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高职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

黄凌玢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柳州 545036

[摘 要]良好的劳动习惯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劳动价值观教育、日常劳动实践活动和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加强对高职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用自己所学的技能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 高职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

2020 年 3 月 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大中小学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明确指出将劳动教育设为必修课,伴随学生所有学段;在劳动教育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要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建设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加强他们的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高职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一)对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

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往往还停留于劳动技能层面,高职院校学生一般都有一个学期以上的实习,他们的实习就是一种生产性劳动技能实践,高职院校更多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实习更专业地掌握技能,的确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却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的培养。学生家长则认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侧重劳动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手中多几种技能证书,就能找到一份职业,不重视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弱化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家庭软化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社会淡化对学生劳动教育,加上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上轻视劳动,在实际行动上不积极参加劳动,毕业后到了自己劳动的工作岗位后,良好的劳动习惯也就很难形成。

(二)对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合力没有形成

目前高职院校虽然都按照要求开设了劳动教育课,但是在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各职能部门在劳动教育中的任务和分工尚未明确,全员参与劳动育人的意识不强,多数认为《劳动课教育》既然是一门课程,就是由教务负责,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安排好课,院系按照教务的计划开展劳动课教学,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无法形成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合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二、高职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幸福生活的必然途径。没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就没享受劳动带来的成果,只有学会劳动和辛勤劳动的人,才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最大价值的幸福生活。只有通过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劳动中自律自强,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通过劳动锻炼自己意志,发展和提升自己能力;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劳动技能,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抓住适合自己机遇,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劳动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在促进学生培养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之路,在劳动中受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学会劳动。学生通过劳动可以树立良好的品德,通过劳动可以发展智力和增长智慧;通过劳动可以强身健体,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通过劳动弘扬中华民族辛勤劳动的传统美德,以劳动为荣,学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有担当、有作为、敢作为的青年一代,积极主动投身到社会建设中。

三、高职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

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劳动教育课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结合学科教学,找准切入点,将劳动价值观教育融合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逐渐养成形成重视劳动、珍惜劳动的观念。按照《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课作为必修课纳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形式多种、内容丰富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学生必须按照计划修完劳动课的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方能通过毕业审核。高职院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组织学生学习校本劳动教材,参观劳动实践基地或校办企业,开展相关职业体验活动;在学生处于低年级时,邀请当地劳动模范、各行业表现突出的毕业生回校做报告,通过讲创业的劳动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每年定期开展校园劳动文化宣传教育月,举办师生劳动讲座和劳动演讲比赛,讲述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劳动故事;寻找身边的劳动榜样,评比校园劳动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定期举办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师生的劳动照片、个人劳动心得体会、手工制作等,还通过线上直播、线上寄语等方式,分享劳动感悟,营造劳动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评选、展示和表彰活动,将劳动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校园日常生活中,使学生理解劳动,重视劳动,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开展日常劳动实践活动

按照劳动必修课的课程教学计划,开展日常劳动实践活动周,设置教学楼卫生、宣传栏保洁、会议服务等劳动岗位,集中一周进行劳动实践,由校内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在一周内学生轮流体验不同岗位的劳动实践。把绿地和校园道路作为责任区划分到各班级,由责任班级的学生按要求进行保洁,学生通过在劳动中出力出汗,体会到劳动过程的辛苦和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结合学生宿舍管理,开展“我的寝室卫生我做主”活动,每天扫一次宿舍,清洁地面和清理垃圾;每周一“大扫”--每周一次大扫除,按照宿舍卫生评比标准清洁宿舍,整理内务,清理卫生死角,保持清洁干净,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和劳动习惯。在毕业季开展学生公寓文明清洁接力活动,毕业生离校前,按照宿舍清洁卫生标准,清理清洁宿舍,按照自己入住时的标准移交办理退宿手续。

坚持开展良好生活习惯教育,全体师生在校园食堂用餐时,自主收拾、分类放好餐具。为学生开设生活体验“小厨房”,由食堂提供食材,学生按班级轮流到校园的“小厨房”做饭菜,餐后清洁所使用餐具和厨具,并在食堂员工的指导下对餐具进行消毒;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包粽子、饺子等活动,体验生活之道,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打好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三)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组织学生维护环境和秩序,运用所学专业技能,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结合新生入学、校运会、毕业典礼、校园艺术节等重大活动,开设帮扶、会议和赛事等类型的校内志愿服务岗位,并组织学生实施公益志愿服务劳动。结合第二课堂,开展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愿参加公益活动,奉献社会,以实际行动弘扬劳动价值观。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公益服务性劳动,不少学生返乡参加当地志愿者,展现当代大学生面对重大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组织学生参加校外义务劳动,如汛期清理淤泥、创建卫生城、义务植树活动等;结合专业到社会福利院、特殊学校、养老院或社区,开展义务劳动,协助工作人员组织开展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把日常生活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统一越来,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寒暑假期间,青年学生返乡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身乡村振兴,服务当地群众,例如,电工专业学生为村民维修家电、检查线路,汽车摩托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为当地群众维修摩托车,书法协会的学生为群众撰写春节对联,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辅导家乡群众学习普通话等,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四)职能部门形成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合力

劳动教育需要多种多样的形式和规范管理,劳动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学校多个职能部门协同,方能取得最佳效果。健全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从经费保障、师资力量、安全保障、评价机制等方面,强化劳动习惯养成教育保障,财务部门负责经费支持,后勤处负责劳动工具的配置,学生处负责校园日常劳动实践活动,团委负责校内外公益性劳动服务,教务部门负责劳动教育课的安排,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师资培训,院系具体落实推进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多个部门形成劳动育人的合力,形成全员劳动育人的格局。同时,家校共同开展劳动教育,家长要转变观念,要担负起日常劳动习惯教育的职责,坚持让学生承担理所能及的家庭日常生活劳动,学会担当家庭生活的责任,体会家庭日常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校外义务劳动和实习实训劳动相结合,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稳步推进高职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9-11( 1) .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 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 1) .

基金项目:本文系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立项课题“新时代高校学生劳动教育途径探究”(编号2022KYYB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