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冉昕昕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针对锂离子电池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其能否是实现持续提高性能,主要受限于正极材料。对此,本文将简要分析正极材料的有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研究进展;正极材料;锂电池

引言:锂离子电池以往所采用正极材料,当前在此方面的研究愈发成熟,可依然有一些瓶颈问题无法克服。面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廉价、新型正极材料的研发,已经成为一大热点研究课题。

一、研究进展分析

(一)镍钴铝酸锂

627b756896cba_html_156b806b97f56aea.gif 三元材料,其所呈现的晶体结构和627b756896cba_html_d6fd95622f0be523.gif 类似,从属于627b756896cba_html_ea7b55bf05036297.gif627b756896cba_html_2baaa3ec4f03ffeb.gif 空间点群。类似于627b756896cba_html_bd44072b88571a1b.gif627b756896cba_html_156b806b97f56aea.gif 用于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在一定程度上电化学性直接和所含过渡金属相关,当中含量较高的627b756896cba_html_befd1ce98a010f1b.gif 为材料到来更高容量;627b756896cba_html_b27c1a836ad57c9d.gif 主要发挥促进材料结构稳定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避免阳离子混排;虽然627b756896cba_html_91df9260503eaf7f.gif 没有电化学活性,可是依然在材料结构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627b756896cba_html_156b806b97f56aea.gif 材料即使循环性能优良,而且当前已经成功运用于到电动汽车产业,目前依旧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处理,比如纯相结构获得难度大、较低的充电效率、不理想的高温性能等。627b756896cba_html_156b806b97f56aea.gif 材料常见的改性方法体现出在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能上。前者基本原理为将现有生产工艺优化,例如搅拌的速度及方式、原材料浓度以及烧结时间等;后者基本原理针对627b756896cba_html_156b806b97f56aea.gif 材料实施表面改性、离子掺杂等方法,促进其电子、离子原有的导电能力与传输能力提高,由此使得电化学性能增强。例如以固相反应进行627b756896cba_html_f2fbc456683fddb3.gif 材料制备,并且能够在表面均匀裹挟627b756896cba_html_267de53b674c07d8.gif 保护膜,通过这样的做法,正极材料避免由于和电解液过度接触而出现副反应,在温度是627b756896cba_html_78c3d3f975e86d81.gif627b756896cba_html_c71a676f4b38d4aa.gif 时,通过检测得到其放电比容量超过627b756896cba_html_634b2c54b5e9367e.gif ,在1C下经过100次循环能达到超过63%的容量保持率。也有研究人员通过固相低温烧结在627b756896cba_html_f2fbc456683fddb3.gif 纳米材料中掺入F元素,让其一部分用于氧原子的取替,在一定程度上表面627b756896cba_html_3e6fc373025383a4.gif 离子降低原本含量,让其在高温、高倍率等条件下的循环性能均显著提高。

  1. 镍钴锰酸锂

  2. 627b756896cba_html_bd44072b88571a1b.gif 材料用作正极材料,其可以在实际放电中拥有更稳定的结构,一方面避免627b756896cba_html_2f0b3fc88ef2d60e.gif 效应的发生,另一方面拥有更高的比容量高的同时相比627b756896cba_html_46a46670b19f05b1.gif 成本更低,但存在的不足是电子较低的电导率以及振实密度等。与此同时,若是三元组成当中所含Ni2+偏高依然有可能出现锂镍混排现象,锂进入到镍位无法在充放电时及时脱出,不仅减小了比容量还会影响到循环性能627b756896cba_html_bd44072b88571a1b.gif 改性常见方法是离子掺杂、又换电解液添加剂等。当前,有关研究人员将质量分数为627b756896cba_html_315b3ae82c4568e2.gif 包裹在627b756896cba_html_c6d21a473a458de6.gif 表面之后,出于截止电压627b756896cba_html_5ab1540291b292ba.gif627b756896cba_html_c71a676f4b38d4aa.gif 下第一次放电比容量检测为627b756896cba_html_634b2c54b5e9367e.gif ,且经过50次循环保持率超过627b756896cba_html_ab8b705b3ebe1084.gif 。现阶段,通过放电和充电截止电压的提高,促进比容量提高成为三元材料的使用主流趋势,而且在高电压条件下,怎样让电解液在进行分解时适配于三元材料,仍旧属于主要的研究方面。

