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远程医疗系统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与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质量,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项目研发背景和市场前景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社会迫切需要更加高效、精准的医疗健康服务。
由于我国人口的近70%分布在县镇以下医疗卫生资源欠发达地区,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80%分布在大、中城市,医疗水平发展极不平衡,三级医院和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以大城市为多。基于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重视,在大城市,病人也多往三级医院聚集,一方面造成三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另一方面造成低层级医院医疗资源的闲置,最终导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浪费,大部分城乡居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危重患者面临当地医疗水平落后、就医困难的局面。
远程医疗是以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医院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对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及特殊环境下的人群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近年来,国家在远程医疗方面不断的出台相关政策,从2009年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到2018年4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远程医疗事业的重视。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医疗联合体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双向转诊、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
当前阶段,我国远程医疗正在逐步建立服务体系、保障支撑体系和管理体系,以改善优质医疗资源区域性不平衡、基层临床诊疗能力差、医患互信度低等问题。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可以让欠发达地区的患者也能够接受大医院专家的治疗,拉近病人与医生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得到相关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使医生在无须患者亲临的情况下,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全面的、仔细的思考、总结和分析,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制订科学、合适的治疗方案,既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接诊医院和患者把握最佳诊治时机,又节省了患者的就诊时间,从而免除了患者长途奔波、挂号排队的劳碌之苦。
总的来说,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来说,远程医疗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我国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建设远程医疗系统,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方式,让医疗服务没有边界,减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空间和距离,让医生的工作更有效率,减少居民的出行成本。通过更加便捷有效的通道,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扩大医疗的辐射范围,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更大覆盖,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远程医疗系统构架具体包括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前台应用四层。技术中台强调资源整合、能力沉淀的平台体系,为应用服务提供底层的技术和能力支持。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完成信息交换、流程协同,通过统一认证中心、统一授权中心、统一资源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消息服务和统一运维服务等,支撑各项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的开展。数据中台服务支持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展示等一系列数据管理服务。通过实现对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一致性等维度进行全面治理,全面提升数据质量,并对涉及居民健康相关的个人隐私数据提供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保护,为开展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应用服务,提供准确、可用、规范的数据支撑。业务中台承载了系统的核心关键业务,拥有为系统提供核心业务的能力。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业务能力的复用,通过重构业务模型,将分散在不同渠道和业务场景重复建设的业务能力,沉淀到中台业务模型,面向所有业务场景和领域,实现能力复用和流程融合。通过业务中台提供丰富的业务应用服务包,构建远程会诊、远程双向转诊、远程联合门诊等多种互联网+健康服务,协助各级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协同。前台应用主要是在业务中台的基础上开发的应用系统界面,实现对平台数据的展示、访问和利用,前端应用借鉴微前端的设计思想,通过主应用与微前端应用集成,实现前端页面逻辑的解耦和页面级服务的复用,还可以根据核心业务链路和业务流程,通过对不同业务板块微前端页面的动态组合和编排,实现前台业务的融合。
远程医疗系统整体架构层次如下图:
远程医疗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搭建医疗院际协作平台,通过推动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和业务协同,增进院际之间、科室之间、医生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协作,实现患者在医联体/医共体内精准的规范化的管理和有序流动,践行国家分级诊疗落到实处,提高整个医联体的服务效率。远程医疗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远程会诊系统:支持当基层医生遇到疑难病例时,可发起多方会诊申请,在线邀请或预约上级专家会诊,实现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基层医生业务能力的“双提升”。同时也支持院内多学科会诊响应,多个专家在自己的办公室远程接入平台,可自由切换视频主窗口、浏览会诊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各学科专家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来制定最优的诊疗方案。
远程影像诊断系统:适用于基层医生发现有疑难病例时通过远程影像诊断系统向上级医院的专家发送病人影像资料提交远程影像诊断申请,上级专家接受申请并通过系统接收病人影像资料,开展远程影像诊断并出具诊断意见及报告的过程,另外还可实现对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联网组成影像中心对影像的集中存储、集中诊断和管理的过程。
远程医技预约系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医技检查预约平台,提供检查资源共享与检查协同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线帮助患者预约上级医院的医技检查项目,患者按时直接到检查中心缴费检查,检查完毕报告返回给申请医生和患者,实现检查报告和医学影像的共享和互认,从而提升上级医院检查中心的设备利用率,避免患者来回奔波。
远程联合门诊系统:远程联合门诊是指以上级医院专家和基层医院医生利用互联网远程视频的方式,联合对基层医院患者进行诊疗,患者的信息在联合诊疗过程中实现可视化共享。病人在基层医院医生处进行就诊,由远端的专家医生通过视频查阅病人的资料和病人的状态,同时指导接诊医生对病人进行体检,根据了解的病症指导接诊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
远程双向转诊系统: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转入、转出患者的管理过程,旨在支撑医联体、医共体、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需求,建立科学精准的双向转诊体系。医生可给患者在上下级医院之间跨机构线上发起患者病情需要的转诊需求,并逐级打通患者间的病历数据,为患者病历信息做标签化管理,实现转诊过程中的病历跟踪和共享。
远程教学系统:搭建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平台,实现多元化的教学培训体系。完成授课专家通过实时音视频和课件等方式为基层医生提供业务培训、教学以及技术支持。基层医疗工作者随时随地可浏览或者搜索包括教学课件、临床示范、健康知识普及等视频内容。帮助各级医疗工作者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其方便地获得医疗再教育服务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小结
远程医疗系统不仅实现了疑难杂症的治疗,改善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真正使更多的人能经济、高效地共享医学教育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医药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等;为患者节约因为四处奔波而耗费的金钱和时间,有效的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提高诊治效果;还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与患者以及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尤其是在为边远地区以及疑难病患者的诊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