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弗兰肯斯坦》由英国著名小说家玛丽·雪莱所著,是现代意义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是哥特式小说的顶峰之作。该部科幻小说中的怪物,是由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创造。从诞生之日起,他就因外表丑陋而遭到弗兰肯斯坦遗弃, 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还是未能摆脱人类的偏见和伤害,遭受了许多痛苦,最终变得邪恶。本文基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怪物从出生到死亡的悲惨命运,以此来抨击英国在当时的社会过度发展科技,导致出现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怪物;悲剧人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弗兰肯斯坦》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它不仅是西方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先驱,也是哥特小说的巅峰之作。这部小说中,生物学家弗兰肯斯坦热衷于研究生命的起源,他试图征服死亡,创造新的生命。经过六年的专注研究,他终于发现了生命的秘密,并在一个极其秘密的房间里创造了一具八英尺高、带有犯罪心理的人体。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具人体终于在一个阴暗的夜晚睁开了眼睛,但却是一个相貌可怕而又丑陋的人体,被人们称为“怪物”。弗兰肯斯坦因为自己的自私创造出科学怪兽,而他创造生活的动机是自私的:他想成为新生命的创造者,扮演上帝的角色,并以此来让整个人类对他心存感激。然而,他的自私注定了他的实验失败。怪物在寻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屡屡受挫,最终成为被人类遗弃的生命。由于怪物对弗兰肯斯坦的不断报复,他周围的亲密人士相继去世,包括他的兄弟威廉、养子贾斯汀、他最好的朋友克莱瓦尔、他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和他的父亲。
从怪物的角度来看,因为他外表可怕且丑陋,他的出生对人类来说是可怕的;对他自己来说,他是无辜的,即使有着让世人难以接受的外表,但他就像一个婴儿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随着他的成长和发展,他对生活的需求会越来越多。然而,他的所有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世界上的人都恨他,害怕他,拒绝他。最终,他从内心变成了一个怪物,在创造者死后,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解释和阐述怪物在他的生活中的需要,以及他悲惨生活的原因。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们的基本需求像阶梯一样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和爱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层次的需求从低到高逐渐发展。需求越早出现,行为动机就越强。该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人。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析个人有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个人首先是一个健康完整的人。弗兰肯斯坦否认怪物不是人,而是怪物和魔鬼。然而,客观地说,区分动物和人类的核心因素是劳动和语言。小说中的怪物可以学习如何说话,然后知道如何正常与人沟通。就连他也有良知,摒弃不道德的行为习惯,暗中帮助村民等等。尽管他是一个外表可怕的创造物,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人。因此,这个怪物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
二、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怪物的悲剧命运
1. 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饥饿、口渴、衣着、性等需求。同时,“生理需求具有自我保护和民族保护的意义。”(王秋媛,2012)因此,在人类的所有基本需求中,生理需求是人类需求中最底层、最早和最强大的一部分。如果个人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生存和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当一个人生活中的所有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时,生理需求就成为推动其行为的核心动力。
