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城市文化遗迹是我国5000年以来历史的记录者以及见证者,它以一个客观者的眼光见证者历史地兴衰,维护文化遗产与其所有的形式与历史是根植于属于遗产之价值。本文以嘉善古城墙遗址为例,介绍了城市文化遗迹文物的保护与更新工作,希望能为今后的城市文化遗迹文物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嘉善古城墙;文化遗迹;保护;更新
引言
透过城市文化遗迹,能够更好地研究一个文化的传承以及一个文化的消亡,城市文化遗迹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嘉善古城墙遗址,经历五百年的风霜雪雨,已然失去了对城市的防御功能,由最初的城市“边界”转变成城市历史的“标志物”,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古城遗址公园——承载的是城墙的多元价值体系,既体现历史价值、文化传承,又与社区居民产生情感联结,实现其使用价值,唤醒古城遗址在未来城市生活中新的“生命力”。
嘉善古城墙遗址公园项目简介
嘉善古城墙遗址公园是嘉善城市双修近期项目库中重点修复的专类公园,位于西城河与南城河交汇处南面,与西城半岛小区南侧嘉善城址遗迹隔岸相望。项目用地:分南北两块,共计 17836 平方米(26.754 亩)。现状周边用地功能:公园绿地、居住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以及中小学用地。
嘉善古城现状和问题分析
2.1城址现状
城址占地 495 平方米,坐北朝南,南侧墙面下部用条石砌成,共 7 层,每层 0.25 米,其上再用砖一侧一平、一侧二平起筑。墙内为夯土,残长 27.4 米,高 5.5 米。东西两侧连接块石砌成的墙体。嘉善城址是迄今保留下来的有关县城建置的唯一实物见证。2004 年 1 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位于西城半岛小区南侧绿地内,周边设置小区游步道、健身场地和休息设施,人流量大,并无保护隔离措施,极易遭到破坏。
图 1古城遗址现状
2.2保护与更新存在的问题
作为城市双修系统性工作的一部分,本次设计需要响应城市双修的“一环城址之旅”文化游线的串联;城址文化历史性难以表达因为嘉善古城诸多遗迹湮没于历史之中,无法恢复;场地条件制约性体现在公园可达性差、远离遗址本体难以建立联系设计目标定位与布局结构。
2.3设计目标定位
嘉善古城墙城址的保护目的在于利用其丰富的多样化价值体系,更好地为当下和未来的社会需求服务。依托现有嘉善城址历史资源,融入嘉善水乡风情,以文化展示和公共服务为依托,打造一处“传古承今、开放共享”的古城墙遗址公园,旨在唤起古城记忆,点亮未来生活。
2.4设计策略
挖掘文化内涵,当代文化与历史遗迹的碰撞与融合;提炼现有资源,打通绿道,串珠成链,形成嘉善历史文化客厅闭环;重塑精神地标,凸显古城墙遗址多元化价值体系;完善设施配套,补齐社区生活配套及旅游服务短板;激活生活氛围,吸引游客和居民参与到遗址公园中,与遗址建立情感的联结。
2.5设计布局结构
景观结构为两轴、一带、十景。
一条南北向隔河相望的传古文化轴,以城址发展历史为脉络,呈现与古城墙建造、修缮、拆除、保护相关的历史节点、建造材料和相关工艺等具有历史原真性文化的表达;一条东西向贯穿场地的承今生活轴,以游览活动流线为核心,满足居民健身、休闲、游憩等需求。一带:环城河滨水慢行景观带,营造景观丰富的滨水岸线,北接嘉善塘绿道,东连伍子塘绿道,形成环线。十景:包括入口广场、城楼旧影、城址文化馆、城图地景、善文化墙、城事遥望、东渡桥头、亲水广场、嘉善城址、城筑匠心十个节点。交通组织后勤管理流线:连通公共地下停车场和公园管理用房,方便管理。
嘉善古城墙遗址保护和更新
3.1注重对遗址本体保护
本次嘉善古城遗址公园项目侧重于现状城址的日常保养工作:
注意防水和排水;
清除和修整有害的植物城墙上过多的植物对墙体本身造成威胁,由于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根系生长作用,容易加剧墙体膨胀、空洞、开裂、松动等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适当保留朝阳面的一些藤本植物,可以起到“生物小锚杆”的作用,增添城墙的历史沧桑感。
