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探讨

宋洪强 1 张丽娟 2

荣成市人和镇中心完小 山东荣成 264306 ;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 山东荣成 264306

摘要:班级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陶冶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养成文明行为规范的大本营。为了充分发挥班级的作用价值,教师需要加强班级管理。通过根据小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构建需求,对各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为学生创建一个团结、和谐、舒展的学习环境。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对小学班级管理者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

  1.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建立激励机制,符合小学生身心阶段性发展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促进作用。首先,应用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营造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当前很多小学生是独生子女,早已习惯“以我为中心”的生活,使得他们很难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在与人相处和沟通交流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但运用激励机制则可以帮助小学生端正自身态度,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并认真学习与他人交流和相处的技巧,从而让班级内部更加和谐,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其次,应用激励机制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是一份“苦差事”,且存在诸多困难。小学生作为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早已习惯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帮助,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发展,但运用激励机制则可以教会小学生正视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更利于他们获得智慧启发,养成坚毅的性格品质。最后,应用激励机制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特别是教师通过激励的手段,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并且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还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进而制定更加合理的班级管理规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方法

(一)制定目标激励

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教师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创新和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明确激励机制的一些标准,准确把舵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向,促进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积极落实各项行为规范。首先,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应当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分析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与生活目标,以鞭策学生朝着这些目标不断努力。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纳入激励机制的建立之中。比如开班级管理主题班会,营造“学生说,教师听”的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为什么要遵守班级纪律,为什么要和谐相处等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为如何落实各项行为规范出谋献计。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针对学习、卫生、思想品德等方面制定个人目标。最后,教师需要控制好班级管理目标实现的难度,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度奖励,以免激励失去效用,让学生感受不到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渐渐丧失学习与生活积极性。

(二)实施榜样激励

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学生常常会根据自身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有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这就要求教师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能够在日常班级生活中严格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教师形象。首先,教师需要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榜样。在学习上,严谨治学,本着认真的态度学习知识;在教学上,力求尽善尽美,向学生提出的要求自己也要做到;在生活上,谦逊有礼,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通过以身作则,增强信服力,才能让学生更愿意、更形象地模仿自己。其次,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表演欲强的特点树立学生榜样。虽然小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生活经验不丰富,但他们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更愿意利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营造更多的表现机会。通过认真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从中选出一些多方面品质俱佳的学生做榜样,引导其他同学向这些学生学习。

(三)开展情感激励

班级管理能否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因素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充满爱的班级生活氛围。实施情感激励作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可或缺的要素,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首先,教师端正语言态度,特别是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准确掌握学生不听话的原因,并据理力争,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决不是采用恶毒的言语,攻击学生脆弱的心灵。其次,教师摆正心态,加强情绪控制。小学生天真无邪,容易被教师的不良情绪吓到。比如教师一个冰冷的眼神,就可能让小学生过分解读,认为教师十分憎恨、讨厌自己。再如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充满怒气,大吼大叫,会让学生的情绪变得低落,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影响学习与生活。最后,教师学习管理艺术,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获得存在感和认同感。比如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掌握事情发生经过,在了解真相后对涉事学生进行公平处理,绝不偏袒任何一方。

(四)引入竞争激励

小学生有较强的胜负心,在教师的鞭策和指导下,他们往往能爆发出更强的发展动力,所以教师应当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科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来解放学生的天性,使他们收获心得体会和智慧启发。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教师加强竞争意识的渗透,对竞争关系进行合理设定,为学生搭建可以在自身层面上获得进步的平台。比如教师以搞卫生活动载体,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更多的劳动任务。通过采用教师评价、组内评价、学生个人评价等方式,确定每个小组的最后评分。再如教师以学习文化知识为载体,包括课堂表现、学习成绩、作业完成质量等,要求学生各自为战,积极应对学习上的困难,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以此赢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集体竞争,还是个人竞争,教师都应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竞争比赛,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合作、拼搏等精神,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小学生热爱班级生活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与教师的评价息息相关。若老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生就会获得心理满足,并能更好地表现自己,以得到教师的认可。反之,学生就会心情低落,感觉教师不喜欢自己,从而失去学习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沦为不可逆转的学困生。基于此,教师应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评价激励机制。通过抓住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准确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使其充分认识自身行为的对错,避免类似错误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果。激励不能只有口头上的赞美,还要落实到物质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于积极遵守班级行为规范,并认真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当在口头赞美的基础上,配合小红花、小奖章、小笔记等物质奖励,表彰该学生在近期取得的进步;对于没有遵守班级行为规范的学生,教师应当扣除该学生以往获得的小红花、小奖章等奖励,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以激发该学生的上进心,获取奖励的积极性。

结语:综上所述,要将班级管理提升至更高的层次水平,小学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认识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目标、榜样、情感、竞争、评价等激励机制,使学生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与生活氛围打下坚实基础,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孔凡燕.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科幻画报,2021,(11):30-31.

[2]吴楠.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学周刊,2021,(20):171-172.

[3]杨俊.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中国新通信,2019,21(1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