怪物在被创造出来后,他逃到丛林中,感觉到热、饿、渴和冷等生理反应。随后他寻找地方休息,吃浆果,喝小溪水,穿上弗兰肯斯坦的衣服。“光线对我越来越压抑,酷热使我疲惫不堪。我一边走一边寻找一个可以乘凉的地方……在这里,我躺在一条小溪边,从疲劳中休息,直到感到饥渴的折磨。这把我从几乎处于休眠状态的状态中唤醒,我吃了一些挂在树上或躺在地上的浆果。我在河边躺下来,被睡眠所征服。”(雪莱,2005)晚上,他感到了寒冷,就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一件适合自己体型的无袖外套,裹在身上保暖。在冬天,他因为寒冷而颤抖,发现流浪乞丐留下的篝火来取暖。“有一种寒冷的感觉,我给自己盖上了一些衣服,但这些衣服不足以使我免受夜露的侵袭。”(雪莱,2005)
火,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对火的理解是怪物理解人类文明的第一步。他发现火不仅可以温暖和发光,还可以烧烤食物来改善味道。“火既给人光又给人热,这种元素的发现对我的食物很有用,因为我发现旅行者留下的一些内脏已经烤过了,味道比我从树上采集的浆果要美味得多。因此,我试着用同样的方式烹调食物,把它放在活的余烬上。”(雪莱,2005)
火的发现和利用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怪物的物质生活。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一个人自身的安全、稳定、依赖、制度、秩序、法律、边界、保护者的力量以及免受恐吓、焦虑和混乱折磨的保护。如果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个人会觉得一切都很危险,从而变得紧张不安。
在轻度饱腹感问题暂时解决后,生活已经成为摆在怪物面前最棘手的问题,怪物需要一个住处进而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因此,怪物渴望拥有人类居住的小村庄里的“棚屋、整洁的小屋和装饰严谨的房子”。尤其是当他被村民发现并被石头袭击时,他觉得有一个地方安身非常重要,于是他找到了“一个小茅屋,在上升的地面上”作为他的临时住所。“但是我被小屋的外观迷住了;这里的雪和雨无法穿透;地面是干燥的;当时它给我呈现了一个精致而神圣的样貌,就像地狱的恶魔在火湖中受苦后所呈现的混乱一样。”(雪莱,2005)此时,怪物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更高层次的需求将成为怪物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即对物品和爱的需求。
归属感和爱的需求
归属感和爱的需求使个体渴望得到家人、团体、朋友和同事的关心、爱和理解。对于怪物来说,他想要得到的是友谊、感情、爱、温暖和信任。“他希望在家庭中有一席之地,在某个群体中有归属感,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他人的帮助。”(王秋媛,2012)马斯洛的爱的需要不仅指男女之间的爱,还包括更广泛意义上的爱。如果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个体会感到强烈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当怪物出生时,他的思想是纯洁的,就像一张白纸。怪物后来变得邪恶是因为“痛苦的经历”——缺乏爱和归属感。
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他逐渐懂得了爱和温暖的意义以及获取方式。“我发现了一些最熟悉的话语对象的名字。”学习语言让他感到无比的快乐,因为这样,他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看到温馨的场景就希望自己也同样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并获得认同和关心。“这些想法使我感到振奋,并使我以新的热情学习语言艺术。我的器官确实很粗糙,但很柔软;虽然我的声音与它们柔和的声音十分不同,但是我能轻松地说出我理解的这些词。”(雪莱,2005)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怪物每天都在勤奋地观察和学习语言。“这的确是一门神一样的科学,我热切地想熟悉它……后来我发现他大声朗读,但当时我对文字或字母的科学一无所知。”(雪莱,2005)
然而,随着怪物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他开始一次又一次地怀疑自己。“我是什么?这个问题再次出现,只能用呻吟来回答。”在暗中偷看菲利克斯一家的生活时,他非常想要拥有老人对孩子的爱,孩子们对老人的尊重,以及男女之间感人的爱,这些温暖的情感在不断地吸引着自己。此外,在阅读书本时,他的内心会激发出强烈的个人感受,并将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情况与自己的进行比较,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自我怀疑。“我的人很丑陋,我的身材也很高大。这是什么意思?我是谁?我是什么人?我从哪里来?我的目的地是什么?这些问题不断重复,但我无法解决。”强烈的归属感使他很痛苦。“我不依赖任何人,也不与任何人有任何关系。‘我离开的道路是自由的’,没有人哀叹我的毁灭。”(雪莱,2005)
4. 自尊需求