进一步保护嘉善城址本体,对于搭建在重点保护范围内,影响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拆除。设置与小区的隔离边界,拆除现状健身节点、器械和休息廊架,拆除现状风貌极不协调的白色塑钢滨水围栏,更换为古朴的石栏杆。
3.2注重文化特色创新表达
在景观功能布局之时就对嘉善历史文化的准确表达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取嘉善古城城址变迁、建筑符号、城址遗迹等做了深入调研,提炼出嘉善古城城址文化的四个历史节点:
明正德五年→物阜民丰→定魏塘增设县治,设官分理;
明正德五年(1510),知县胡概为保居民安居,在魏塘日晖桥之东建宾旸门,太平桥之西建平城门,以备启闭之用。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 年)→苦倭患久已,不堪其扰→造郭以守民;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为防御倭寇,吏部侍郎赵文华督师嘉善,抚台王抒与知府刘悫议奏请朝廷筑城,获批准。是年十月至次年三月,建成水城门5座,旱城门4座,月城114丈,望楼4座,水城门旁台5座,墩台12座,窝铺36间,筑雉碟2644个,周围1448丈。城高3丈,阔2丈,濠阔6丈,周于城。筑城占地353亩,化银35856.9两。此后数百年间,明清两代历任知县多次维修加固。
1954 年→古城墙坍塌,城镇发展受限→拆除古城墙让位城市建设;
随着火器时代的来临,使城墙的防御功能逐渐衰弱,城墙的地位一落千丈,民国时期城墙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累赘,限制了城市交通,阻碍了城市扩张。于是,20世纪初,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拆城运动,这场运动引发了中国近代城市建设的开始。解放后,由于市政建设需要,城墙被分段大规模拆除,而地处西南角的一段,因被征用为魏塘镇西南人武部陆军操场打靶场,被意外地保存了下来。
2017年→城市双修、文化传承、改善民生→古城遗址公园选址建设
如今城墙临河兀立,墙体的砖块已被风雨侵蚀,局部剥落。砖缝间长出的薜荔、枸杞和首何乌等藤本植物,把城头裹满,诉说着不尽的沧桑。随着城市的发展,地块被纳入嘉善新城规划范围,南面遗址公园的建设也重新唤起历史记忆,传古承今,为地块带来新的活力。
由城址变迁可见,古城遗址公园——承载的不仅是城墙的多元价值体系,也包括社会经济和人文内在需求。因此在保护和更新过程中应既体现历史价值、文化传承,又与社区居民产生情感联结,实现其使用价值,唤醒古城遗址在未来城市生活中新的“生命力”。
因此设计时融入了“读城”概念,通过游览路线和文化小品的的巧妙设置来建立遗址公园与城址本体之间的时空的关联,产生对话、转变、并置、延续、连结等阅读历史的文化体验。
图 2“读城”文化体验
图 3“读城”场景设计
4.结语
本次设计在以保护为基础前提下,解读历史遗迹的当代价值,通过可参与的“读城”游览方式,试图建立一个可以对话的历史场景,对城市文化遗迹保护、更新方法提供了另一种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谢思韵.城市文化遗迹文物保护及修缮需重视问题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7):972.
[2]郭子慧.现代城市文化景观营造途径探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7(8):134-137.
[3]李竟贤.城市文化遗迹文物保护及修缮需重视问题探索[J].明日风尚,2018,(006):333-334.
[4]庄松炜.历史文化遗迹在城市中的保护与开发——以泉州小山丛竹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2020(11):96-97.