(三)镍锰酸锂

关于627b756896cba_html_47d5d14114a6a4e0.gif ,比容量在理论上能达到280mAh/g,并且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相对稳定,经常适用于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可是627b756896cba_html_47d5d14114a6a4e0.gif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第一次充电时容量损失是不可逆的,而且充放电效率偏低,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如何电压超过4.5V,627b756896cba_html_47d5d14114a6a4e0.gif 中的氧原子以及627b756896cba_html_88ee39816f87b9ac.gif 离子同时脱出,从而使得部分容量损失无法改变;因为627b756896cba_html_88ee39816f87b9ac.gif 离子半径627b756896cba_html_e0fab133bc2a77c7.gif627b756896cba_html_d9609e692d0e4745.gif 离子半径627b756896cba_html_41d48e6f151d70b7.gif 相近,很容易导致两种离子重排,这样也会引发不必要的容量损失,与此同时,627b756896cba_html_47d5d14114a6a4e0.gif 材料较低的电导率也会在现实中限制其大范围推广应用。当前,一些研究人员提出,如果采取共沉淀法进行627b756896cba_html_47d5d14114a6a4e0.gif 的制备,不仅放电比容量会提高并且其循环性能优良。如果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密度是627b756896cba_html_f72623afeea105b.gif ,同时电压区间范围时627b756896cba_html_8a6a68abba0b869f.gif627b756896cba_html_47d5d14114a6a4e0.gif 在温度为627b756896cba_html_78c3d3f975e86d81.gif 时,第一次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627b756896cba_html_c6ac83967d9aaaa0.gif ,在循环47次之后依然能让容量保持率高出627b756896cba_html_b8f52c323ae4f528.gif 。采用这种方法成功制备出的627b756896cba_html_47d5d14114a6a4e0.gif 材料,之所以拥有优良性能主要是由于碳酸根离子具备较高稳定性,能够形成均衡尺寸、规整形貌的球状627b756896cba_html_47d5d14114a6a4e0.gif 纳米颗粒,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杂相材料。

二、推广受阻分析

虽然研究人员通过离子掺杂、改进合成等相关方式方法,改善了这些正极材料的有关性能,可是在产业化过程中未能达到预期应用效果,推广应用受阻的原因如下:研究人员倾向于尽可能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因此会忽略工业领域重视的加工性能,未能立足微观形影响加工性能方面展开研究。当前,正极材料主要是通过固相合的方式应用在工业生产领域,这样技术也愈发成熟。可有关掺杂改性更多是以液相法作为基础,这种方法具备材料混合均衡、较低后处理温度等很多优势,但其缺点为难以控制生产条件,很难实现批量化生产等,由此导致其难以在工业生产中运用。当前出现的一些制备新工艺主要体现在液相法上,没有针对固相合成开展充分的改进研究。虽然对材料优化表面修饰改性,已经在实验研究阶段获得理想成果,比如在表明包裹方面最成功的案例——碳包覆工艺,即便如此也未能广泛应用在产业化中。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为,表面修饰会涉及到工艺工序的增加又受限于材料成本,因此要在改性提升的同具备较高性价比,才能真正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

结束语:实际上,因为627b756896cba_html_6f60794df4c06027.gif 拥有的巨大优势,当前依然是正极材料的首选。针对三元材料而言,一方面能量密度较高,另一方面材料拥有更高安全性且能做到稳定循环,在各种正极材料中正在提高其使用量占比;关于磷酸铁锂,凭借低廉价格和突出的安全性能,在动力电池中属于正极材料的第一选择;627b756896cba_html_bf34af33a195c13c.gif 不只是制备成本低,并且材料的安全性高,因此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仅采用一种正极材料会暴露出很大缺点,若是能够把两种或者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以物理或是化学方式复合,形成科学配比及高效复合方法,则能实现材料性能的优势互补,从而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远比单一正极材料的结果更加稳定、安全性能更强。

参考文献:

[1]王亚平,胡淑婉,曹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7,41(04):638-640.

[2]郭红霞,乔月纯,穆培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J].无机盐工业,2016,48(03):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