自尊的需要是对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或渴望。这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世界面前对力量、成就、权力、优越、能力、自信、独立和自由的渴望;另一种是对声誉、威望、地位、荣誉、支配、认可、关注、重要性和欣赏的渴望。如果自尊的需求得到满足,个体将感到自信、有价值、有能力的经历和适应性的增强。如果这种需求的满足感受挫,个人就会感到自卑、软弱和无能。
怪物极大地提高了他的道德修养。他默默地帮助别人,抛弃了许多坏习惯。当怪物看到菲利克斯因为贫穷而无助时,他放弃了偷食物的坏习惯,用野果和树根来缓解饥饿。此外,怪物还帮助菲利克斯一家劳作、砍柴和扫雪,而且不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怪物无私的默默奉献让这一家人认为这是上帝的降临,在暗中守护者他们。“这种善良的特质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习惯于在夜里偷取他们商店的一部分供我自己食用,但当我发现这样做会给农场主带来痛苦时,我放弃了,并用我从附近的一片树林里采集的浆果、坚果和树根来满足自己”(雪莱,2005)然而,他对这个家庭的爱和尊重让他产生了一种不理解和恐惧的感觉。在他们发现这个怪物真实的面貌后,对待他就像面对一个极其丑陋可怕的魔鬼,并立即将他赶走,不给他任何申辩的机会。“菲利克斯猛地向前冲去,用超自然的力量把我从他父亲身边夺走。我愤怒地抱住他的膝盖,他把我摔在地上,用棍子狠狠地打我。我本可以像狮子撕扯羚羊一样把他从四肢上撕下来。但我的心却像痛苦的疾病一样在我心里下沉,我忍住了。我看到他正要重复他的打击,这时,我痛苦万分地离开了小屋,在一片混乱中逃到了我的小屋里,没有人察觉到。”在追寻自尊的路上,怪物再一次受到重创和打击,自己的爱换不来人类的理解与善待,面临的只是无情的驱逐与排斥,自尊对怪物来说就是吝啬的。
5. 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需要的最高层次,即自我发挥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即实现人的潜能的倾向。“这种倾向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独特,他能成为的一切。”(王秋媛,2012)这种需求使个人能够完成与其能力相称的工作,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成为自己期望的人。自我实现的过程可以让个人忘记工作的痛苦,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
怪物的自我实现方式没有来自周围人的善良和博爱,而是对他深深的伤害。没有人对他好,所有人都在因为他的相貌排斥他,欺负他。缺乏爱和归属感,以及不公平的待遇和误解,让怪物怒不可遏。他心中的善良最终变成了邪恶。当他被年轻的男女抛弃时,当晚,怪物在农舍周围堆积各种可燃物,毁坏花园里种植的所有植物,并放火毁掉了这一家人的全部财产。这是怪物对人类的第一次报复,因为人们对爱、归属感和自尊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他绝望时,他总是会想到他的创造者弗兰肯斯坦。在寻找弗兰肯斯坦的路上,他救了一个溺水的女孩,但他被女孩的父亲反过来伤害。他遇到一个小男孩,幻想着和他交朋友。然而,他发现男孩是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他就夺走小男孩的生命来报复弗兰肯斯坦。从那时起,怪物开始报复人类,弗兰肯斯坦。他试图获得人类的敬畏与关注,并在这种报复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此时,怪物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不是基于爱、尊重和满足,而是强行或故意剥夺、放弃和压制对爱的需求的产物。怪物伤害了弗兰肯斯坦好的朋友克莱瓦尔和未婚妻伊丽莎白。从那时起,怪物的自我需求满足失败,他开始作恶,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的“魔鬼”。
三、结论
在这部小说中,玛丽·雪莱塑造了一个悲剧形象——怪物。虽然他很丑,但他勇敢、足智多谋、充满爱心。这个怪物成为邪恶魔鬼的外在原因是人们滥用科学创造他,但却忽视他。最重要的内在原因是他的内在需求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满足,他受到人类的不公平对待,他想要满足的需求一再被人类剥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怪物的悲惨命运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陈萍萍.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双重悲剧——评话剧版《弗兰肯斯坦》.上海艺术评论. 06(2020):90-91.
黄鸣奋.需要理论及其应用.中华书局. 2004.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王秋媛.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视角透析《弗兰肯斯坦》中的怪人行为.社会科学战线.02(2012):273-274.
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16-4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