗后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 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骨科JOA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分)
组别 | 时间 | ODI | JOA |
对照 组 | 治疗前 | 23.54±4.92 | 58.26±3.75 |
治疗后 | 14.73±3.65 | 72.50±3.16 | |
t1值 | | 8.942 | 32.206 |
P1值 | | <0.05 | <0.05 |
治疗 组 | 治疗前 | 23.10±4.55 | 59.07±4.81 |
治疗后 | 6.06±3.77 | 93.23±2.49 | |
t2值 | | 14.341 | 36.758 |
P2值 | | <0.05 | <0.05 |
t值 | | 6.329 | 18.116 |
P值 | | <0.05 | <0.05 |
注:t1、P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2、P2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t、P两组治疗后比较
3 讨论
微创通道技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无需从椎骨上剥离肌肉,有效的保留肌肉起止点,只切除少量的骨质,可以有效避免术后腰背肌肉萎缩引起的腰背痛、神经粘连等[6]。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广泛剥离椎板骨质上附着的肌肉,切除椎板骨质。肌肉的广泛剥离术后可导致背部肌肉失神经支配,产生术后腰背痛。椎板切除则会导致硬膜外瘢痕的形成,导致神经粘连并产生神经症状。鉴于该技术的优势,该手术适用于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大多采用通道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次研究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腰椎功能,使病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金丹杰,徐南伟,赵国辉,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6):491-492.
[2] 吴坤懂,张慧森,刘凯恒,等.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9):1068-1071.
[3] 陈康,李克乾,易剑华,等.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9,25(3):630-635.
[4] 高劲松,高新民,文坤树.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2):80-81.
[5] 周凯,贺中原,唐可,等. 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比较[J]. 中国处方药,2020,18(04):189-190.
[6] 姚勇,吴良绍,邹季,等. 单侧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37 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0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